分享

《诗·小雅·雨无正》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3-27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畏惧的问题

 

浩浩昊1天,不骏2其德。降丧饥馑,斩3伐四国。旻4天疾威,弗虑弗图。舍5彼有罪,既伏其辜。若6此无罪,沦78以铺9

周宗既灭,靡10所止戾11。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12。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13曰式1415,复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16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17。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18成不退,饥成不遂19。曾20我暬2122,憯憯23日瘁24。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25是瘁,哿26矣能言。巧言如流,俾27躬处休28

维曰于仕,孔2930且殆31。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32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译文】浩浩荡荡广大天,不要迅速改规律。降下丧亡和饥馑,断绝杀伐四方国。深秋阳光仍猛烈,使人不能思虑不能图。放弃那些有罪人,却来压迫无辜民。就象这样无罪人,丧亡还要加疾痛。

周氏宗族已被灭,你却没有止暴戾。当朝大夫离乡去,谁人知道我劳苦。三等做事大夫们,不肯早晚思国事。那些邦君诸侯们,不肯朝夕来图治。众民齐喊效法善,可他复出又为恶。

怎么办兮广大天,法度之言他不信。象他那样迈步子,那没目的可到达。所有百千君之子,请你敬重自己身。如果相互不畏惧,那就对天也不畏。

征战已成他不退,饥馑成荒还不满。增加我肮脏的侍奉,使我日益心伤悲。所有百千君之子,都不肯用言语谏。听到问话就回答,听到谗言就告退。

悲叹有话不能说,并非舌病不能讲。维有躬行尽伤悲,可以的话定会说。巧言虽然如水流,可它使我躬行就此休。

唯有答应来出仕,很是迅速则有危。虽说这样不可使,但要得罪于天子。如说这样可以使,招怨朋友从此始。

说你迁居王都城,你说我还没家室。忧心如焚泪涕血,没有哪句不疾奋。当初离家你出走,谁能随你成家室。

【说明】《雨无正》诉说的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畏惧的问题。这亦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小型宴会上唱的雅歌,唱歌之人酒已至酣,不由悲愤地痛心疾呼,苍天啊,不应该迅速地改变规律,让太平盛世很快地消失。歌的第一段,歌者借问天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无奈与痛苦,然后歌者直指当朝大夫们不用心治理国家。第三段歌者仍是借问天来指责当朝君主及文武百官,歌者认为,人不仅要敬重自己,也要敬重别人,不仅要畏惧天,也要畏惧人。不要认为别人都是傻瓜笨旦,都是弱者,都可以欺侮,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畏惧,人际关系才能保持平衡。如果一个人对所有的人和事都不畏惧,那么他也不会畏惧天。《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实际上说的就是对待人际关系的问题。歌的第四段说到他自己,他认为现在侍奉君主是很肮脏的事,这使他内心日益痛苦。他只有采取听到问话就回答,听到谗言就告退的办法来对待政事。然后歌者继续说明他并非是不能讲,而是不愿讲,如果能讲的话,他一定会讲。歌的最后两段,是歌者的表白,表明他之出仕,仍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他想要勤于国事,救危扶倾,但又处境孤危,不知所措,因此只有一个人忧愤、伤悲,自怨自艾。

——————————————————

【注释】1.昊:(hào)指天广大无边之意。《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诗·大雅·板》:“昊天曰明,及尔出王。”《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2.骏:(jùn)《书·武成》:“骏奔走,执豆、笾。”《诗·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诗·周颂·清庙》:“骏奔走在庙。”《管子·弟子职》:“若有宾客,弟子骏作。”这里用为迅速之意。

3.斩:(zhǎn)《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战国策·秦策三》:“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广雅·释诂一》:“斩,断也。”这里用为断绝之意。

4.旻:(min)《书·尧典》:“钦若旻天。”《书·多士》:“不吊旻天。”《诗·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诗·大雅·召旻》:“旻天疾威,天笃降丧。”《尔雅·释天》:“秋为旻天。”《孟子·万章上》:“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本义为秋天,这里泛用为“天”之意。

5.舍:(shě摄)《易·颐·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书·费誓》:“今惟淫舍牿牛马。”《诗·郑风·羔裘》:“舍命不渝。”《诗·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老子·六十七章》:“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论语·子路》:“举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这里用为放弃、舍弃丢开之意。

6.若:(ruò弱)《易·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诗·齐风·猗嗟》:“抑若扬兮。”《诗·小雅·裳裳者华》:“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诗·大雅·烝民》:“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老子·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荀子·非相》:“乡则不若,偝则谩之。”这里用为如此、这样之意。

7.沦:(lún)《书·微子》:“今殷其沦丧。”《诗·小雅·小旻》:“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诗·大雅·抑》:“无沦胥以亡。”《说文》:“沦,一曰没也。”这里用为灭亡、丧亡之意。

8.胥:(xū须)《书·盘庚》:“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诗·小雅·角弓》:“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诗·大雅·抑》:“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诗·鲁颂·閟宫》:“黄发台背,寿胥与试。”《管子·地员》:“种木胥容,榆、桃、柳。”《荀子·儒效》:“胥靡之人。”这里用为都、皆之意。

9.铺:(pū匍)古通“痡”。《诗·小雅·雨无正》陆德明释文:“王()云:‘病也。’”王引之述闻引王念孙曰:“铺字当训为病,不当训为偏。《韩诗》作‘痡’,本字也。《毛诗》作‘铺’,借字也。王肃训铺为病,义本韩诗也。”这里用为疾病痛苦之意。

10.靡:(mi)《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诗·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尔雅》:“靡,无也。”《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11.戾:(li)《诗·小雅·节南山》:“降此大戾。”《诗·大雅·抑》:“哲人之愚,亦维斯戾。”《管子·水地》:“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论语·阳货》:“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荀子·荣辱》:“果敢而很,猛贪而戾。”《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字林》:“戾,乖背也。”这里用为暴戾、乖张、违逆之意。

12.勩:(yi)《尔雅·释诂上》:“勚,劳也。”这里用为劳苦之意。

13.庶:(shu)《书·召诰》:“厥既命殷庶。”《诗·小雅·巧言》:“乱庶遄沮。”《诗·大雅·卷阿》:“既庶且多。”《尔雅·释诂下》:“庶,众也。”邢昺疏:“谓众夥也。”《国语·周语》:“制义庶乎以行之。”《春秋考异郵》:“明庶风至。”《说文·广部》:“庶,屋下众也。”这里用为众多平民百姓之意。

14.式:(shì世)《书·微子之命》:“万邦作式,俾我有周无斁。”《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大雅·思齐》:“不闻亦式,不谏亦入。”《管子·小匡》:“式券以相应,比缀以书。”《孟子·公孙丑下》:“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韩非子·内储说上》:“勾践知之,故式怒蛙。”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15.臧:(zang)《书·酒诰》:“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诗·鄘风·定之方中》:“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诗·大雅·抑》:“辟尔为德,俾臧俾嘉。”《论语·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荀子·儒效》:“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这里用为好的、美好的、善良的之意。

16.辟:(bì毕)《书·酒诰》:“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擗有摽。”《诗·小雅·桑扈》:“之屏之翰,百辟为宪。”《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诗·周颂·雍》:“相维群公,天子穆穆。”《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韩非子·忠孝》:“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说文》:“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这里用为法律、法度之意。

17.臻:(zhēn)《诗·邶风·泉水》:“遄臻于卫。”《诗·小雅·菀柳》:“彼人之心,于何其臻。”《诗·大雅·云汉》:“饥馑荐臻。”《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国语·晋语二》:“丧乱并臻。”《说文》:“臻,至也。”这里用为到达之意。

18.戎:(rong)《易·夬·辞》:“即戎,利有攸往。”《书·说命》:“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书·泰誓》:“袭于休祥,戎商必克。”《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这里用为征伐、战争之意。

19.遂:(suì岁)《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管子·八观》:“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礼记·月令》:“上无乏用,百事乃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这里用为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之意。

20.曾:(céng)“增”的本字。《诗·大雅·荡》:“曾是强御。”《管子·势》:“大文三曾,而贵义与德。”《楚辞·离骚》:“曾欷歔余郁邑兮。”《孟子·告下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里用为增加之意。

21.暬:(xie)古同“亵”。《礼记》:“亵衣衾,不见里。”这里用为肮脏之意。

22.御:(yù玉)《书·顾命》:“由宾阶隮,御王册命。”《诗·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管子·山权数》:“未也。将御神用宝。”《战国策·齐策一》:“于是舍上之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小尔雅·广言》:“御,侍也。”这里用为侍奉之意。

23.憯:(can)《诗·小雅·十月之交》:“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大雅·云汉》:“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淮南子·人间训》:“怨之憯于骨髓。”《说文》:“憯,痛也。”《汉书·淮南宪王钦传》:“寡人憯然不知所出。”《盐铁论·诛秦》:“支体伤而心憯怛。”这里用为悲痛,伤心之意。

24.瘁:(cuì脆)《诗·小雅·出车》:“仆夫况瘁。”《诗·小雅·蓼莪》:“生我劳瘁。”《高唐赋》:“使人心瘁。”这里用为劳累之意。

25.躬:(gōng)《书·汤诰》:“朕弗敢蔽,罪当朕躬。”《诗·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之。”《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诗·大雅·文王》:“命之不易,无遏尔躬。”《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国语·越语下》:“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仪礼·士昏礼记》:“已躬命之。”《史记·教本纪》:“百官之非,宜由联躬。”这里用为自身、身体之意。

26.哿:(ge)《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哀此惸独。”《左传·昭公八年》:“哿矣能言。”《孟子·梁惠王下》:“《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说文》:“哿,可也。”这里用为可以之意。

27.俾:(bǐ比)《书·大禹谟》:“劝之以九歌,俾勿坏。”《诗·邶风·日月》:“俾也可忘。”《诗·小雅·天保》:“俾尔单厚。”《诗·大雅·云汉》:“昊天上帝,宁俾我遯?”《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诗·鲁颂·閟宫》:“俾民稼穑,有稷有黍。”这里用为“使”之意。

28.休:(xiū羞)《诗·大雅·瞻卬》:“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战国策·齐策四》:“先生休矣。”《史记·货殖列传》:“日夜无休时。”这里用为停止、结束之意。

29.孔:(kǒng)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很”。《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诗·小雅·车攻》:“田车既好,四牡孔阜。”《诗·大雅·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到。”《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寝成孔安。”《尔雅·释言》:“孔,甚也。”

30.棘:(jí极)古通“亟”。《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大雅·文王有声》:“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这里用为急切、急迫之意。

31.殆:(dai)《书·秦誓》:“亦曰殆哉!”《诗·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老子·二十五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万章上》:“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荀子·儒效》:“厌厌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韩非子·忠孝》:“此二者,殆物也。”《说文》:“殆,危也。”这里用为危险之意。

32.鼠:(shǔ暑)古通“癙”。《荀子·解蔽》:“是其庭,可以搏鼠,恶能与我歌矣?”《淮南子》:“狸头愈鼠,鸡头已瘘。”这里用为忧、病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