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线建设·兵器故事丨战斗在475厂的日子

 东篱cyn 2016-03-27





  1965年我从太原机械学院毕业,分配到了475厂。


  国营475厂,是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在东北最早建设的一座兵工厂。


  这个厂是在1947年春,由东北军区参谋长伍修权率领陕甘宁边区来的兵工干部,在黑龙江省密山县实地踏勘,在日本关东军遗留的修械所基础上,建起了475厂。


  厂区位于密山城西9公里处,北靠完达山余脉,南临穆棱河畔。


  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及中印反击战中,475厂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我来到475厂以后,正赶上全国的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毛主席提出来的。三线建设是立足于打仗。把重要的企业、物资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同时也考虑了全国的布局。如攀枝花市的攀钢、襄樊的二汽和许多的兵工厂。


  三线建设要物资,更需要的是人。


  先是我那个车间的张技术员调到四川南溪去了,那儿有个大三线厂子,从475厂调去了一大批人,于是刚刚实习了三个月的我就接替了他的工作。


  之后,由于毛主席提出了每一个省都要有一个炸药厂,以便战时可以打地雷战,而许多省却是没有炸药厂的,因此在兵器工业部的三线工作会议上,要求475厂给全国十个省配炸药厂的班子,这十个省是: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湖北、河南、青海、新疆、福建、广东。


  475厂当时技术力量雄厚,1964年我在太原245厂实习时,班长是个四级工,可是到了475厂,七级工还在下边干活,班长是八级工。他们说四级工就是新工人。经过三线这么一调,技术力量也空了不少。


  1969年3月2日,前苏联军队进犯我珍宝岛,人民解放军自卫反击战打响。地处中苏边界前沿的475厂首当其冲,兵器工业部向周恩来总理打了请示搬迁的报告。得到了总理的批准。


  根据各车间生产性质,475厂一分为六,分别去了辽阳、太原、西安、湖北四个兄弟厂,在密山留下了一个车间,剩余的主体搬到了辽宁省的凌源县。


  沈阳铁路局调遣了最好的客车、货车车辆,来执行这次特殊任务。


  不止一趟的专列,从哈尔滨、长春、四平、沈阳南下。


  呼啸而过的专列,是客货相混的,客车里一闪而过的面孔,除了当地的老百姓,还有我们的兵工人……而货车上拉的就是搬迁的机器设备。


  沿线接送车的站台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几点几分有战备专列通过本站。


  由于保密纪律严格,这些专列除了加水、检车停靠以外,一般站点都是不停而过。


  这些专列是遵照周恩来总理批准对475厂紧急搬迁的。


  在保密纪律的要求下,搬迁的人们没有向亲友透露行程。职工大都是东北人,故土难离,而沿线许多车站都有亲友都想再见上一面,有的专列就直奔关里了,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大家的车票上印着“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是特制的乘车票,一家家在一起,对号上车。上车是在解放军和工厂武装基干民兵荷枪实弹的保护下登车的。


  9月29日,马上就要过国庆节了,一列专列在12时40分抵达了四平车站,在此要上水,检车。由于停车时间稍微长一点,大家下车透透气。由于说话都是黑龙江口音,引起了站台工作人员的注意。有一个年青的检车员,手拿检车锤,问道:“你们是黑龙江过来的吧?”大家回答以后,他说我舅父也在那边,大伙问他在什么地方?他说不知道,只知道来信地址是密山95号信箱,说是生产电石的。舅父是会计。大家一听乐了,就问叫什么名,结果就是475厂财务科的,许多人都认识。但他不在这趟专列上,他搬迁去了西安。可见五六十年代的保密工作做得多么好。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那呼啸而过的专列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


  475厂的主体到了辽宁省的凌源,那时的条件十分艰苦,1970年4月,沈阳军区成立了703工程指挥部,开始建设新的三线的475厂。


  1969年11月23日,475厂第一批参加新厂建设的800多户职工家属乘专列开往凌源。截止1970年,共2000多户,11000多职工家属都搬迁到了凌源。


  职工都住在大席棚子里,或者租住在老百姓家。


  当时是万人大战703,475职工3500人,沈阳第四建筑工程公司2000人,沈阳民兵团4000人,凌源民兵团1000人。


  分为五个战区,1-3战区以沈阳四建为主,沈阳民兵团参加。四、五战区以工厂为主,凌源民兵团参加。


  那时生活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吃的是窝头,喝的是凉水,而且没有菜吃。可是并没有人叫苦,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兵工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唤发出的是要与帝修反抢时间的革命斗志。


  厂党委发出“弯大腰、流大汗、坚决打通一条线”的战斗口号,到1975年,就全面投产。


  日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当年的毛头小伙子,现在也都已经白发苍苍。人们对于三线的是是非非,各有说法。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亲历者来说,三线人、兵工人的那种革命奋发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法宝。(解崇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