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年画记忆

 老鄧子 2016-03-27



导语
每当进入腊月门,在我们潍坊农村的大小集市,年画与春联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年画更是一家一户的抢手货。那时,过年的三大主要标志就是人们忙着“割猪肉、揭画子、贴对子”。



新谷图


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中国传统年节风俗的演变,年画衍生形成的一种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从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中产生起来。


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主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的延续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年画极大的丰富了民间庆贺新年活动,民间节俗也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



剧团下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年画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内容。许多专业画家加入了年画的创作队伍,他们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原安丘县文化馆专业创作员郑学信先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活跃在山东画坛的重要一员,春节即将来到,在网络上展现他过去的一些名作很有意义,以勾起人们对过去那段时光岁月的思念……



郑学信先生生活照


郑学信,男,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山东艺专美术系,受教于于希宁、关有声、黑白龙、吕品等先生,曾留校任教。现为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年画研究会会员、潍坊市美协副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安丘市书画协会副主席。







郑学信先生长于国画(人物、花鸟)、年画,对其它画种也有所涉猎。参与过多次省、地、县综合性展览的设计、制作。郑学信先生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以认真、严谨、工细和注重情节处理和人物感情的刻画。他埋头事业,不图虚名,在艺术园地里兢兢业业,勤奋耕耘,积极从事美术创作和研究。他的作品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正式展览。自1958年起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件,出版10多件,并为多种报刊、书籍作插图。




郑学信先生主要作品有:1962年合作国画《各路大军向淮海战场进军》(主要执笔),现陈列于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1972年创作国画《剧团下乡》,入选《山东美术作品选》(1974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创作年画《书记的庭院》,获省美展三等奖;1983年创作年画《我的力气大》,入选全国六届美展,获省美展二等奖,入选《山东获奖年画选》(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年),并为小学课本采用。他创作的年画《大西瓜》贴遍千家万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