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欣赏]五代无名氏山水画《丹枫呦鹿图》与《秋林群鹿图》,为什么会有如此绚烂的华彩?

 中泰新城泰和苑 2016-03-27






《丹枫呦鹿图》绢本设色 纵118.5厘米,横64.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经专家认证,此画属契丹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林木茂密,丹黄掩映,群鹿楼息其间,或立或卧,或隐与林内,或立与林际。居首者为有角雄鹿,似闻惊警,群鹿亦皆侧首注视一方。全画构图紧密,设色雅丽,但亦有别于习见没骨山水。其树法尤为别致,树冠外形鲜明,前后相互比衬,富于装饰意趣;画鹿则以写实手法,得传神之妙。本幅无名款,有元内府“奎章”“天史”印,裱边有清初收藏家阿尔喜普等人藏印,图内押有乾隆,嘉庆诸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旧题五代人作,沿袭至今。《丹枫呦鹿图》使用的传统中国画颜料,矿物色和植物色,取之自然,至今图中的秋树依然灿烂如云霞。



《秋林群鹿轴》绢本设色,118.4x63.8公分,五代时期古画,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主要在描写鹿群于秋林中活动的各式神情,作画的人已经佚失,只知道曾经是属于元代皇帝的收藏。从作品的形式风格而言,充满装饰趣味的空间陈置,用如此丰富的色彩勾填,专家推断,这件作品与邻近国家如辽国,甚至更远的中亚之间,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雷家林点评】《丹枫呦鹿图》与《秋林群鹿图》的极致绚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诗经·小雅·鹿鸣》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上面的诗,这个其实是画的诗意来源,当然不完全一致,或许呦呦鹿鸣不一定是在秋天,但此两幅鹿鸣场景,却在绚烂秋色中呈现。达-芬奇与莱辛等西人说了画是无语诗,诗是有声画,而中国的王维与苏轼等人亦以说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阅读此两幅秋色图不能不寻找诗意的来源,因为画的题目(不管是后人加的或者因图中表现的内容而命名)揭示画中的诗意含蕴。这两幅秋色的鹿鸣图被疑为辽契丹画家的作品,台北学者李霖灿持此观点,还有人判定与中亚人有关,还有人与敦煌风格相比较,不管如何,此图与北方或者西部北方的关系密切,而且与中亚、西亚风尚相对应,事实上图中的风格算得上早期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这里面的描绘有轻微的立体感觉,一些手法的中亚化影响明显,至少把图画得满满的,色彩亦画得十分的浓郁,密不透风的构图中并不少于主体形象的鹿群的行走空间,此便是疏可走马的所在(记住历史上有指鹿为马的典故),秋林环绕的世界中不仅仅是鹿,还有绿色的所在,这种植物解读在苹、蒿、芩之类的鹿群所喜食物其实其可以说得通的,纵是辽人亦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诗经》的影响其实遍布中原与周边的各个角落,画者亦有此意味的揭示。



明 仇英 桃村草堂图


细密的作派在一些国家的画者中比如日本的东山等人还是坚持,这个其实是从中原的影响而来,所有的叶与枝一丝不苟,虽然繁杂但通过画者组织后却是条理清晰,脉络畅通,枯叶生长的来龙去脉决不含混。用墨与色的深浅来显示层次,获取丰富的空间感觉,此种作派是明显的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之法,值得重视与重新的审视。我们从赵佶的一些花鸟作品中领略宋朝的浮雕感觉的着色表现色法,而在风景画(古人称山水画,但在此两幅画中,以风景画名之更为实际)中,此两幅作品的深浅层次递进之感觉表现得更为明显,我们可以看到画者时而用浓郁的带紫的深红来彰显前面的枫树,里面用浓郁的含墨的深红色来衬显前面的枫林,这种丰富的表现渲染手法在中国绘画中其实不多见,尽管苏轼等文人高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造成后世的中国画者进入文人游戏笔墨的时代,严谨的绘画作风退化,那么绚烂之极的作品经典在哪,其实就在此两幅疑似契丹画家画的秋色鹿鸣图中(当然主要是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来说的)。


秋色图在中外的画者表现中是充满激情的,首先是自然秋色本身的奇观所致,尽管春天的百花世界亦是颜色丰富的世界,但那种世界是生鲜的丰富色彩,鲜明而艳丽,缺少过渡的微妙感觉,如果一日之中的色彩变幻丰富在黄昏时,晚霞明灭时的绚烂迷幻之景致的呈现,那么秋天就是一年中的黄昏时光,而且秋天的色彩却是极为成熟而丰富的,变幻的微妙感觉同样妙不可言,向晚时节的绚烂之极,这种四季中的向晚之际,所变幻丰富的颜色不是花而是叶,尤其是春夏时是青枫的之叶。自然丰富的色彩在呈现,成为画者学习表现丰富色彩,成长为色彩家的一个可贵的时节。调色板或盘上的丰富颜色往往能够大展身手。当然古代的科技不发达,颜色的品种远不象今天那么的齐全,但古画者知道充满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努力表现秋日枫林中的世界,和谐而宁静但又是充满危机的世界,因为文雅的鹿其实在丛林法则中是处于弱者的,这个让人想到宋,然后是辽,最后是金,它们先后都成了元蒙的猎物。所以此两幅绘画作品的诗意揭示,恐怕带有隐含的时代与人生的哲理,或者王朝的命运。一切相也许都是虚妄,但一切相却揭示某种未来的东西。秋色的激情一直在鼓动画者画自然的绚烂之极,林风眠的《秋艳》,李可染有关麓山的作品,红郁的调子呈现给人们的视觉引力是十分强烈的,而此两幅古经典的秋色之作同样不例外。



明代蓝瑛作品 白云红树图


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自然界的变幻中是秋转为冬,而冬天的平淡其实雪色掩盖了纷杂的世界,自然世界会呈现某种水墨山水的意味来,此但是所谓的平淡天真世界,宗白华对于雪景的激情表述可以说是十分精到的,当然雪景是平淡,秋色是绚烂,它们的不同是画者表现的一个四个季节阶段,有各自的风尚与意味,各自可以展示的特点,也许对于画者来说,某种时节会更让其展示才华,把艺术推向炉火纯青的境界。


自从北宋南迁到灭亡,中国的绘画仿佛进入冬季时代,不再是绚烂的激情,而是水墨之孤寒,原因是胡人侵入中原,原本的中原人民死的死,散的散,逃的逃,隐的隐,投降的投降,无论哪种活法都使族群之人心境受到挫伤,所以元之绘画,开始水墨游戏时代,不再是唐宋时的绚烂风格,是十分可以理解与自然的变化。后世其实亦不泛仇英蓝瑛等人的提振,但已经不再是主流,到了现代,西画的影响力的大增,这个情况才有所改变。(作者:雷家林 来源:中国画通鉴网)


更多内容请登陆中国画通鉴网www.qiongyan.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