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新养生之道:和好朋友结伴老去

 张勰 2016-03-27

老年新养生之道:和好朋友结伴老去



排遣孤独寂寞 生活互相照顾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 熊必俊








  大连市的王阿姨是位单身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子女在外地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回家探望。她的两个好姐妹也遇到类似问题。于是,大家一商量,决定住在一起,共度晚年。共同生活中,日常采购、厨艺、打扫卫生等三位老人各有分工,费用AA制,一日三餐之外,三位老人一起出去打拳、唱歌、逛街、旅行。类似王阿姨这种“同居式”养老,即几个老人各司其职组建“新家庭”的形式,在全国已悄然出现。中国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认为,同居式养老形式的出现,是对家庭养老中“老来无伴”的现实回应。

  

  结伴养老成为潮流


  丧偶、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以及住不惯养老院的老人,他们不仅仅生活上缺少照顾,精神上更缺乏寄托。几个有共同生活意向的老人住在一起,互相照料,不仅可以解决“老来无伴”的困境,更是一味驱除寂寞的良方,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促进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减轻子女的担忧与负担。而且,相较于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结伴养老更自由。



  德国老人也爱结伴养老。以往在德国,老人退休后要么独自生活,要么住进养老院。但独自生活太寂寞,疗养院的费用又太高。几个老年人住在一起,既可解决精神上的孤独,又可以互相帮助来解决实际需要。



  目前,德国各地已经出现了300多个类似的老年公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合伙居住。德国还对老人原有住宅进行改造,让老人在原地就能结伴养老。这种做法不仅建设周期短、经济,而且使老人们与老邻居、老朋友,在老窝里就能结伴互助。



  宽容体谅规避风险


  但这种养老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熊必俊强调,“结伴养老”归根究底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同于社区养老与养老院养老,有健全的制度与配套措施。比如,当面临突发事件诸如急病发作的应对以及一些重体力活,单靠几个老人不一定能够处理好;另外,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人际关系的处理容易出现偏差;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和亲情为纽带的约束,在资金管理和分配上,容易引发纠纷。



  为了避免孤独感,想要尝试结伴养老的老人,熊必俊建议,应选择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好朋友,知根知底,最好是相交多年。此外,相处的过程中,彼此应多宽容体谅,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在资金的分配及日常生活的规划上,应提前沟通好,必要时和子女进行商量。必要时,子女可联系保姆,经常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做做饭,让“搭伴养老”的方式更加科学化。最重要的是,老人“搭伴养老”,并不意味着子女对父母就无责任与义务,还应常回家,多些陪伴。



  呼吁为结伴养老创造条件


  养老问题单靠老人之间的互助不能完全解决的,毕竟当下“结伴养老”这种生活方式不能形成一种制度。熊必俊表示,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还是需要完善养老制度,夯实养老的物质基础。国家可以在“结伴养老”方面有所助力,应该鼓励创办类似的民办养老机构,或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毕竟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备之前,“结伴养老”未尝不是摆脱晚年孤单的好方法。



  例如,德国相当重视建造结伴入住的“老年公寓”,而且在结构设计上,也多方征求老人的意见,尽量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还能带来心灵上的关怀与温暖,所以至少有一半的德国老人会选择结伴养老方式。如果“老年公寓”再按照正规养老机构的标准办理相应手续,还可防止出现纠纷时无法维护自身权益,解决结伴老人的后顾之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