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随想与《唐宋词十七讲》笔记

 优雅a 2016-03-27

叶嘉莹是当代词学名家,她的《唐宋词十七讲》久负盛名。最近一个多礼拜认真拜读了这本书,也听了她的其他讲座音频,说实话,很费力,不及读她的学术论文轻松。

为什么会这样呢?叶嘉莹无疑是用生命体悟诗词的大家,但是大家却常难讲好小词,不独叶嘉莹,周汝昌、孙康宜等等也是这样。看来问题不在大家,而在于诗词本身:诗词的味道基本在言外,很难落入言筌,甚至有的越讲越昏沉。再者,诗词虽字字珠玑,但终归是零珠碎玉、形态各异,单独玩赏其中的句子和片段总是妙不可言,但任何方式串在一起,都难以形成内在的统一,听久了很难不走神。此外,大家往往想说得太多、跳跃性太强,难免就脱离了读者的接受水平。因此,很多大学者腹料足、脑子快,但这用在教学上,常常适得其反。

那么怎么讲才容易被读者接受呢?

举几个例子以资参考。一是鲍鹏山,他讲水浒、讲中华元典,都情绪饱满、睿智飞溅,常常寓无尽之味于幽默,并且留出很多停顿让学生自己去体悟。一个是莫砺锋,他讲唐诗,一堂讲座就四五个通俗有趣的故事组成,诗歌作品穿插其中,能让听的人跟着飞回唐朝。还有一位高中老师许强,我仅仅读过关于他的文章,他的课受欢迎且收效相当好,而他的秘诀似乎基本上在于自学:告诉学生工具书,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背、自己写,他却偷懒,“不愤不悱,不启不发”。还有一位老师我最迷恋,但他只是个传说:传说这位老师文革期间受重创,后来回华师大讲宋词,每堂课一壶酒,啥也不干,只是读,但吟哦如唱、哀转久绝,山鸟为之徘徊,弟子听之下泪……

此外,按照专题来归纳讲授也是很重要的,容易形成纵深的洞见,王国维《人间词话》、袁行霈和林庚版本的文学史,都是这样。

P.S.《唐宋词十七讲》摘录在此,以飧同道。

 教学随想与《唐宋词十七讲》笔记


一、             

(一)  生命

1       凡是一个伟大的诗人,都不只是用文字写诗,而用他的生命和生活去写诗。

2       诗歌是活泼的,是有生命的,而且它的生命还不是它是这样的生命就只是这样的生命。不是,它是可以一生二,二生三的,是可以生生不已,产生丰富的联想的生命。所以,诗歌是带着一种兴,带着强大感发的力量的,是能够呼唤起你心灵深处很多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意趣的,是生生不已的。

3       一个人哀莫大子心死,只要你有活泼的心灵,你有一个善感的充满了对宇宙万物赏爱和关心的心灵,处处就都是生活的情趣,处处都是你生活的理想。

(一)  泛情

4       词的情意都是委曲的,都是婉转的,都要你有一种丰富的美好的联想,才能够体会人的心灵感情之中的那种最精致的最纤细的最深曲的一份情意。

5       我们所要呼唤起来的,正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最真诚的一份感情的感动所涌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的本能的向那高远的美好的那种完善的境界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的心意和感情。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正是培养读者一种爱美要好的感情,培养一个人对于万物赏爱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感情。正是(杜甫)这样多情的人,才有这样对国家民族许身的感情。

(三)  爱情

6       男女的感情,也有感情的品格,也有感情的境界。正是如果你把男女的感情的境界提高了,你做人的品格的境界才能够提高。

7       正因为爱情是人类最本能的最真挚的一份感情,所以才富有广义的象征的意味。

8       所以陈鸿的《长恨歌传》就说,杨贵妃之所以得到唐玄宗的宠爱,正因为她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焉,她能逢迎皇帝的爱好和喜爱。先意,就是当皇帝的意思还没有表现出来,她已经希旨,预先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笔记: 这不就知己吗?)

(四)  美与爱

9       不要否定那些个单纯的只是美感的文学,不要只认定能够说口号教条的才是有社会道德伦理价值的文学。美的文学,让你对宇宙万物有这种关心,有这种喜爱。凡是伟大的诗人,他们都是有伟大爱心的。

(五)  美与人格

10    不见得人格高尚的人都一定能写出美好的诗篇。但是,美好的诗篇,最高的美好的诗篇,是一定有伟大的人格的。

11    真正的一个伟大的好的词人,不只是他有博大深厚的胸襟、感情、怀抱,而且他有敏锐感受的能力。还不只是敏锐的对于景物感情的感受的能力,是敏锐的对于文字的感受的能力。

12    苏东坡曾在给朋友的信里边写道: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

(六)  阅世与阅心

13    王国维曾把诗人分成客观的诗人与主观的诗人。他说,客观的诗人不可不多阅世,不可不多经历世界上的事情。而主观的诗人不必多阅世”……像是一池春水,你只要向它投下一块石头,不需要多,只要打在它的中心,只要有一点触动了它的内心,它的水波就自然向外扩散展开出去,自然就扩充到一个绝大的意境,而不需要一个一个沿着池水边一步一步走去。你只要打在它池水的中心,它水波一延荡,一震动,也就是摇荡性情,性情摇荡的时候,自然就把它的境界推广了。

14    李后主所写的悲哀,他是倾诉了所有的有生的生命的悲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二、

(一)  “符号”

15    温庭筠的词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说他常常不是用理性的说明,给人的是一种感官的印象。这可以引用一些西方近代的理论来作比较说明。现在西方流行的一种新的学说,叫做符号学-Seniology,意思是说,语言或者文字,只是一个符号……他说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的表达,有两种必要的作用,一种是语序轴(Syntagmatic Axis)的作用,一种是联想轴(Associative Axis)的作用……

16    每一个语言符号,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形成了一定的效果。(西方的学者,过去只是注重符号的本身,未重视文化背景。)蛾眉画蛾眉是只有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才产生这种联想的作用的。在我们中国,蛾眉画蛾眉就成为了一个语码,这是值得注意的。

17    (温庭筠)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处处都有一个语码,都能够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键钮。

18    (韦庄)由于这两点特色,一个是美感的直觉,一个是语码的联想。带着这两点作用,就使得歌筵酒席之间本来没有深义的小词,有了比较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使得词这种文学体式提高了它的地位。他所提供的语言的符号,不是一个认知的符号,而是一个感官的印象。

(二)  语言

19    中国的古典诗词,你认为它太古老了,你都不要它了。但是,我一定要说,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把中国的语言文字运用得最精致最美好的

20    惆怅两个字,我在西方教书的时候,总是找不出来合适的字翻译它。若有所追寻,若有所失落,内心无所寄托的一种感觉

21    温庭筠是用一些美感的形象,用一些带着语码性质的语言;韦庄呢?是直接叙述感情的事件,所写的都是一些感情的事件。

22    我在国外要讲《花间集》,就要用英文介绍说是The Collectian of songs among The Flower,是说花丛里边的歌词的一个集子。你看多么美丽的名字!

(三)  言外之意

23    “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你也写风雨,也写江山,也有景物,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景物都必须在你内心之中唤起来一种感动感发,而且你写在诗歌之中,还能引起千百年以后的读者的感动和感发。

24    中华民族是有灵感的。重直觉的,常常有归纳性地写出一个很珍贵的很宝贵的概念,我们是特别具有这样一个长处的民族。

25    不是可以在文字之间抓到一个字,也不是说在事件之中可以抓到一个事件来互相比附,完全是依靠你读者的心灵想像的那种自由感发的能力的。

26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这词真是很妙!里边要说的究竟是什么?找不到什么比喻,找不到什么寄托,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

(四)  经典“生”句

27.   (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8.   (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9.   (宋徽宗)裁剪冰消、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

30.  (韦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都是舌头跟牙齿的声音,是很有力量发出来的,给人很有决心的感觉。

31.   (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帘内之清秾如斯,江上之芊绵如彼。千载以下,无论识与不识,解与不解,都知是好言语矣。(俞平伯《诗词偶得》)

32.   (苏轼)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33.   (苏轼)捋青捣麨,他用俗语写得很好。捋青捣麨是出于苏东坡的一首《浣溪沙),是他在密州祈雨道中作的。他说:捋青捣麨暖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34.   (孔子)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巧笑倩兮,是一个女子笑起来很美丽,她眼睛流盼的时候光彩照人。素本来是朴素洁白,绚是绚丽。子夏说何谓也,他问这是什么意思?素的白的怎么会是最有色彩的呢?怎么会是漂亮的呢?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说作画是先要找一个洁白的材料。绘画的事情后素,是要在素以后,就是说先要求质地的洁白,唯白受彩。只有洁白的质地,你才能涂上绚丽的色彩。如果本来是龌龌龊龊的非常脏的东西,你无论如何不能着上鲜艳的彩色。孔子说了绘事后素”,他的学生子夏很聪明,马上产生了一个联想,说:礼后乎?说按老师这样说,人,最基本的是内心的思想感情,你尊敬一个人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外表的形式的礼节是次要的,根本是你内心要先有这样一种本质,这才是重要的。

(笔记: 这一段解释很重要,联系思无邪思考。)

 

三、

27    我在讲说中也曾结合了一些西方的理论,如语言学中语序轴与联想轴之二轴说,诠释学中的诠释的循环之说,符号学中的语码之说与显微结构之说,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之创造性背离之说与文本中所蕴含的可能潜力之说等。

(笔记: 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28    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Unconscious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

29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四、轶事

30    《南唐书》记载着说,有一天南唐中主跟冯延巳两个人谈话,中主就问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吹皱一池春水是冯延巳《渴金门》中的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这是君臣之间开玩笑的话,因为他们两个人从冯延巳二十几岁、李璟十几岁时就在一起的。

31    南唐的词风是特别富于兴发感动作用的,就是眼前身旁的那种微小的景色的变动,引起他内心的一种活动,这是南唐词的一个特色……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相思怀念,尽在不言之中。

32    中国古来有一句成语说是野人献曝。就是说有个乡下佬,他没有看到过什么广厦隩室,那些个高楼大厦、温暖的建设完美的房屋;他也从来没有穿过丝纩孤貉的这祥的丝棉的或者是皮裘的衣服;他不知道有些人取暖有更好的办法。乡下佬只是觉得冬夭晒晒太阳就很暖和,所以他就想:这晒太阳是件好事情,我要把我这一点心得奉献给那些要取暖的人。其实别人比他取暖的方法要多得多,美好得多,高明得多;但是这个野人、乡下佬,他要把自己晒太阳取暖的一点体会和经验贡献给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