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品会说话,是否是美协、书协会员不再重要!

 广羽人三九 2016-03-27


原创作者:沈新


据北京晨报报道,在2015年,中国前100位在世艺术家上榜门槛金额比上一年下降55%,至907万元。中国前100位在世的国宝艺术家创造了37亿元人民币的艺术品成交额,根据最近发布的《2016胡润艺术榜》显示,这一数字比上一年(编者注:上一年为67亿元)下降45%,是连续第四年下滑。比2012年的最高峰已经缩水了6成。

 

然而,在艺术市场中,呈现了另一番景象: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开始受到认可和追捧,一些实力书画家的作品已经供不应求。胡润艺术榜数据缩水,门槛的降低,以及底层书画市场的繁荣说明,艺术收藏已从投机时代逐步回归到理性收藏时代,一些藏家开始注重书画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非跟风投机,把焦点放在泡沫巨大的“名家”、“大师”、“江湖派”等作品上面。



原创作者:沈新

 

艺术市场中的陷阱

 

艺术市场的陷阱比比皆是,往往存在于这些类型的书画家中:

 

其一,江湖书画家。这类书画家对艺术学之皮毛,却因为某方面个性出彩,比如能吹、能表演等,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其作品从笔法到墨意,毫无出彩之处;观其作品,画面突兀生硬,不合画理。这类作品完全是欺骗不懂艺术的外行,因此常见于一些粗俗的官员家中或一些粗俗的企业家手中。

 

其二,学院型书画家。这类书画家对艺术规律了解透彻,对于前人的作品一般研究比较深入,但从笔法、章法到墨意,无不遵循艺术规律,其作品创作按部就班、机械而程式化。这类书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技术娴熟,常常入选各种全国展,但观其作品,似曾相识,但品之无味。这类书画家的作品害人不浅,买之如买鸡肋!

 

其三,书画“名家”。如今的艺术市场,很多空有其名的“名家”作品,已经逐渐在拍卖市场中退下来。而一些有实力的书画家的作品,则呈现了上升势态。这些“名家”作品,正需要市场来消化。因而,一个陷阱正在悄悄形成,等待全国各地、乃至国内外许多大小投资者的接盘。当然,这对心明眼亮、具有鉴别判断能力的投资者或藏家威胁不大;但对于那些没有鉴赏判断能力的投资者或藏家,可能被“专家”、媒体、拍卖机构或特殊圈子的虚假炒作、忽悠所迷惑,成为了艺术泡沫爆炸前的牺牲品。即使事实如此,但仍有一批批幻想通过艺术成为暴发户的投机者,前仆后继地扑进这个陷阱中,成为股市崩盘前的接盘侠。



原创作者:沈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