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有没有对这样的新闻图片感到疑惑?故宫做了什么让那么多人跑去一睹风采啊? 不就是因为“石渠宝笈特展”咯!石渠宝笈特展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系列展览中最令人期待的展览,于9月8日至11月8日展出,由于展览展出宋元珍品众多,展品将于10月12号更换部分藏品,分两期展出,一共展出故宫书画藏品283件。 换展之际,为抓住最后的机会,11日晚,上千观众通宵排队,只为一睹“国宝”《清明上河图》的真容。 这篇文章为你巩固回味原作的精髓内容,没赶上的朋友们,如果你是心有遗憾没看到原作,不用担心,艺术维C为你分析《清明上河图》的来龙去脉。《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我们为你还原千年历史的风俗画卷及其真实价值。让你从看客瞬间变专家!
估计在北宋徽宗朝崇宁即1103年至1105年期间写生,写的是汴京,就是现在的开封,花了十年功夫才完成的巨制。据明朝李东阳后跋记载,当时他见到的《清明上河图》总长有两丈(明制一尺等于现在的31.1公分)现在仅余528公分,也就是说少了94公分。 仿效者极多,但不是过于工细妍丽就是粗制滥造,始终不能达到如此高度。也许亦是在此期间,给古董商人剪掉尾段,一卖开二。(后段繁华,可以独立成画)
《清明上河图》是徽宗题的签,坊间传闻,宋徽宗女儿柔儿微服出游,可能是碰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觉得不错,给宋徽宗看,提下了清明上河图几个字。也就是说这题目是宋徽宗定的,是不是写清明时节就引起后人诸多猜测。 画一开始的地方看到很多树干上有雀巢,是早春的景象。 图中所写的旱柳,黄河流域以北很多这种树,防沙化最好。画卷里的旱柳没有写叶子,但画已太黑,看不清有没有上绿色;如果上了绿色,也可当他忽略这一点而不写叶子,也代表是春夏季节的景致。如果本身没有上绿色,也就是落叶了,有枝没叶,是秋天的景致。而徽宗所说的“清明”则是粉饰其政治清明而已,这个说法有些牵强……
这画是经过很长时间写生的。路线我认为是从外城到内城。当时的汴京,外城27平方公里,里城20平方公里,宫城4.49平方公里。
宋朝画家的写实功夫为世间公认的,无懈可击的。既来自真实又有所取舍。有人质疑《清明上河图》怎么不标明地名?楼名?总是遮遮掩掩的?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这卷画就是纯地图而已,不成画,也没有经过艺术加工了。 下面是吴泰老师父亲的临摹图
我在1980年也临摹过一卷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当时才18岁。文革后期没有什么画册可临摹,当时江青等人把中国历代绘画分门别类,分成什么表现劳动人民的,封资修的。这卷画说是有人民性,一早就出版了黑白版。 拿着一本原大的黑白印刷品对临,过稿很辛苦,原件很黑,印刷品更模糊,也更黑,线条的粗细也会打折扣,(原作水纹线条劲利细致)过稿时位置不能移动一两毫米,一旦移位,下面、旁边的图像就无法安放了,画卷共有八百八十个人物,移位了就会减少人口。又比如:中段漕运船上的绳索一捆一捆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有明确的交代,线条细如毫发,不能出半点差错。铅笔构出来用零号的毛笔钩墨线到绢本上。过稿时要翻来覆去,位置要很准确,不能有丝毫变动。要是移位了下一段就写不进去,效果大打折扣了。 前几年香港国宝展,我见过真迹,比印刷品精细很多,线条很细很定。这要工具好才行,狼毫笔最好的毛是狼尾巴最尖的几根,最有弹性。我当时没有很好的笔,所以画我写了一年。所以见到真迹,我觉得很亲切。 我临摹的清明上河图,83年我用海鸥胶卷相机拍的,很难拍清楚,已经没有清晰的图片。画作一早就不在我手上,我两万港元卖掉了,当时是85年,在美术馆工资也就175大圆,在广州市区可以买百平方的房子了,以为可抵十年米饭钱了……
答:明代后期被古董商人分为两绢。原来可能不止这么短,一直写到御街也有可能,整卷画都没有皇家的东西,都是平民的,还没有进入真正繁华的地方。另一部分可能流散在民间或者已经毁了。文物的珍贵就是在于经历这么多劫难还能保留下来。以前台北故宫出版过一本画册,当时作序的博物馆长说:文物经过千百年聚在宫廷里头,但是像老子所说的“多藏厚亡”,全部聚到一起就有危险性了,遇上火灾或战争便玉石俱焚,要是散落民间更加遭殃。 答:房子歪了因为绢断裂了。本身房子也是歪歪斜斜的,但是绢断裂使它更加歪。一般老百姓用的木料不一定好,那么直那么粗。所以选一个栋梁之才不容易。 答:宋史、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答:以前缠脚的妇女都是大家闺秀,不缠脚的女人反而是粗人可以到处乱跑。所以船家下面有个女人在叫。在正殿有个女人要上轿子,可能是缠脚的。所以女人不多。 答: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有载舟覆舟的意义,但是没有那么复杂,一般后人喜欢猜测。画家太刻意去表达一样东西,就不真实了。猜测的都是评论家。当时北宋末年是有社会矛盾和隐忧,到后期宋徽宗更加变本加厉,他玩石头嘛,把漕运都荒废掉来运石头,使得怨声载道,自己搞垮了自己国家。这卷画和文章的起承转合差不多。从郊外静态的环境到繁华的城区,形成强烈的对比。封建社会在民间画这么卷画去讽刺皇上是不行的,也是会被“和谐”的。何况是给皇上看,肯定不会太明显,这些东
西都是后人猜测的。有很多猜测也是过分了一点。 |
|
来自: jasonyejun > 《艺术维C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