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病恶疾久治不愈,不妨重灸:膏肓穴

 黄四为 2016-03-27

“中医艾灸经络穴位病症”中医艾灸

1,昨天有艾友留言,大概意思是:老师我已艾灸2个月,其他同学艾灸时都会流汗,我没有;我的师傅说是因为我体寒。我做艾灸主要是治我手脚冰凉的。

我问:你手脚冰凉改善没有?

她说:很好一些了;

我说:你追求的是流汗?还是手脚温暖?

.......

我是一个能静下来的人,每次吃饭,包括写文章都是盘腿而坐,但是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一次体会到艾灸的走串感,所以从来不写走串感,因为写不出来;也不羡慕。

艾灸时出大汗,有中医认为:属气虚津液不固所致。

我认为:管它体寒还是气虚,身体暖和了就行!


2,另一个艾友留言,说是今天自己艾灸了整个脊柱后,气感很足;自己感觉很累,后背冒凉风。

艾灸后出现“疲惫感、冒冷风”是体质虚寒的人的一种正常的排病反应!灸后静躺,喝点温水休息一会就好。

因为艾灸脊柱不是很方便,所以在跟艾友沟通时很少专门提及,大家也不妨试试。


“病入膏肓”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太医经过诊断,对景公说:“病入膏肓,药物已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隋唐著名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


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最后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药王孙思邈艾灸养生高寿102岁。




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在后背肩胛骨旁,我一般也很少推荐大家使用,但是在我们中医艾灸治疗各种癌症的穴位图里,必灸“膏肓穴”。


药王孙思邈的话并不夸张,膏肓穴通到六经病最深的那一层;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层的风寒湿毒瘀血灸出来。


艾灸膏肓穴的疗效很明显,也会让人很愿意去做:艾灸三两天肚子会咕咕响,气很足;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