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到2小时,流量费疯跑1220元!就因为他没关手机上这个开关|《经视直播》

 成功属于俊 2016-03-28


  不到2个时,手机流量费用掉了1220元,是不是很夸张?武汉男子小王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怪事,而罪魁祸首是他忘记关掉手机上的一个开关!此外,警方也公布了20款涉及吸费、窃取个人信息等安全问题的APP!赶紧自查手机软件,删掉!



  3月25日中午,小王正开车前往公司。中午一点多,小王发现手机收到了几条短信,短信内容大概是:手机资费套餐里2G的流量已经用完了,另外超出的流量费将近300元。更奇怪的是,之后小王就再没有收到短信提醒了。而小王表示,当时他在开车,根本就没动手机。


  到达公司之后小王发现,手机在当天中午12点36到14点19分之间流量跑得很快,在不到两个小时内消耗了大约5G的流量,仅流量的使用费就高达1220元。


  小王很疑惑,手机是公司配备的,手机里面也都是公司的正常软件,自己也没有接到过奇怪的电话和短信,那流量是怎么用掉的呢?


  记者找到了小王手机的运营商——中国电信,营业厅的工作人员表示,除了3月25日,3月份其它时段手机流量走向都较为正常,而3月25日当天的情况,经过初步判断很有可能是手机进行系统更新或者是被其它的移动设备连接了手机热点。


  对此,小王回忆,自己还有另外一个私人手机,私人手机常年连接工作手机的流量热点。当天中午12点多,他的确打开过工作手机的热点。经过调查发现,工作手机其它软件的流量使用正常,而网络共享与便捷式热点却达到了4.74GB


  电信工作人员提醒,当移动设备连接了热点时,会自动默认为连接了WIFI,不需要用户允许,就自动更新软件、备份照片文档等。因此,在不用的时候一定要把移动网络关闭,热点也要关闭



攻略!如何不被偷流量

1、正规渠道下载应用

  “偷吃”流量的软件,大多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它们当中,有很多被黑客“二次打包”写入了恶意代码,为了避免中招,建议通过正规渠道下载。

2、退出应用程序软件要彻底 

  一些视频客户端、定位服务、新闻推送以及社交类软件,通常会随着手机开机在后台自动运行。当发现手机流量莫名其妙增加时,建议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有什么程序在运行,结束不需要在后台运行的程序或进程。

3、设置个人热点访问密码 

  现在手机都具有个人热点功能,如不设定密码则其他终端可以直接连接便可以直接蹭网。因此,建议一定要设置访问密码,避免产生大量流量。

4、尽量选装流量监控软件

  可以很方便的了解流量多少及使用情况。


详情请戳视频↓↓


  其实,跑流量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是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如小王这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更普遍,就是第三方软件后台偷流量


  3月22日,广东省公安厅曝光了2016年第一季度安全问题突出的20款APP,并提醒市民注意防范。这20款APP中,涉及吸费、窃取公民信息等安全问题。


这些APP千万不要下载↓↓↓



  本次公布的20款问题APP,涉及窃取用户信息、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影响移动终端运行、擅自使用付费业务4类安全问题。


  其中,宝石消除、植物大战僵尸2大全攻略等6款APP,安装后会窃取用户信息


  【火爆】英雄国度、泡泡龙等4款APP,安装后则会通过诱导用户下载恶意程序等方式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


  炸飞小老鼠等3款APP,安装后则可能修改其他程序数据,影响移动终端运行;


  而欢乐推箱子、斗地主赚话费等7款APP,安装后则会通过私自发送注册短信、付费短信、拦截回执短信并自动回复等形式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


  此次公布的20款问题APP涉及5家应用商店,包括蘑菇市场、第一应用、宜搜市场、好卓市场、联通沃商店。其中,第一应用有8款APP被查出有安全问题。这些问题APP中,最多下载量达200万次,最少的下载量也超过10万次。


窃取信息:用户可能遭骚扰


  在这份“黑榜”中,窃取用户信息的手机软件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一些软件利用其掌握的庞大客户信息,如用户的姓名、生日、手机号码、通信录、地理位置、短信等,赚取用户所不知道的高额回报,而用户的信息一旦遭到泄露,不仅可能遭到广告的骚扰,受到诈骗的危险性也同样存在。


  互联网安全专家表示:“由于收集地理位置、设备识别信息、本地手机号可面向固定而稳定的手机用户群精准匹配与投放相应的广告,并进行有效的用户消费行为分析,符合部分急功近利的广告商的利益诉求,手机软件开发者也可以因此而获取广告分成,因而获取这类信息成为某些不正规广告商与手机软件开发者共同的核心利益。”


擅自使用付费业务:浑然不知钱被扣


  一些手机游戏本身会在后台执行“吸费”的程序,私自发送扣费短信,拦截扣费提醒短信,自动下载付费程序等方式扣取用户费用。对于这类病毒软件,用户一般很难主动发现,一旦遭遇往往将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恶意代码还通过伪装成各类热门的手机应用程序,或隐蔽在不易察觉的短信、网站、微博链接中来诱骗用户下载安装,装入手机后依据预设指令控制终端设备执行恶意收费的行为。




预防途径:谨慎操作别越狱!


  专家建议,用户不要轻易越狱iOS终端,也不要开启安卓终端的最高权限。因为,这意味着手机“不设防”,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但更是为恶意代码的长驱直入打开了大门。


  同时,在下载安装手机软件时,最好直接从正规渠道进入,不要利用短信、网站、微博中的网址链接来下载安装应用。此外,需要时常进行手机流量监控。




  工信部也提醒广大用户:在通过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方式进行移动支付、网络购物时,仔细核对相关信息,谨慎操作,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

觉得有用请点

来源:湖北经视,综合《经视直播》、央视新闻/记者:廖亚文 孙亚光/编辑:中北路小哥/主编:秦道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