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和顺风耳(第17间廊内北侧)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店,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
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摘自《西游记》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又
话说杨戬来至金霞洞,见洞门紧闭;杨戬洞外敲门多时,一童子出来,见是师兄,忙问曰:“师兄何来。”
杨戬曰:“烦贤弟通报。”
童子进洞内,见玉鼎真人启曰:“师兄杨戬在洞府外求见。”
真人起身吩咐曰:“着他进来。”
杨戬来至碧游牀前下拜,真人曰:“你今到此为何?”
杨戬把孟津事说了一遍,真人曰:“此孽障是棋盘山桃精柳鬼,桃柳根盘三十里,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成气有年。今棋盘山有轩辕庙,庙内有泥塑鬼使,名曰:‘千里眼,顺风耳’二怪,托其灵气,目能观看千里,耳能详听千里,千里之外,不能视听也。你可与姜子牙,着人往棋盘山去,将桃柳根盘掘挖,用火焚尽,将轩辕庙二鬼泥身打碎,以绝其灵气之根。再用一重雾,常锁营寨,如此如此,则二鬼自然绝也。”
杨戬受命,离了玉泉山,复往周营而来。军政官报与子牙,子牙令入中军,问杨戬曰:“你去如何?”
杨戬摇头不语,由恐泄机。子牙曰:“你今日为何如此?”
杨戬曰:“弟子今日不敢言,且随弟子行之。”
子牙并依杨戬,不去阻挡。杨戬执定令旗下帐,把後队大红旗令二千枰,令三军麾旗,又令一千名军士擂鼓鸣金,恍然有惊天动地之势,子牙见杨戬加此,不知其故,杨戬力来对子牙曰:“高明、高觉二人,乃是棋盘山桃精柳鬼,他将把轩辕庙二鬼之灵,名曰千里眼,顺风耳,如今须用旗招展不住,使千里眼,不能观看,锣鼓齐鸣,使顺风耳不能听察。请元帅命将往棋盘山,掘挖此根,用火焚之;再令将把轩辕庙二鬼打碎,然后出大雾一重,常锁行营,此怪方能除也。”
子牙听说:“既然如此,吾自有治度。”
子牙令李靖领三千人马,速往棋盘山去,挖绝其根。又令雷震子去打碎、泥塑鬼使。
后人有诗叹之。诗曰:
“虎斗深山渊斗龙,高明高觉逞邪踪;当时不遇仙师指,难灭轩辕二鬼踪。”
话说子牙安排已定,只等二门人来回令。且说高明、高觉只听得周营中鼓响鸣不住,高觉曰:“长兄你看看怎样?”
高明曰:“一派尽是红旗招展,连眼都花了。兄弟你可听听看。”
高觉曰:“锣鼓齐鸣,把耳朵都震袭了,如何听得见一些儿?”
二人急燥不表。只见李靖人马,去掘桃柳的根盘,雷震子去打泥塑的鬼使。子牙在帐内,望二人回来,方可用计破之。
次日,子牙在中军,忽报雷震子回来,子牙令至中军,问其打泥鬼如何。雷震子曰:“奉令去打碎了二鬼,放火烧了庙宇,以绝其根,恐再为祟。待周王伐纣成功,再重修殿宇未迟。”
子牙大悦,随在帐前,令哪吒、武吉在营,布起一坛,设下五行方位,当中放一坛,四面八方俱镇压符印。安治停当,只见李靖掘桃柳鬼根盘已毕:来至中军回话。子牙大喜。
摘自《封神演义》第九十回 子牙捉神荼郁垒
周敦颐爱莲(第17间廊内南侧)

这幅画上画的就是周敦颐在庐山莲花峰下的赏菊的情景。古人有“四爱”之说很是著名,他们是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李白爱酒。
爱莲说 (宋)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传
原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
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摘自《宋史·周敦颐传》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道学一
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而改为敦颐。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他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解决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呀!”
部使者推荐他,调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处死,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酷吏,众人没敢和他争论,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他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了。”
王逵醒悟,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郡守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
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
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所收获。
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他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
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
后来他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认真观察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后算是了解你了。”
水莽草(第19间廊外北侧)

原文
水莽,毒草也。蔓生似葛,花紫类扁豆,误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以故楚中桃花江一带,此鬼尤多云。
楚人以同岁生者为同年,投刺相谒,呼庚兄庚弟,子侄呼庚伯,习俗然也。
有祝生造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俄见道旁一媪,张棚施饮,趋之。媪承迎入棚,给奉甚殷。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置不饮,起而出。媪止客,急唤:“三娘,可将好茶一杯来。”
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容艳绝,指环臂钏,晶莹鉴影。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吸尽复索。觑媪出,戏捉纤腕,脱指环一枚。女赪颊微笑,生益惑。略诘门户。女云:“郎暮来,妾犹在此也。”
生求茶叶一撮,并藏指环而去。
至同年家,觉心头作恶,疑茶为患,以情告某。某骇曰:“殆矣!此水莽鬼也!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奈何?”
生大惧,出茶叶验之,真水莽草也。又出指环,兼述女子情状。某悬想曰:“此必寇三娘也!”
生以其名确符,问何故知。曰:“南村富室寇氏女夙有艳名,数年前误食水莽而死,必此为魅。”
或言:“受魅者若知鬼之姓氏,求其故裆煮服可痊。”
某急诣寇所,实告以故,长跪哀恳。寇以其将代女死故,靳不与。某忿而返。以告生,生亦切齿恨之,曰:“我死,必不令彼女脱生!”
某舁之归,将至家门而卒。母号啼,葬之。遗一子甫周岁。妻不能守,半年改醮去。母留孤自哺,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一日方抱儿哭室中,生悄然忽入。母大骇,挥涕问之。答云:“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儿虽死,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
母问:“儿妇何人?”
曰:“寇氏坐听儿死,儿深恨之。死后欲寻三娘,而不知其处,近遇庚伯,始相指示。儿往,则三娘已投生任侍郎家,儿驰去,强捉之来。今为儿妇,亦相得,颇无苦。”
移时门外一女子入,华妆艳丽,伏地拜母。生曰:“此寇三娘也。”
虽非生人,母视之,情怀差慰。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由此居故室,遂留不去。
女请母告诸家。生意欲勿告,而母承女意,卒告之。
寇家媪翁,闻而大骇,命车疾至,视之果三娘,相向哭失声。女劝止之。媪视生家良贫,意甚悼。女曰:“人已鬼,又何厌贫?祝郎母子,情意拳拳,儿固已安之矣。”
因问:“茶媪谁也?”
曰:“彼倪姓。自惭不能惑行人,故求儿助之耳。今已生于郡城卖浆者之家。”
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
生乃投拜。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客。
翁媪视之怆心,既归,即遣两婢来,为之服役;金百斤、布帛数十匹,酒胾不时馈送,小阜祝母矣。寇亦时招归宁。居数日,辄曰:“家中无人,宜早送儿还。”
或故稽之,则飘然自归。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然生终未尝至翁家。
一日村中有中水莽草毒者,死而复苏,竞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
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
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除之,何屑为此?且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
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祝其庭,辄有效。
积十余年母死。生夫妇哀毁,但不对客,惟命儿缞麻擗踊,教以礼义而已。
葬母后又二年余,为儿娶妇。妇,任侍郎之孙女也。
先是,任公妾生女数月而殇。后闻祝生之异,遂命驾其家,订翁婿焉。至是,遂以孙女妻其子,往来不绝矣。一日谓子曰:“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为‘四渎牧龙君’。今行矣。”
俄见庭下有四马,驾黄幨车,马四股皆鳞甲。夫妻盛装出,同登一舆。子及妇皆泣拜,瞬息而渺。
是日,寇家见女来,拜别翁媪,亦如生言。媪泣挽留。女曰:“祝郎先去矣。”
出门遂不复见。
其子名鹗,字离尘,请寇翁,以三娘骸骨与生合葬焉。
摘自《聊斋志异》<水莽草>篇
译文
水莽草是毒草。蔓生似葛,紫色花类似扁豆,吃了之后立刻死亡,成为水莽鬼。民间传说此鬼不能转世投胎,若想转世投胎必在毒死一人以代替自己。这就是楚地桃花江一带,此鬼很多的原因。
楚人把同一年出生的人称为同年,往往互换八字,称为庚兄庚弟,子侄辈的则称庚伯,这是楚地自古以来的习俗。
有一个叫祝生去造访他的同年王某,半路上口渴难耐要喝水,正看见路边有个老妇人,在茶棚前卖茶水,就走了进去。老妇人热情招待,马上端上一杯茶。祝生闻了闻,有股异味,感觉不象是茶,就放下来不喝,起身要往外走。老妇人急忙拉住他,喊道:“三娘,端杯好茶来。”
一会儿,有位少女从里面捧着一杯茶出来。这少女年约十四五,姿容艳绝,手上带着指环,臂上带着玉钏,婀娜多姿。令祝生心荡神驰,闻其茶,芳香无比,喝干又要。乘老妇人出去的功夫,他捏了捏那少女的手腕,还把她的指环脱下一枚,少女点头微笑,祝生忘乎所以,问女孩家的地址,少女说:“你晚上来,我在这里等你。”
祝生就向她讨了一撮茶叶,带着指环走了。
来到王某家,突然腹痛如绞,恶心欲吐。祝生怀疑是喝的茶有问题,就把刚才的事跟王某说了。王某听后大吃一惊道:“完了完了!你肯定是碰到水莽鬼了!我父亲就是这样死的,没法救了,这可怎么办呀。”
祝生吓坏了,拿出茶叶检看,真是水莽草,又拿出指环,并讲述了那少女的模样及穿着打扮。王某沉吟片刻道:“她肯定是寇三娘!”
祝生问为何如此肯定,王某说:“南村富翁寇家的三小姐,艳名远扬,数年前也是误食了水莽草而死。是她无疑。”
王某又说:“据说,被水莽鬼迷惑的人,只要知道那鬼的姓氏,去求得他的一件旧衣服煮来吃了,便可得救。”
王某来到南村寇家,求见寇员外,把事情原由一说,长跪在地,求他开恩救救祝生。寇员外听说女儿投生在即,祝生是个替死鬼,就决然不肯救他。
王某愤恨而归。将经过告诉了祝生。他也恨得咬牙切齿道:“即便我死了,也不会让他女儿转世!”
王某雇人,把祝生用轿子抬回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祝生咽气了。祝母大哭不止,将他葬了。扔下个才满周岁的儿子,祝妻不能守寡,半年后改嫁了。祝母独自抚养着小孙子,生活贫困不堪,只是日夜哭个不停。
一天,祝母正抱着小孩在家中哭泣,突然见祝生飘然而入。祝母非常恐惧,流着泪问候他,祝生道:“娘!孩儿在地下听到您老人家日夜啼哭,于心不忍,特来伺候您的。儿虽然死了,但现在已有家室,她要同来为母分忧,您千万不要再悲伤了。”
祝母问道:“儿媳是谁?”
祝生道:“那寇员外坐视儿死,我恨死他了!死后想去找那寇三娘,却不知她在哪里。幸好遇到庚伯,告诉我三娘已投生任侍郎家,儿急忙赶去,把她捉来,现已是我妻,倒也处得甚好。”
说完只见一盛装艳丽女子进来,款款叩拜祝母,祝生道:“这就是寇三娘。”
祝母知道她是鬼,见她容色姣好,体态动人,心中倒也略感幸慰。从此,祝生让三娘伺候老母,织补劳作。三娘虽不习惯,但事事恭顺,并无一句怨言。他们住在这里不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三娘请祝母告知她的父母,祝生本要阻拦,祝母却于心不忍,终究还是告诉了寇家。寇三娘父母大为吃惊,马上坐车赶来,一看果然是寇三娘!抱头痛哭。三娘劝好了寇母,寇母见祝家贫困,又是悲上心头。三娘道:“女儿已成为鬼魂,又怎会嫌贫爱富呢?祝郎母子待我很好,女儿早以此为家了。”
寇母问:“那施茶的老妇人是谁?”
三娘说:“她姓倪,她自惭无法迷惑行人,所以求我相助,现已投生到郡城卖豆浆的家里了。”
她转头对祝生说:“既然做了我家的女婿,哪有不叩拜岳父母的道理?你这样做,我的心情会好受吗?”
于是祝生叩拜了岳父母。三娘便下厨烧火做饭,替祝母招待亲家。
寇家父母看在眼里,心中酸楚。回到家就送来了奴婢二人为他们干活,及黄金百斤、布帛数十匹,酒肉还不时送来。祝家也稍稍富裕了一些。寇家也时常叫女儿回娘家,三娘住几天就要回去说:“家中无人照料,我应早回。”
有时寇家找借口想多留她几日,她已飘然自归。寇员外还替祝生建了新屋,居家物件,一应俱全。然而祝生一次也没登过岳父家的门。
一天村里有人中了水莽草的毒,死后又活了回来,被传为佳话。祝生道:“是我救的他。他被李九所害,我为他赶走了水莽鬼。”
祝母问:“为何你不找个替死鬼呢?”
祝生道:“我最恨此辈!发誓要铲尽这些孽障,我怎会做这种事呢?况且我侍奉母亲很高兴,不想再转世了。”
此后,村里有人中了水莽草的毒,只要在祝家门外设盛筵祷祝,往往便能得救。
过了十来年,祝母去世,祝生夫妇悲痛欲绝。从此闭门谢客,只在家教导小儿读书。
又过了两年,给儿子娶妻成家,新娘是任侍郎的孙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