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十二留佳亭至寄澜亭4商山四皓

 高山仙人掌 2016-03-28

商山四皓(第25间廊内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十二留佳亭至寄澜亭4
    这幅画上画的这四位长髯老者,就是历史上被人们尊崇的“商山四皓”。
原文
    四皓为秦时遗老,无权无勇,安能保全太子,使不废立?高祖明知废立足以召祸,故迟回审慎,终不为爱妾所移,其所谓羽翼已成,势难再动,特绐戚夫人耳。戚姬屡请易储,再四涕泣,高祖无言可答,乃借四皓以折其心,此即高祖之智术也。厥后械系萧何,命斩樊哙,无非恐太子柔弱,特为此最后之防维。何本谦恭,挫辱之而已足,哙兼亲贵,刑戮之而始安。至若预定相位,嘱用周勃,更为身后之图,特具安刘之策,盖其操心危,虑患深,故能谈言微中,一二有征。必谓其洞察未来,则尧舜犹难,遑论汉高。况戚姬赵王,固为高祖之最所宠爱者,奈何不安之于豫,而使有人彘之祸也哉!
                  摘自《前汉演义》第四十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

原文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隐于商山,谓之商山四皓。
                                      摘自《夜航船》卷三 人物部
译文
    东园公(姓辕名秉字宣明)、绮里季(姓朱名晖字文季)、夏黄公(姓崔名廓字少通)、角里先生(姓周名述字符道),在商山归隐,被世人称之为商山四皓。

   

原文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筴,上信用之。”
    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
    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
    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
    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
    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待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于是吕泽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原上无与楚人争锋。”
    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
    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
    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
    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砫缴,尚安所施!”
    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摘自《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译文
    高帝打算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大臣们很多人进谏劝阻,但未能得到最后的决定。吕后恐慌,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信任重用他。”
    于是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去强求留侯,说:“你曾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打算更换太子,你怎么能够高枕而卧呢?”
    留侯说:“当初皇上曾多次处于困难危急之中,侥幸采用了我的计策。现在天下安定了,由于偏爱的缘故而想更换太子,这是骨肉之间的事情,纵然臣下一百多人但又有什么用呢?”
    吕泽强求说:“一定要为我出谋划策。”
    留侯说:“此事难以用口舌相争。天下有四个人,连皇上也不能招致。这四人年纪老了,都因为皇上轻视侮辱人,所以逃避藏匿在山中,坚守节操不做汉朝臣子。然而皇上很尊重这四人。现在你真能不吝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卑躬,用安适的车子,派遣辩士去坚决邀请,应当会来。来了之后,以为宾客,时常跟从你上朝,让皇上看见他们,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而询问他们。问了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对太子是一大帮助。”
    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送去太子的信,用谦卑的言辞,丰厚的礼物,迎接这四个人。四个人到了,客居建成侯家。
    汉高祖十一年,黥布反叛,皇帝生了病,打算派太子领兵前往攻击叛军。
    四个老人互相商量说:“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保全太子。太子率兵,事情就危险了。”
    于是就劝建成侯说:“太子率兵打仗,有了功劳地位也不会再提高,若无功返回,那么从此就会受到祸害。况且和太子一起出征的众将领,都是曾经和皇帝一起平定天下的猛将,现在派太子去统率他们,这无异于让羊去统率狼,他们都不肯为太子效力,太子不能立功是必定的了。我听说‘母亲受宠爱,儿子常被抱’,现在戚夫人日夜侍候皇帝,赵王如意常常被抱在胸前,皇帝曾说‘终究不能让不肖之子居于爱子之上’,这就很明白,赵王如意取代太子地位是必定的了。你为什么不赶快请吕后乘机向皇帝哭诉说:‘黥布是天下的猛将,而且善于用兵,现在众将都是陛下过去的同辈人,让太子去统率这帮人,无异于让羊去统率狼,没有人肯被太子所用,而且让黥布知道此事,就会击鼓向西进军。皇帝虽然生病,但只要勉强乘坐辎车,躺着统领军队,诸位将领就不敢不效力。皇帝虽然辛苦,但为了妻子儿女也要努力坚持。’”
    于是吕泽当夜去见吕后,吕后乘机在皇帝面前按照四人的意思哭诉了一番。皇帝说:“我想这小子本来就不足派遣,老子自己去吧。”
    于是皇帝亲自率兵向东进发,留守的大臣们都送到灞上。留侯有病,也勉强起来,到了曲邮,拜见皇帝说:“我应当随从您去,但病很重。楚人勇猛敏捷,希望皇帝不要和楚人硬拼。”
    乘机劝皇帝说:“让太子为将军,监领关中的军队。”
    皇帝说:“子房虽然有病,也要勉力躺着辅佐太子。”
    这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兼任少傅的事务。
    汉高祖十二年,皇帝从击败黥布的军队那里回来,病情益发严重,更加想改立太子。留侯进谏,没有被采用,因此就称病不再管事。太傅叔孙通引用古今事例称说,拼死为保全太子力争。皇帝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打算改立太子。到皇上设置酒宴时,太子在旁侍奉。有四个人随从太子,年龄都有八十多岁,胡子眉毛雪白,衣冠非常奇特。皇帝很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四个人上前回话,各自报告姓名,分别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皇帝于是大为吃惊,说:“我寻了你们多年,你们躲避我,今天你们为什么和我儿子交往呢?”
    四人都说:“陛下轻待士人善于骂人,我们守义不愿受辱,所以害怕而逃亡躲藏起来。听说太子为人仁慈孝顺,恭敬爱士,天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而死,所以我们来了。”
    皇帝说:“麻烦诸位善始善终,好好地照应太子吧。”
    四个人向皇帝祝寿完毕;小步急走离去。皇帝目送他们,招来戚夫人指着四个人给她看,说:“我想改立太子,那四个人却辅佐他,羽翼已成,难以变动了。吕后真的要做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痛心落泪,皇帝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
    于是他唱道:“鸿鹄高高飞,一举腾千里。羽翼已丰满,横越绝四海。横越绝四海,还有何法想?虽然有弓矢,还往哪里用?”
    唱了几遍以后,戚夫人痛哭流涕,皇帝起身离去,结束酒宴。最终没有改立太子,原本靠了留侯招来这四个人出山的力量。

 

夜游月宫(第28间廊外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十二留佳亭至寄澜亭4

原文
    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
    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
    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曰:“此何曲也?”
    曰:“霓裳羽衣也。”
    玄宗密记其声调,遂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
    且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
                           摘自《太平广记》太平广记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
译文
    开元年间,中秋节的晚上,唐玄宗在宫中赏月,罗公远奏道:“陛下想不想到月亮上看看呢?”
    于是拿起手杖,向空中扔去。手杖变成大桥,桥是银色。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上大桥,大约走了几十里,感到光芒耀眼,寒气逼人,来到一个大城阙下。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
    只见有几百位仙女,穿着白绢宽袖衣服,在广庭中跳舞。玄宗问道:“这是什么乐曲?”
    罗公远说:“是《霓裳羽衣曲》。”
    玄宗暗中记下乐曲的声调,就回来了。回头看那桥,随着脚步而消逝。
    回到宫里,玄宗召来乐官,按照他记下来的声调谱成了《霓裳羽衣曲》。

 

苦肉计(第28间廊外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十二留佳亭至寄澜亭4
  却说周瑜带酒问众官:“曹相屯军夏口,百三十万;若迟疾,夏口必破。众官谁有计可退曹军?”
    内有黄盖出曰:“元帅使三个官人,引五万军,暗过柴桑渡口,寻小路到夏口北六十里地屠险处,邀住曹公粮草;无一月,曹公必自杀。名曰断道绝粮计。”
    周瑜大怒:“黄盖此计不中使!”
    鲁肃无计,众官不语。“黄盖谗言,即合处斩!”
    众官皆劝免死,打六十大棒。当夜,元帅带酒,众官皆散。
                                                    摘自《三国志平话》卷中

 

第29间廊内北侧(存疑)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十二留佳亭至寄澜亭4

 

伯牙抚琴(第29间廊内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十二留佳亭至寄澜亭4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
    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
    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
    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
    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
    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
    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
    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
    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摘自《警世通言》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夜游赤壁(第32间廊外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十二留佳亭至寄澜亭4
                                       后赤壁赋 (宋)苏轼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人影在地,抬头见明月,我们互相看看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酒,有酒没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    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准备给你急用。”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才过了没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
    我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谷发出共鸣,风声响起,江水汹涌。我默默地悲愁,紧张的有些恐惧,觉得再也不能停留了。回身到江边上船,撑船到江心,任凭船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此时快到半夜了,向四周望去,冷冷清清。恰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向东飞来。翅膀车轮,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叫,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游很痛快吧?”
    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   

    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羲之爱鹅(第32间廊外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十二留佳亭至寄澜亭4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初年人,大书法家。
原文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摘自《晋书》列传第五十
译文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个独居老妇人养了一只鹅,叫得很好听,王羲之想买却没买到,就带着亲友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把鹅宰了煮熟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惋惜了一整天。
    又有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好几只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非要买这些鹅。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
    王羲之高兴的抄完《道德经》,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觉得很快乐。他任性率真的就是这样。

 

三打白骨精(第33间廊内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十二留佳亭至寄澜亭4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仔细定睛观看处,看看行至到身边。三藏见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
    八戒道:“师父,你与沙僧坐着,等老猪去看看来。”
    那呆子放下钉钯,整整直裰,摆摆摇摇,充作个斯文气象,一直的觌面相迎。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
    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那女子连声答应道:“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特来此处无他故,因还誓愿要斋僧。”
    八戒闻言,满心欢喜,急抽身,就跑了个猪颠风,报与三藏道:“师父!吉人自有天报!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你看那不是个斋僧的来了?”
    唐僧不信道:“你这个夯货胡缠!我们走了这向,好人也不曾遇着一个,斋僧的从何而来!”
    八戒道:“师父,这不到了?”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也不认得。那妖精见唐僧问他来历,他立地就起个虚情,花言巧语来赚哄道:“师父,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经好善,广斋方上远近僧人,只因无子,求福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只得将奴招了一个女婿,养老送终。”
    三藏闻言道:“女菩萨,你语言差了。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
    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语道:“师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带几个客子锄田。这是奴奴煮的午饭,送与那些人吃的。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忽遇三位远来,却思父母好善,故将此饭斋僧,如不弃嫌,愿表芹献。”
    三藏道:“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
    那女子见唐僧不肯吃,却又满面春生道:“师父啊,我父母斋僧,还是小可;我丈夫更是个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桥补路,爱老怜贫。但听见说这饭送与师父吃了,他与我夫妻情上,比寻常更是不同。”
    三藏也只是不吃,旁边却恼坏了八戒。那呆子努着嘴,口里埋怨道:“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象我这个老和尚罢软!现成的饭三分儿倒不吃,只等那猴子来,做四分才吃!”
    他不容分说,一嘴把个罐子拱倒,就要动口。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
    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
    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
    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
    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那长老原是个软善的人,那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三藏正在此羞惭,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    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
    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摘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