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雪中折梅(第9间右里)

一语未了,只见宝玉笑嘻嘻了一枝红梅进来,众丫鬟忙已接过,插入瓶内.众人都笑称谢.宝玉笑道:“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
说着,探春早又递过一钟暖酒来,众丫鬟走上来接了蓑笠掸雪.各人房中丫鬟都添送衣服来,袭人也遣人送了半旧的狐腋褂来.李纨命人将那蒸的大芋头盛了一盘,又将朱橘`黄橙`橄榄等盛了两盘,命人带与袭人去.湘云且告诉宝玉方才的诗题,又催宝玉快作.宝玉道:“姐姐妹妹们,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
众人都说:“随你作去罢。”
一面说一面大家看梅花.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谁知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写了出来.众人便依红梅花三字之序看去,写道是:
咏红梅花得“红”字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咏红梅花得“梅”字李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咏红梅花得“花”字薛宝琴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众人看了,都笑称赏了一番,又指末一首说更好。宝玉见宝琴年纪最小,才又敏捷,深为奇异.黛玉、湘云二人斟了一小杯酒,齐贺宝琴、宝钗笑道:“三首各有各好.你们两个天天捉弄厌了我,如今捉弄他来了。”
李纨又问宝玉:“你可有了?”
宝玉忙道:“我倒有了,才一看见那三首,又吓忘了,等我再想。”
湘云听了,便拿了一支铜火箸击着手炉,笑道:“我击鼓了,若鼓绝不成,又要罚的。”
宝玉笑道:“我已有了。”
黛玉提起笔来,说道:“你念,我写。”
湘云便击了一下笑道:“一鼓绝。”
宝玉笑道:“有了,你写吧。”
众人听他念道:“酒未开樽句未裁。”
黛玉写了,摇头笑道:“起的平平。”
湘云又道:“快着!”
宝玉笑道:“寻春问腊到蓬莱。”
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
宝玉又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黛玉写了,又摇头道:“凑巧而已。”
湘云忙催二鼓,宝玉又笑道:“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黛玉写毕,湘云大家才评论时,只见几个小丫鬟跑进来道:“老太太来了。”
众人忙迎出来.大家又笑道:“怎么这等高兴!”
说着,远远见贾母围了大斗篷,带着灰鼠暖兜,坐着小竹轿,打着青绸油伞,鸳鸯琥珀等五六个丫鬟,每个人都是打着伞,拥轿而来.李纨等忙往上迎,贾母命人止住说:“只在那里就是了。”
来至跟前,贾母笑道:“我瞒着你太太和凤丫头来了.大雪地下坐着这个无妨,没的叫他们来踩雪。”
众人忙一面上前接斗篷,搀扶着,一面答应着.贾母来至室中,先笑道:“好俊梅花!你们也会乐,我来着了。”
说着,李纨早命拿了一个大狼皮褥来铺在当中.贾母坐了,因笑道:"你们只管顽笑吃喝.我因为天短了,不敢睡中觉,抹了一回牌想起你们来了,我也来凑个趣儿。”
李纨早又捧过手炉来,探春另拿了一副杯箸来,亲自斟了暖酒,奉与贾母.贾母便饮了一口,问那个盘子里是什么东西.众人忙捧了过来,回说是糟鹌鹑.贾母道:“这倒罢了,撕一两点腿子来。”
李纨忙答应了,要水洗手,亲自来撕.贾母又道:“你们仍旧坐下说笑我听。”
又命李纨:“你也坐下,就如同我没来的一样才好,不然我就去了。”
众人听了,方依次坐下,这李纨便挪到尽下边.贾母因问作何事了,众人便说作诗.贾母道:“有作诗的,不如作些灯谜,大家正月里好顽的。”
众人答应了.说笑了一回,贾母便说:“这里潮湿,你们别久坐,仔细受了潮湿。”
因说:“你四妹妹那里暖和,我们到那里瞧瞧他的画儿,赶年可有了。”
众人笑道:“那里能年下就有了?只怕明年端阳有了。”
贾母道:“这还了得!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说着,仍坐了竹轿,大家围随,过了藕香榭,穿入一条夹道,东西两边皆有过街门,门楼上里外皆嵌着石头匾,如今进的是西门,向外的匾上凿着穿云二字,向里的凿着度月两字.来至当中,进了向南的正门,贾母下了轿,惜春已接了出来.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早有几个人打起猩红毡帘,已觉温香拂脸.大家进入房中,贾母并不归坐,只问画在那里.惜春因笑问:“天气寒冷了,胶性皆凝涩不润,画了恐不好看,故此收起来。”
贾母笑道:“我年下就要的.你别拖懒儿,快拿出来给我快画.一语未了,忽见凤姐儿披着紫羯褂,笑嘻嘻的来了,口内说道:“老祖宗今儿也不告诉人,私自就来了,要我好找。”
贾母见他来了,心中自是喜悦,便道:“我怕你们冷着了,所以不许人告诉你们去.你真是个鬼灵精儿,到底找了我来.以理,孝敬也不在这上头。”
凤姐儿笑道:“我那里是孝敬的心找来了?我因为到了老祖宗那里,鸦没雀静的,问小丫头子们,他又不肯说,叫我找到园里来.我正疑惑,忽然来了两三个姑子,我心才明白.我想姑子必是来送年疏,或要年例香例银子,老祖宗年下的事也多,一定是躲债来了.我赶忙问了那姑子,果然不错.我连忙把年例给了他们去了.如今来回老祖宗,债主已去,不用躲着了。已预备下希嫩的野鸡,请用晚饭去,再迟一回就老了。”
他一行说,众人一行笑。
凤姐儿也不等贾母说话,便命人抬过轿子来.贾母笑着,搀了凤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
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
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
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
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
贾母笑道:“我的眼越发花了。”
说话之间,来至跟前,可不是宝玉和宝琴.宝玉笑向宝钗黛玉等道:“我才又到了栊翠庵.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
众人都笑说:“多谢你费心。”
说话之间,已出了园门,来至贾母房中.吃毕饭大家又说笑了一回.忽见薛姨妈也来了,说:“好大雪,一日也没过来望候老太太.今日老太太倒不高兴?正该赏雪才是。”
贾母笑道:“何曾不高兴!我找了他们姊妹们去顽了一会子。”
薛姨妈笑道:“昨日晚上,我原想着今日要和我们姨太太借一日园子,摆两桌粗酒,请老太太赏雪的,又见老太太安息的早.我闻得女儿说,老太太心下不大爽,因此今日也没敢惊动.早知如此,我正该请。”
贾母笑道:“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再破费不迟。”
薛姨妈笑道:“果然如此,算我的孝心虔了。”
凤姐儿笑道:“姨妈仔细忘了,如今先称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
贾母笑道:“既这么说,姨太太给他五十两银子收着,我和他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日子,我装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凤丫头倒得了实惠。”
凤姐将手一拍,笑道:“妙极了,这和我的主意一样。”
众人都笑了.贾母笑道:“呸!沒臉的,就順著竿子爬上來了!你不該說姨太太是客,在咱们家受屈,我们该请姨太太才是,那里有破费姨太太的理!不这样说呢,还有脸先要五十两银子,真不害臊!”
凤姐儿笑道:“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姨妈若松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这会子估量着不中用了,翻过来拿我作法子,说出这些大方话来.如今我也不和姨妈要银子,竟替姨妈出银子治了酒,请老祖宗吃了,我另外再封五十两银子孝敬老祖宗,算是罚我个包揽闲事.这可好不好?”
话未说完,众人已笑倒在炕上.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
摘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红楼诗社(第10间左里)

双玉听琴(第11间右里)

(妙玉)因站起来说道:“我来得久了,要回庵里去了。”
惜春知妙玉为人,也不深留,送出门口。妙玉笑道:“久已不来这里,弯弯曲曲的,回去的路头都要迷住了。”
宝玉道:“这倒要我来指引指引何如?”
妙玉道:“不敢,二爷前请。”
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
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
妙玉道:“原来他也会这个,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
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述了一遍,因说:“咱们去看他。”
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
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
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
只听得低吟道: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歇了一回,听得又吟道: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又歇了一歇。妙玉道:“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字韵是第二叠了。咱们再听。”
里边又吟道: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
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他音调,也觉得过悲了。”
里头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
里边又吟道: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オ,素心如何天上月。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
宝玉道:“太过便怎么?”
妙玉道:“恐不能持久。”
正议论时,听得君弦蹦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就走。宝玉道:“怎么样?”
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
竟自走了.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彩的归至怡红院中。
摘自《红楼梦》第八十七回 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香菱学诗(第11间左里)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
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
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
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日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
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么?”
宝玉笑道:“说慌的是那架上的鹦哥。”
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
宝玉道:“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的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
说着,只见惜春打发了入画来请宝玉,宝玉方去了。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
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
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
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宝钗笑道:“你能够象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
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