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频空调原理、技术与安装注意事项

 昵称27427779 2016-03-28

变频空调

变频空调的压缩机由变频电机拖动,变频器输出频率变化的交流电给电动机,使电动机的转速可以根据室内制冷量的需要而连续变化,最终压缩机的制冷量达到连续变化的自动控制。

1.)当变频气输出的频率增大的时候,压缩机转速加快。

– 输出功率增大。

2.)当变频气输出的频率减小的时候,压缩机转速减慢。

– 输出功率降低。


变频空调原理


定频与变频的简单对比

使用变频空调,室内的气温波动会更小,感觉更舒适。


变频空调会以高频运转以使室内空气温度尽快达到设定。


制冷模式下的运转控制

当吸入空气温度低于设定温度1.5 ℃ ※ 的时候,压缩机停止运转;

(避免有变频空调压缩机不停机的误解)

3分钟后,压缩机会根据吸入温度的变化(当吸入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时候),重新启动。


※这里的设定温度指的是经过程序修正后的空调内部设定温度(稍后会有详细说明)。

变频空调的控制流程


压缩机运转频率

压缩机运转的频率主要取决室内温度与(内部)设定温度的差。


R410A冷媒的特性与R22对比对比



R22

R410A

成分

单质

混合制冷剂

混合比例

-

R32 : R125 = 50 : 50

沸点 (oC)

-40.8

-51.4

常温下的蒸发压力 25oC  (MPa)

0.94

1.56

压力 (kg/m3)

44.4

64.0

ODP*1 (臭氧层破坏指数)

0.055

0

GWP*2 (温室效应指数)

1700

1730

冷冻油

矿物油

合成冷冻油l

可燃性

不可燃

不可燃

毒性

无毒性

无毒性

冷冻循环图


R410a冷媒空调安装注意事项

R410A 特性及注意事项



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



安装维修工具

配管连接

安装注意事项:

确定使用的制冷剂型号正确

选择正确的铜管

确保扩管和配管连接等工作时,没有杂质进入配管

进行抽真空进行空气排除

检查制冷剂的类型

安装前请先确定空调使用的制冷剂型号,以便使用适当的工具和安装方法。

空调使用的制冷剂类型会标识在室外机一个显眼的位置。

选择正确的铜管

使用的铜管油污残留量低于40mg/10m。

使用的铜管内外表面都应该无损伤,否则R410A的高压容易使铜管破裂,造成泄漏甚至意外。

使用的铜管壁厚要在0.8mm以上。

配管的处理和储存时的注意事项

比起R22使用的配管来说,我们需要更加小心地保管新冷媒空调的配管。因为R410A系统对杂质非常敏感。

注意事项:

在配管连接的整个作业完成之前,要保持配管的两端开口用胶套密封。

在潮湿的季节进行空调安装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水分进入配管,以免水分影响空调的使用效果。

连接配管的作业要尽快完成。


抽真空

我们推荐在新冷媒系统里面使用抽真空方法来进行空气排出,这样会更有利于配管空气里面的水分蒸发和排出,使制冷系统里面的杂质更少,更有利于空调的运行,也可以防止不可压缩气体的混入造成压缩机的非正常升温。


充注冷媒

确定充注的制冷剂(冷媒)类型

R410A的冷媒罐颜色是粉红色,用于区分其他制冷剂。


充注冷媒

确定充注的制冷剂(冷媒)类型

R410A的冷媒罐颜色是粉红色,用于区分其他制冷剂。

如果使用由虹吸管的制冷剂容器,充注制冷剂时就不需要把容器倒置。

搭载有虹吸管的冷媒罐:

为了保证冷媒的有效充注,虹吸管是没有接触到冷媒罐的底部的;也就是说,当罐内冷媒低于虹吸管时,是不能保证制冷剂的液体充注。


如果冷媒罐没有搭载虹吸管,充注冷媒的时候需要把冷媒罐倒置,以保证液态的制冷剂进入系统。


充注冷媒的管路连接

1)把冷媒罐放在电子称上,如图接好管路,记录电子秤的读数,并确定要充注的冷媒重量;


2)稍稍打开冷媒罐的开关,立刻关闭;

3)轻按顶针阀,让气体从顶针处喷出,立刻放开(按顶针阀的时间不能按得太长,轻按一下就放开)

4)重复2),3)操作2~3次;

5)打开压力表的低压阀门,然后再打开冷媒罐的开关,进行充注;

6)根据需要增加的冷媒重量,观察电子秤的读数;当充注足够的冷媒时关闭冷媒罐的开关或压力表的低压阀门开关;

*不要一次充注大量的冷媒。因为在服务口(气体侧低压)充注过量的液态制冷剂,会损坏系统

7)快速旋下连接服务口的压力表软管;如果动作太慢,会造成大量的冷媒泄漏甚至冻伤皮肤。

8)装上服务口的螺帽,建议再用肥皂水检查冷媒有没有泄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