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枚邮票再引两省之争:诸葛亮躬耕于何处

 我家十一少 2016-03-28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诸葛亮在家中与刘备共商天下大计的一席话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但是,这段留传青史的对话究竟发生在哪儿?诸葛亮出山前到底躬耕于何处?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争论了几百年。而中国邮政今年8月即将发行的1套4枚特种邮票《诸葛亮》又将一次这个历史争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诸葛亮躬耕地的争议起源于宋代,《出师表》中有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因此现今的河南省南阳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的卧龙岗,而湖北的襄阳 (原襄樊市)则坚持认为《出师表》中的“南阳”,并非今天的南阳市,而是三国时期的南阳郡,也就是今天的襄阳一带。不仅如此,躬耕地的争论还延伸到了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那段著名的对话,到底应该叫“隆中对”还是“草庐对”?如果叫“草庐对”,则只是强调了刘备和诸葛亮对话是在“草庐”之中,并未确认具 体地名,相当于回避了具体的地点之争;如果叫“隆中对”,则承认诸葛亮躬耕地是隆中,也就是今天的襄阳。因此,南阳、襄阳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并且都号称 有扎实的史料为证。其实,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这段对话并无题目,无论是“隆中对”还是“草庐对”,标题是后人加的。但“诸葛亮躬耕地”这个光环实在太过耀眼,因此南阳和襄阳两地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延续了数百年。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各地积极发展旅游经济,历史名城、名人故里更是对当地的旅游业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关于诸葛亮躬耕地、“隆中对”这个话题的争议也愈演愈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隆中对》的短文,其中注释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另一篇《出师表》短文中,对“南阳”一词的注释是:“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一带。”这两篇课文强烈刺激了南阳上下,南阳市甚至举行了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这场抗议活动后来被称为两地之争的“教材门”。2008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则湖北襄樊的城市广告,广告中有一句宣传语是“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这段广告又掀起了两地之争的“广告门”,南阳市又一次进行了强烈抗议。 由此可见,南、襄 两地的“诸葛躬耕地”之争不可谓不激烈。
其实,除了“教材门”和“广告门”,关于“隆中对”的争议还有两次不为人知的“邮票门”。众所周知,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是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工具。因此,邮票上的每幅图、每个字,都能对社会产生不小的影响。第一次“邮票门”发生在1987年,当时的国 家邮电部决定发行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系列邮票,其中一枚小型张拟定名为“隆中对”,由画家陈全胜设计。1989年年初,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小型张 “隆中对”画稿完成,准备发行。邮票虽小,事关重大,如果这枚邮票发行,则相当于我国官方确认了“隆中对”这个概念,相应的,也等同于认可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当时称襄樊)。因此,襄阳、南阳围绕这枚小型张的名称、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争讼迅速达到白热化,当时的河南省南阳地区行政公署还专门为此向国家邮电部发函,“建议将邮票‘隆中对’改名为‘草庐对’”,并且认为这“不仅涉及诸葛亮研究的学术问题,而且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地位问题”。这一争讼使邮电部 左右为难,最终决定撤销小型张“隆中对”发行计划。就这样,小型张“隆中对”胎死腹中,最终没能面世。
2014年中国邮政将发行《诸葛亮》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随着这套邮票名称、内容的披露,再次引发了“南”、“襄”之争。该套邮票的第一图描述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共商天下 大计的场景。鉴于1989年的“前车之辙”,邮票命名前,邮票发行部门查阅了大量资料、召开了数次专家研讨会、广泛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南阳市人民政府通过河南省政府向中国邮政建议,将邮票“隆中对”更名为“草庐对”。面对南阳市政府的强烈反应,考虑到邮票对于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影响,中国邮政在慎重考虑后,将邮票表现“隆中对”内容的画面命名为“卧龙出山”,相应地将第二枚“出师表”命名为“鞠躬尽瘁”。至此,险些再次引起强烈波澜的第二次“邮票 门”事件得以顺利解决。但尽管如此,这段插曲也将伴随着邮票《诸葛亮》的发行,为这套邮票增加话题性,甚至是传奇性。
其实,南阳和襄阳 两座城市仅相距不到140公里,两座都蕴含了丰富三国历史、诸葛亮故事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何必争得面红耳赤?如若能联手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将广义上 的诸葛亮“躬耕地”建设得更好,想必也是诸葛亮本人愿意看到的景象。正如清代南阳知府顾嘉衡对于南、襄之争撰写的对联所言:“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2014年中国邮政将发行《诸葛亮》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随着这套邮票名称、内容的披露,再次引发了“南”、“襄”之争。该套邮票的第一图描述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共商天下 大计的场景。鉴于1989年的“前车之辙”,邮票命名前,邮票发行部门查阅了大量资料、召开了数次专家研讨会、广泛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南阳市人民政府通过河南省政府向中国邮政建议,将邮票“隆中对”更名为“草庐对”。面对南阳市政府的强烈反应,考虑到邮票对于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影响,中国邮政在慎重考虑后,将邮票表现“隆中对”内容的画面命名为“卧龙出山”,相应地将第二枚“出师表”命名为“鞠躬尽瘁”。至此,险些再次引起强烈波澜的第二次“邮票 门”事件得以顺利解决。但尽管如此,这段插曲也将伴随着邮票《诸葛亮》的发行,为这套邮票增加话题性,甚至是传奇性。
其实,南阳和襄阳 两座城市仅相距不到140公里,两座都蕴含了丰富三国历史、诸葛亮故事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何必争得面红耳赤?如若能联手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将广义上 的诸葛亮“躬耕地”建设得更好,想必也是诸葛亮本人愿意看到的景象。正如清代南阳知府顾嘉衡对于南、襄之争撰写的对联所言:“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