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铁经济催生产业新格局

 王兆善 2016-03-28

 

  我们应正确认识高铁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高铁经济是一个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将影响经济的区域布局、发展和消费市场的结构,带来从业人员的流动,进而影响到地区文化产业的调整。

  高铁发展的城际客运系统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发展。截至目前,全球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2.5万公里,分布于日本、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韩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高铁的扩张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近日,学者以“高铁开通带来的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为主题展开讨论。

  高铁下的传媒新格局

  据了解,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列车速度平均达200公里及以上。

  高铁压缩了人们的生活时空,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也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高铁内部是一个巨大的广告业发展空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高铁为沿线的区域中心城市带来了便利,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吸纳性,同时增强了周边城市的互动性,以资源整合来重塑城市的竞争格局,将形成城市新的竞争力。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实用高铁的国家,东海道新干线的运营使被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业呈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日本早稻田大学文科学部商业管理专业教授克里斯托弗·博卡里尔(Christopher Pokarier)认为,高铁给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同时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10月开通运营,在之后的10年时间累计赢利便达到6600亿日元。中国旅游与经济电视台执行台长贾云峰指出,高铁真正带来的是游客和消费者对空间认知方式的改变,以及媒体和广告传播业的巨大变化。

  高铁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城市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人们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

  旅游联盟催生新业态

  高铁经济是泛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要素在高铁沿线站点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认为,随着高铁经济的发展,高铁沿线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也将逐渐加快。实现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的集聚,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式发展,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增量释放的有效途径。

  高铁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以京沪高铁为例,京沪高铁连接环渤海、长三角两大发展经济圈,成为旅游消费需求旺盛的一个中高端的旅游市场。京沪高铁的开通为沿线居民出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指出,文化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旅游是挖掘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功能的一个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很难有吸引力,也不可能持续发展。

  张坚钟认为,高铁时代使中国城市间的旅游同城化效应得到充分体现,使国内旅游特别是短线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新的旅游热点、旅游城市、目的地都会出现。同时,高铁推动了旅游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带来旅游经济管理的改革,将催生高铁沿线城市旅游联盟新业态的涌现。

  理性看高铁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吴江波说,高铁经济是一个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将影响经济的区域布局、发展和消费市场的结构,带来从业人员的流动,进而影响到地区文化产业的调整。

  学者认为,实现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的集聚,建立共享文化服务的平台,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式、集聚型发展,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高铁的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通达时间,进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同城化发展。同时,学者们提醒,高铁发展对沿线区域城市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要防止高铁在部分沿线城市出现“过道效应”,造成资源的流失,为此应注意城市的产业准确定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范周认为,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应重新审视和规划已有的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和布局,否则可能会从既有的文化产业格局中被淘汰出局。

  北京大学教授王齐国说:我们应正确认识高铁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