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猴子也懂经济学?

 cat1208 2016-03-28


作者  Tibi Puiu

翻译  Lineker

校对  杨璐


你可能会认为,像货币或金钱这样的概念只有人类掌握——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即在于此。除了理所当然的领地意识外,有些动物或许具有归属意识,但交易以及其他类似的行为,并没有在除人类之外的其他物种中被观察到。然而在2005年,一个来自耶鲁大学由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组成的二人研究小组,设法教会了七只僧帽猴(capuchin monkey)如何使用货币。由此出发,我可以非常肯定的是,你们其中有些人可能已经猜到了从那之后发生了什么。

猴子的生意经

“僧帽猴的大脑很小,它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进食和求偶上。”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基思·陈(Keith Chen)说。他和心理学家劳里·桑托斯(Laurie Santos)共同开展了上述研究。“你真会觉得僧帽猴就像是一只永远填不饱的无底洞,”基思·陈说,“你可以喂它一整天的棉花糖,它会吃到呕吐,然后回来再要。”

两位研究者正是想尝试开发这些自私的欲望,他们教导僧帽猴利用货币来购买葡萄、苹果和果冻的实验获得了极大成功。通过这些实验,经济学家希望能研究激励受试对象采取某种行为的动机,而心理学家则可以对行为本身进行分析。

“明天就要付笼子的租金了,现在还差点钱,这该怎么办呢?”

早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时,基思·陈就尝试对猴类与人类经济学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进而揭示了一些更加有趣的事实。他同心理学家马克·豪瑟(Marc Hauser)就猴类身上的利他主义行为展开合作研究。他们选择以绒顶柽柳猴(cotton-top tamarin)作为研究对象。起初,他们将两只猴子放在不同的笼子里,每个笼子都设有一根杠杆。当杠杆被推动时,旁边笼子里的猴子就能获得食物。在通常情况下,这些绒顶柽柳猴约有40%的可能性来推动杠杆——如果不考虑利他性,该实验所呈现的依然是一种合作形式。

不过,当研究人员将游戏的难度稍微升级了一些之后,更加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他们教导一只猴子总是推动杠杆(盲目利他主义者),而让另一只猴子从来不去推动杠杆(自我主义者)。然后,他们又让其他的猴子加入进来。起初,盲目利他主义者每次都会推动杠杆,让每个笼子里的猴子都能吃到食物,而其他猴子有50%的几率会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回应。这些后来加入的其他猴子很快就意识到,盲目利他主义者不管怎样都会推动杠杆,这跟它有没有得到回报无关,于是它们的回应几率降到了30%。相比之下,自我主义者则不出所料地受到了最严厉的对待。当自我主义者加入这个团队时,“其他绒顶柽柳猴会陷入疯狂,”基思·陈回忆说,“它们会朝墙壁上扔粪便,或者缩在墙角无动于衷,表现出有点生气的样子。”

“我花7猴币买了一只亚当·桑德勒。”

在刚开始进行研究时,基思·陈和桑托斯并没有设定特定的目标。给猴子一美元,再看看会发生什么,就是这么简单。只不过在具体实验中,研究人员用中间带孔的银碟来代替美元,这些银碟就相当于僧帽猴世界的货币。经过好几个月的重复,僧帽猴才终于明白它们可以用这些代币换取水果。在理解了这一点以后,每只猴子拿到了12枚代币,它们可以决定如何以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来利用这些代币购买不同价格的食物。研究者们观察发现,猴子们可以将预算控制得非常好。随后,研究人员又改变了市场定价,他们将果冻的价格定得较低,然后观察猴子是否会少买点葡萄,多买点果冻。结果他们发现,猴子们的购买行为与人类针对当前经济规律所采取的行动完全一致。

在教会猴子如何赌博以后,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同样会做出人类赌徒会采用的非理性决策。基思·陈表示,通过僧帽猴实验所积累的数据,“在统计学上与大多数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数据之间无甚区别。”

僧帽猴不仅知道如何使用金钱,还理解金钱的真正涵义

究竟这些猴子是真正理解了金钱的价值,还是说它们只是单纯想寻求更美味的食物呢?有一天,一位研究者将黄瓜切成类似于代币的圆片状,然后用其替代平常使用的块状食物来喂猴子。有只猴子拿了一片,咬了一小口,然后很快又把它递给研究者,看看能不能用它买点更美味的食物。此外,偷窃现象也出现了。虽然没有任何一只猴子会存储代币,但在分发代币时,大多数猴子会尝试多拿一些。研究者从猴子的生活区里隔出来一处独立小间专门用来分发代币,一次只允许一只猴子进去。但有一次,有只僧帽猴抓着一整托盘代币就想跑,其他猴子见势马上就跟在后面追,结果乱成了一锅粥。研究者们碰到这样的局面真是一筹莫展。

还有一些令人不快的其他现象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或许是人类理解中最显著的货币功用形式。其理念就是,我们可以利用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商品或服务的形式,而不仅限于交换食物。在那场混乱事件中,其中的一位研究者就观察到了有只猴子利用代币来向其他异性索欢。交配结束之后,那只拿到报酬的母猴马上就用代币购买了一粒葡萄……

事情就是这样的,这些现象听起来挺耳熟的,不是吗?几乎在所有方面,僧帽猴对于金钱的理解以及对其使用方法的掌握,与普通人类之间都不存在太大差别。

基思·陈(Keith Chen)和劳里·桑托斯(Laurie Santos)的研究论文《行为偏差的基础性:来自僧帽猴交易行为的相关证据》(How Basic Are Behavioral Biases? Evidence From Capuchin Monkey Trading Behavior)可在以下网页地址阅读:

http://www.anderson./faculty/keith.chen/papers/Final_JPE06.pd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