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蜻蜓眼式玻璃珠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琉璃珠的鼎盛时期,见证了中西文化全方位的交流过程,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地域特色、信仰方式、文化背景、科技发展以及审美趣味,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 一、概述 蜻蜓眼式琉璃珠,是指以眼睛作为装饰的玻璃珠。在珠体上嵌入一种或数种不同于母体颜色,形成一层或多层类似的眼睛的效果,或在珠体上造出凸出表面的眼睛形状,形成“鼓眼”,与蜻蜓的复眼十分相似。西方学界称之为“眼式珠”或“复合眼式珠”,有人称它为“镶嵌琉璃珠”,这种珠子的制造方法多样,并非“镶嵌”一种方法,然而以其形式命名的“蜻蜓眼式琉璃珠”却更为形象和全面。 二、造型分类 蜻蜒眼式玻璃珠均为手工制造,所以会带有随意性,同时也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我们很难找到两件相同的珠子。如果完全依掘其外观,我们发现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国外学 者曾经提出通过其上“眼珠”制造工艺的不同来对蜻蜓眼式玻璃珠进行分类的方法。我国出土蜡蜒眼式玻璃珠,根据其“眼 珠”造咽的不同所反映的制造工艺,可分为九种造型 A型:层状眼珠。早期的层状眼珠,是作珠体上多次滴不同颜色的玻璃料由下至上渐次减小,再加以修整而成,更为常见的做法是,按照上述方法单独制作眼珠,趁母体尚朱凝固时嵌 入,加以打磨修整而成。 图1A型蜻蜓眼式玻璃珠 Aa型: “瞳孔”位于眼眶正中,又称为同心圆纹眼珠。在中国出土的蜻蜓服式玻璃珠中,年代最早 Ab型:“瞳孔”唯一一侧,即离心圆纹眼珠。整体形成“斜视”的效果,给珠体平添活泼的氛围。
图2B型蜻蜓眼式玻璃珠 Ba型:平齐圆斑状眼珠。将加工好的玻璃料滴(即眼珠)嵌入母体,然后修整齐平。 Bb型:突出圆斑状。眼珠,保持滴上的琉璃料凸出于母体的状态,有时甚至通过修整突出强调。推测制造工艺应是:“先制成一带穿孔的圆形内胎,内胎先经烧制,然后在胎的外部再加涂白色的料,白色料之外再涂各种彩色料,以组成各种纹饰。 C型:嵌环眼珠。将不同于母体颜色的玻璃料制成细条,嵌入母体,近环状,成为“眼眶”,环内的母体颜色形成眼珠的效果。嵌入的料环略呈弯月形,眼珠整体给人一种“斜视”的印象,嵌入的料环已脱落,时代为战国。 图3C型蜻蜓眼式玻璃珠 D型:角锥状眼珠将母体制成带冇多个角锥的不觇则形 态或在圆形母体上嵌人单独制作的角锥.这种装饰手法耍和 其他方式组合运用,角锥状眼珠最为突出 E型:套圈眼珠。一个大圆圈中套若干小圆圈,艾森描述为“小眼分组置于特定颜色(通常是棕色)的区域”,小圆同的数量似有定规.通常为六个或七个,其中一个位于中心,其余环绕置于周围,在港台收藏界常被称为“六星纹”和“七星纹”。 F型:镶嵌玻璃料卷眼珠。是在母体上滴大滴的玻璃料,在 周围镶嵌不同颜色玻璃料条裹成的卷,形成眼眶的同时,又具有睫毛的效果,艾森简称为“镶嵌料卷” H型:几何线间隔眼珠。用连珠点纹形成圆、椭圆、三角等形状,将珠体表面的眼珠分隔开来,形成若干独立的小单元。 I型:组合型眼珠,即复合眼珠。采取多种装饰手法于一体。上述八型蜻蜓眼式玻璃珠中很多装饰手法都不是单一的,分型的依据是主要的装饰手法。 三、工艺特征与装饰纹饰 蜻蜓眼式琉璃珠集中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其造型、色彩及制作工艺均具有多样性。从质地上讲,有陶胎与玻璃胎两种,玻璃胎又分为透明与半透明。从造型上看,有方。圆、管状形,亦有相对内敛、平滑、整体的表现方式,亦有造型夸张、情调眼球凸出的效果。蜻蜓眼式玻璃珠的纹饰丰富多彩,以眼 形纹为装饰,最初是从埃及或西亚经印度传人中国的。融人中 国文化后 ,蜻蜓眼式玻璃珠最初的宗教象征意义渐渐消失 ,在 纹饰上也出现了更多中国式样的图案。比如:对称图案或点线 连接,还有称为“珍珠地”或“连珠纹”的纹饰都是当时中国流 行的样式。典型纹样是大眼里套贴小眼的复眼星纹珠,根据小 眼数目被分成三星纹、五星纹、六星纹 、七星纹等 ,甚至有十二 星纹。此外,春秋时出现的被称作泼墨纹的珠子 ,尤其具有水 墨大写意的雏形 ,其纹饰妙绝、配色讲究 ,有勾魂摄魄的惊人 美感。 四、美学特性与审美感受 黑格尔认为 ,艺术形式不是随意创造出来的,相反 ,它们 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和历史状态的具体规定性之中。正如蜻蜓 式玻璃珠注定只会产生于中西文化有所交流的大背景下 ,也 只能产生在先人们熟练掌握玻璃制作技术的情况下。而人类 对抽象的几何形图案有一种天然的爱好和一种天赋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种感觉,先人们才首先选择眼形纹构成琉璃珠 的装饰图案。 审美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呈现的美 ;是先人 们将社会实践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以历史为背景所建构的 一 种特殊表现性关系。西方的艺术创造是人木三分的细腻肌 肉块状和骨骼关节灵活的直观再现。东方艺术则是充分利用 外在条件的包裹意象影射着人体内在的那种气质和想象。“蜻 蜓眼”作为琉璃艺术的代表,是人类审美表现关系专注于对象 生动可感的表现性形式 ,是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它们与 先人首先形成了意志实践关系和理智认知关系。 五、民族创新性与图腾崇拜 战国早期以后,楚地成为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最为流行 的地区,仿制的蜻蜓眼式珠,与此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模仿蜻蜓 眼式玻璃珠的标本,材质之多样,形式之丰富,不见于西方古代 世界,应当是本土制造的。它们的存在表明,蜻蜓眼式玻璃珠传入之后,得到了本土文化的强烈共鸣。 楚人有强烈的的艺术创造意识,从来不满足于单纯的模 仿,楚国利用已经掌握的玻璃工艺仿制了大量的蜻蜒眼式玻 璃珠 ,在仿制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楚人 由于 自己审美习惯 , 把 自己偏爱的传统纹样也添加一点进去,蜻蜓眼式玻璃珠上 醒 目的菱形纹就是楚人偏爱的一种纹样。 六、结语 蜻蜓 眼式玻 璃珠 最早 在公元 前 二千 纪在 地 中海 沿岸 出 现,进人中国的时间不晚于春秋晚期。蜻蜓眼式玻璃珠系统地 反映了中国琉璃珠的鼎盛时期,见证了中西文化全方位的交 流过程,为科学研究中国古玻璃艺术提供了契机。 附图:带蜻蜓眼的作品及蜻蜓眼项链和单珠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 99 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 ls 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
|
来自: 新用户8869QqH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