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国:有关家居3D应用市场的六个观点

 汕头能率 2016-03-28

2016年以来,有关家居3D设计的创业项目再掀高潮,一大拨各种形式做PR的产品、平台“蜂拥而至”。好听的已听了N年了,我今天想说下家居3D设计大牛们可能不太愿听的。


家居3D设计软件已不算是新兴领域


家居3D设计软件实际上已推出十几年了,但至今未真正成为消费者或设计师、专业导购的刚需。2001左右,在深圳已出现“接单王”等家居3D设计软件,当年的市场模式与今天如出一辙,但除了卖软件外,还推广了较长时间的软件内家居建材产品付费植入然后给家装设计师免费使用,这与当下的家居3D软件市场策略大致相同——卖软件给家装公司、家具建材品牌商,交由家装设计师或专业家具建材导购人员使用,加强家居建材的销售效率。


在这些软件使用场景设计里,最合适的使用群体实际上是懂软件操作的专业家居、家装导购(可能也会被包装成“设计师”),他们用PC、PAD等屏幕端,现场渲染出逼真效果图(家装、定制家具行业业务模式实际上同理),最大的商业目的是作为工具辅助谈成销售业务。


定位模糊:到底是技术产品还是销售工具?


软件对于专业的设计师(家居空间、厨房空间、办公空间、公寓空间等)来说,是重要工具,家居3D设计软件如能达到类似AUTOCAD、3DMAX、photoshop、草图大师,那也成了,他们可能最头疼的市场问题就是盗版了!


但当下的绝大部分家居3D设计软件创始项目,明显不是这类定位,他们想沉淀户型及产品数据、想介入产品链、卖几年的软件后再想建终端平台!


问题是:卖软件的公司,同行很多,不好卖!建平台,成为用户的刚需产品教育成本很高,成为家具建材导购平台(如类houzz)的道路还很长!


产品的用户价值未真正体现:买软件的人不是用软件的人


作为销售或快速出图工具,家居3D软件现在有个重要的方向性问题:软件卖给谁用?或者免费给谁用但交换重要价值(如房产销售的存量流水,案例参考房多多、搜房帮的二手房经纪人,称之为技术型或专业销售型的“手艺人”群体)?


如果只是家装公司、家具建材厂家或大经销商老板买来软件,再分配给家装设计师、家具建材导购使用,且分配机制与不使用软件时相比,没有大的改变,只能说软件是这些老板想要的,而不是使用者想要的,当然uber类的平台型产品,本也是这些技术产品,但他们改变的是利益分配的格局(成为:平台20%,“手艺人”群体80%)。


简言之,“买软件的人不是用软件的人”,专业用户的核心利益不能通过软件达到真正的自由、公平实现!


产品对标对象紊乱


家居3D软件如主推toB,可看看十年前的PC建站为主业务的上市企业35互联,他的核心用户是企业主,企业主的官网等建站需求是刚需,企业主为之买单,35互联给出了极具性价比的产品(普通建站可以标准化模板批量快速实现)。


如主推toC市场,可以仔细研究下家居周边领域的房多多、搜房帮,及如日中天的Uber产品逻辑,他们即是让平台或软件的使用者免费,但可以帮助这一专业群体背书和接单,如价格不高可以个人买单(如房产经纪人个人购买搜房帮端口),而这些专业个人群体则贡献出自己的业务存量和房源等核心资源。

弱化设计师专业价值的“工具”会被拒绝使用


当下的家居3D设计软件基本被专业设计师拒绝,或只是被买了软件的聘请自己的公司逼着消极使用,因为这些“几分钟出效果图”的所谓技术,在“羞辱”他们的专业价值(涉及对空间功能、文化及色彩美学、居住习惯等专业规划和实现能力),他们抵触使用实属正常(到现在还有不少设计大咖,还不用电脑做设计,而会用手绘等传统的设计语言)。


家居3D设计成为中国消费者的刚需路还很远


对于在畸形高房价及“迅猛城市化”中发展起来的家装家居终端消费者(含80/90后),用一个几分钟就出效果图的软件来决定动辄几万元的消费,实在出乎他们的承受能力。当然如是有对应的实体店作为背书,就不同了,所以有了家居家装O2O的火爆!


当然,过若干年后传统领域消费真正品牌化、成熟化,或许O2O类等也会没有成本、效率优势,但那还离我们挺远!



2016年来,另一牛逼闪闪的领域终于火起来了——VR领域,家居家装VR也开始蠢蠢欲动,这些新产品的兴起,或许能给家居3D这类虚拟现实技术带来新的机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