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冠中与周庄思乡之情

 书画雅苑 2016-03-28
 
         写生是艺术家创作的必经阶段,在古代山水画家多以目识心记的形式进行写生,到近现代艺术家大多深入山水采取对景写生,这些经历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源泉。在遍走名山大川的同时,艺术家因自身的差异被不同的景致所感染,如吴冠中将乡愁寄托在周庄刘海粟对黄山魂牵梦绕等等。这些专属的“艺术胜景”不仅成为他们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题材,也屡次成为其二级市场中的高价拍品。在春拍大幕即将拉开之际,来看看哪些艺术家心中的“艺术胜景”将现身拍场?
吴冠中与周庄:以水乡之美绘思乡之情

       吴冠中出生于江苏宜兴,当地小桥黛瓦的景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描绘江南水乡成为他一生的画题。吴冠中曾说:“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他一生创作了数十幅有关周庄题材的作品,而这些画中也凝结了他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1985年杨明义陪同吴冠中与朱碧琴在周庄写生(右二为吴冠中)

        周庄位于苏州昆山,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文人志士的隐逸之地。1985年吴冠中与夫人朱碧琴首次前往周庄,因赞叹当地的美景,他先后发表了《周庄——魂兮不归》《周庄眼中钉》及《古镇的美与愁》等文章,足见其喜爱之情。据《吴冠中全集》第一卷的资料显示,题名或画中有“周庄”题字的素描作品多达16件,远高于吴冠中在其他地点写生的数量。在二级市场中,亦有多件吴冠中周庄题材的作品上拍,材质涵盖油彩、水彩、素描等类型。在今年4月4日保利香港春季拍卖会中,吴冠中创作于1997年的压卷之作《周庄》将亮相拍场。此画长度近3米,是目前出现于市场上吴冠中尺幅最大的油彩作品,在研究其创作脉络与风格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且来源于亚洲著名私人收藏藏,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吴冠中《周庄》将以估价待询的形式上拍保利香港2016春拍

       在吴冠中的著作《画眼》中,他曾详细记录了《周庄》的创作过程:“80年代我坐船到周庄,像是登上了孤岛,环村皆水也,那里不通汽车。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桥前桥后,傍岸闲卧舟楫。……我曾留言黄山集中国山水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日周庄成了旅游热点,偏僻村镇像天天赶庙会,并处处在借用我对周庄的这句赞誉。然而今日周庄已非昔日周庄,四周高楼宾馆日渐林立,……我画过不少周庄景物,从窄墙到老墙,从水巷到古宅,今再到周庄,令人怀旧了。这幅《周庄》想塑造老周庄本色,综合表现其破旧而永恒古镇风貌。”在绘制《周庄》时吴冠中已是78岁的高龄,这样大尺幅的创作并非易事,因此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的象征。90年代的吴冠中在油画(行陆路)与彩墨(走水路) 两方面都达到创作的顶峰,实现了所致力的“油画民族化”,而《周庄》则代表了他以“水陆兼程”对于中西美学探索树立的典范与成就。

吴冠中 《周庄小景

吴冠中 《周庄村落

吴冠中创作于1985年的速写《周庄》

      在吴冠中创作的周庄题材的作品中,画面大多是由黑、白、灰为主的极简色彩与点、线、面的形式元素组合而成。前者彩度的降低不仅是为了跳出西方传统的油画形式,同时也融入了水墨画讲究的简淡意远以及中国传统“五色”,最终以油彩来呈现水墨渲染的效果,而画面中黑、白的对比以及极简的色彩则达到了一种纯粹的美感;后者通过简练的组构表现出独特的形式美感,使画面具有了韵律感、视觉张力与生命动感。由此,吴冠中将看似不相容的西方油彩与东方水墨跨越了传统与现代,发展出连结东西方观者的独特艺术语汇。而在此类作品中吴冠中也将意境与情感贯穿其中,深刻地传达出他的故土情怀与文化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