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俨少与峡江险水

 书画雅苑 2016-03-28
 
        写生是艺术家创作的必经阶段,在古代山水画家多以目识心记的形式进行写生,到近现代艺术家大多深入山水采取对景写生,这些经历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源泉。在遍走名山大川的同时,艺术家因自身的差异被不同的景致所感染,如吴冠中将乡愁寄托在周庄刘海粟对黄山魂牵梦绕等等。这些专属的“艺术胜景”不仅成为他们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题材,也屡次成为其二级市场中的高价拍品。在春拍大幕即将拉开之际,来看看哪些艺术家心中的“艺术胜景”将现身拍场?
 

陆俨少与峡江:特殊经历成为最重要的题材

       在陆俨少一生的创作中,以峡江险水为题材的作品几乎占据一半以上,可见峡江对他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1937年陆俨少全家至巴蜀避难,期间他遍游蜀中名山大川,抗战胜利后他们一家九口沿江东归家,因没有船票而搭乘了免费木筏,途经三峡时情况十分惊险。陆俨少每天总是搬个小板凳坐在木筏边上,观察水的习性以及各种水流的形态,经过了一个多月才回到家乡。陆俨少曾说:“这次坐木筏在我一生创作上,是值得纪念的一次。所以回来以后,我常常画峡江图,前后不下数百幅。”

陆俨少《游于艺册》将亮相保利香港2016春拍

陆俨少《峡江水》将现身日本关西美术竞卖2016春拍

       在二级市场中,陆俨少峡江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自1994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现身后,至今已有600余次的上拍记录。其中《峡江险水图》在上海嘉禾2014秋拍中以2990万元成交,创造了陆俨少峡江题材作品的最高价。在本季春拍中,陆俨少有两件与峡江有关的作品上拍:一是4月4日保利香港推出的《游于艺册》,估价600万至800万港元;二是4月14日日本关西美术竞卖呈现的《峡江水》。《游于艺册》共有11帧,集陆俨少各地的实景写生之作,其中第十帧为描绘峡江之景。陆俨少在画中题云:“巫峡秋涛天地回,写江河所见而媵之,以杜陵诗。”可见他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杜甫的诗意。《峡江水》则描绘了湍急的峡江,画中漩涡暗流,层出不穷,似乎能听到惊涛骇浪与礁石的撞击声。

峡江险水图》以2990万元的成交价创造陆俨少峡江题材的拍卖纪录

陆俨少创作于1979年的《峡江图》

       陆俨少在笔墨技法上的创新以云水技法的表现最为突出。他画水的线条作半圆弧形,正反相属连成一行,聚散与疏密的变化不一,表现出水势迅猛、回旋而下的气势。而峡江以奇险之状著名,因此这些革新的技法也是他过往经历的深刻感受。在陆俨少早期峡江题材的作品中,水法还处在变革初期,仍有古代水法的影子。至60年代中期,陆俨少对古法开始大规模改造,在描绘水的线条、质感与体积感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到80年代,陆俨少峡江题材的作品已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如采用全景式的构图、画面极具运动感以及对江水的高度概括,进而形成了典型的陆是江水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