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长顺:电缆企业应着力向“精专特”转型

 吴工图书馆 2016-03-28

  “电线电缆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三缺’企业将难避厄运,而产品‘精、专、特’的企业将有长足发展。”在7月8日举行的2014UL全球电线电缆论坛上,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主任吴长顺主任如是说。

全国电线电缆行业正在大浪淘沙,新一轮洗牌,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并购活动,正在悄然展开,预示着一个崭新的行业面貌即将出现在人们眼前。在有些专家看来,电缆企业转型升级需迈“三道坎”:资金、技术、人才。

一是要迈过“缺资金”门槛。电线电缆行业料重工轻,所以其生产线投资需要较大资金规模,对流动资金的规模和资金周转效率的要求较高。目前电线电缆行业的总体经营情况:一是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达60%~80%,有的企业甚至超过80%;二是销售毛利率:目前电缆行业的毛利率约低于11%,减去制造成本、人员成本、财务成本等,很多企业的净利润只有1%~3%。目前大量企业已处于亏损的边缘。此外,铜铝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较大,使得原有的流动资金规模难以满足新形势需要,更增加了企业资金管理的难度。资金的规模、资金运转的效率成为特种电缆企业持续经营的首要问题。

此外,国内不少线缆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3个典型问题:渠道过窄、力度不够、理念陈旧。当前,电线电缆企业正面临能源涨、材料涨、工资涨、物流涨、利润低、回款慢等问题,身处于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中,线缆企业对资金有很大的需求。但我国很多线缆企业融资基本只依靠政府支持和银行融资,所得资金无法满足企业发展。且我国线缆行业97%以上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要想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或银行的贷款有较大的难度。

二是要迈过“缺技术”门槛。目前线缆行业技术更较慢,颠覆性技术仍较少。

中国线缆行业需要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这将成为线缆行业的新蓝海。如有企业能够生产线缆行业中“高大上”产品,利率将非常可观。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创新。

现在多数的创新是克隆、侵权。模仿并没有错,但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要有自己的创新。在这个技术称王的时代,或许未来技术就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谁先突破,谁就能够成功。

近年来,我国电缆行业的制造规模在快速中提高,在粗放中发展,在非理性中扩张。但是,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较慢,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导致整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三是要迈过“缺人才”门槛。据统计,2012年底国内电缆行业从业人员超过93万,但每年下到企业去的本科生不过一两百人,不难看出电缆行业吸纳人才之缓、之弱。此外,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2013届所有毕业生中已被企业录用的不到30%,而电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率超过95%,这也不难看出电缆行业需要人才之急、之紧。针对电缆行业人才急缺的现象,我们还看到,国内重视电缆专业的院校很少,目前只有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  三家院校开设了线缆专业,况且选择电缆专业的学生并不多。由此可见,改变电缆行业人才问题,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电缆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任何一个行业,人才都是核心竞争力,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财富,人才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品牌,人才能够帮助甚至说创造更多的人才。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当然更要善待人才,否则人才流失是必然现象。

要打造“精、专、特”企业,还需要具备“技术特、人才特、设备特、材料特”等基本素质,这“四特”也缺一不可。因此,在行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企业要把自己定好位,并依据自身的具体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逐步打开新局面,才能走出困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