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逃离漂浮在朋友圈的“伪科学”

 昵称2530266 2016-03-28

中老年人常玩朋友圈

如今使用微信朋友圈的用户越来越多,除了年轻人,连中老人年都在使用。朋友圈中也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每天刷牙就是在吸毒”、“西瓜打了红药水”、“葡萄的白霜是农药”、小龙虾是吃尸体的虫子、螃蟹打了避孕药、猪肉里全是虫子、鸡都是长六只翅膀八条腿......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是里面的说辞头头是道,就能忽悠不少人了。

朋友圈不断疯传的各种 “坑老人”的谣言

在这个信息传播极快的网络环境下,朋友圈中逐渐出现的“养生”、“鸡汤”等字眼的内容却越来越多,这种健康类的谣言能够引起大量的点击和转发,“致癌!有毒!!身亡!!!”“转疯了!震惊了!!99%的人都该看!!!”一些“高大上”的谣言,顶着看似专家或权威的帽子,大谈养生与保健,其可信度很难被普通用户甄别,特别是中老年人。

朋友圈中常出现的“伪科学”

甩手功能甩掉癌症和百病

朋友圈中出现的伪科学

通常一打开这些标题,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点开伪科学的标题后通常会出现的内容

▍朋友圈谣言传播力有多大?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介绍,他们学院与微信等合作,对2014年11月3日至20日期间被微信用户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最多的255篇公众号文章进行文本分析。结果显示,65%的文章都围绕着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三大主题,其中最多的是人身安全(51%),其次是食品安全(38%),第三是疾病相关类(16%)。如“致癌”“辐射”“传染病”等与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也仍是谣言重灾区。

当大家看到这里的时候,可能已经开始有点担心,我的朋友圈里面存在的那些“科学”究竟是真是假?我的爸妈有被“坑”了吗?

心血管堵塞有绝密配方

心血管堵塞有绝密秘方

前段时间不断被转发的一条内容,心血管堵塞用一个半柠檬、两块大姜和一瓶苹果醋就能搞定?

信息一旦被传播,就会有部分人受到影响,同时也会疑惑这些信息是真的吗?

来自寻医问药的用户提问:

来自寻医问药的用户提问

来自寻医问药的医生回复:

脑中风病人在康复期如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另外稳迈舒运动按摩轮有助于恢复下肢、关节和足部的运动功能。适合于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主动肢体康复锻炼,对膝踝关节、下肢和足部的骨折和扭挫伤等长时间固定治疗后的肌肉萎缩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也有不错效果。使用时要注意交替选择运动按摩方式。可单脚运动按摩;或一只脚做运动按摩,另一只脚做静止穴位刺激按摩;或双腿脚同向运动;或双腿脚反向运动。

来自寻医问药的医生并无正面回答用户的问题,那么拇指医生的呢?

来自拇指医生的用户提问:

来自拇指医生的用户提问

来自拇指医生的医生回复:

您好,这个方子一定有一些效果的,清除垃圾,提高身体温度,改变寒凉体质,杀菌活血,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方子要想达到治疗已经产生的心梗问题是有点难度的,对没有达到心梗程度的冠心病会有一个很好的逐渐转归的效果,但是需要很长时间,坚持,还需要加强饮食的,祝福您。

拇指医生的医生回复认为有效果。其实只要网上一搜,网络上还有许多介绍这种疗法的网站。

下面我们来看看权威专家说法:

专家观点

55e69b1b787da.jpg        

殷跃辉  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

“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在临床上,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在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打通血栓完全靠食物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新桥医院中医科主任晋献春教授也表示,看这个配方,倒是对人体没有多大害处,苹果醋中的苹果酸、醋酸,柠檬中有柠檬酸,对血管有一定的软化作用,但不能起到消融血栓的作用。这几样东西放一起熬煮,味道刺激、口感差,也不便推荐。姜蒜醋属于辛辣燥热食品,一旦人体过多摄入,会增加对胃的刺激,尤其是有胃病史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两颗阿司匹林能救命?

谣言:“来自医院急救医生的警告:心脏病发作在睡眠的时候, 60%的人没有再醒过来。但是剧烈的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种状况发生的话, 立刻口含两颗阿司匹林让它化开然后和一点水吞下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救护车,并告诉他们你已经服下两颗阿司匹林。坐在椅子静候救护车援助千万别躺下!”同时还有类似的,“在你父母的床头放上三样东西可以救命,一杯水,一枚针,两颗阿司匹林…………”

专家观点

55e69b1b787da.jpg        

张泉三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市立医院 急诊科

阿司匹林是一种辅助性的抗凝血型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其药效为防止血栓等。至于阿司匹林可急救心脏病一说,这需要依心脏病的种类而定,若没有血栓倾向,建议没有必要经常使用,如果有出血情况,反而需要慎用,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其为心脏病的急救药。

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专家吕安康博士表示,像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等类型的心脏病,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扩张血管治疗。在发生这种情况时,首先应静卧,像出现心律失常等,应先保持卧位,同时不要过度用力,并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可以使用一些扩张血管的短效药,像“硝酸甘油+救心丸”等,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对于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的经典处理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真正的急救药物是硝酸甘油。

第二,阿司匹林对于某些心脏疾病是一种"日常治疗"药物,而非"急救药物"。

第三,心脏病有许多种,最好的、最适合的急救药还是要谨遵医嘱。

▍我们应该如何教中老人年辨别谣言?

1.查看信息是否为老帖,健康谣言往往具有重复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往往在改头换面后被再次传播;

2.查看信息来源和出处,那些证据来源不明、穿插广告、专业性不强、数据不客观的信息,基本可判定为谣言。

3.用户可以对微信公众号的定位和所发内容进行对比,比如房地产商转发医学问题,显然就不如权威认证的医疗账号来得可靠。

据了解,微信的谣言样本库积累的种子量已经达到30万个,可以覆盖到60%的谣言,用户可通过举报等方式参与辟谣,也可关注“谣言过滤器”的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被证伪的健康信息。

▍网络谣言有4种“固定格式”

聊天窗口中传播的伪科学

第一种:标题中强调“紧急扩散、紧急通知”;

第二种:“太可怕了,太恐怖了”,渲染食品安全问题的可怕,赢取转发;

第三种:“求扩散”,“转发可……”,用“诚恳”的语气获取人们的认同;

第四种:“傍大款”,为了提高可信度,经常会伴有“央视报道”的截图等。

此外,中老年人使用朋友圈向往的是一种存在感和认同感,他们希望被关注,重视健康,又渴望保护子女,这也是他们喜欢刷这类消息的原因。小辈平时应多和长辈交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并教他们一些基本的辨别谣言的技能,如留意发布微信的账号是否有认证,是否为权威媒体或医院公众号等。同时,也可常常将辟谣信息转发给父母长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