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忙1》 (被点评的照片1) 《都在忙》(修改片)(被点评的照片2)
《忙》 (被点评的照片3) 《忙3》 (被点评的照片4)
《望》(被点评的照片5)
作者提问: 徐老师,我初涉摄影,近拍几张照片,请指正。《都在忙》是《都在忙1》修改片,不知这样裁剪是否合适。《忙》感觉对比不强烈、主题不突出。《忙3》感觉都是背影,如果劳作的人是正面,不知是否好一点?《望》也是裁剪了一下,都没有人的正面,这样的片子是否应避免?敬请指教。 另:徐老师的《一招出牛片》真是洛阳纸贵,书店买不到,在网上买又费了一番周折,还不是正版。
徐晓刚讲评: 五张照片中,最好的是《忙3》,为什么说它最好,因为里面使用了两种主要的对比手法,非常精妙。 《忙3》 我最喜欢的一幅 一个对比手法是“内容”对比,就是画面内容中元素之间产生的天然的对比,《忙3》中劳作的人,和钓鱼的人之间就是这样的对比。两大元素形成了“劳作”与“休闲”的对比,给我的感受是,劳作与休闲表面看似一个辛苦,一个舒适,但都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劳作与休闲之间不断切换,这才是有意思的生活。这幅照片会让我联想到很多,相信很多人看了之后,结合自身经历,也会得出自己丰富的感受。 另一个对比手法是“多与少”的对比,或者说一群人和一个人产生的对比,数量上的对比让画面产生了节奏的起伏变化,增强了画面的欣赏性,当然也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但不杂乱。 《忙3》整体画面简洁,基本没有多余的元素,背影很好,比较含蓄,让人产生更多联想,加上两大对比手法,成就了一张好片。如果让我给取一个标题,建议叫《各有所获》。无论忙与闲,对于美好的人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为了加强对于“内容”对比的印象,再举一幅好的“内容”对比作品和大家共同欣赏。
《聊天的地方》 周承伟 摄 内容对比,两代人相同而又不同的生活轨迹,相信您还会读出更多。
总结: 照片好与不好,不能靠主观感觉,需要我们多加分析、归纳,总结出好的理由,不好的理由,这样进步会更快。 附:作者提到《一招出牛片》买不到正版,是因为本书是2013年出的,当时卖了12000册,早就没有了,出版社忙着推其他人的新书了,也没有加印。最近在微信影友的呼吁下,出版社决定重新印刷《一招出牛片》,让它复活,估计半个月可以在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等网店上市。到时我会发通知,感谢大家的鼓励与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