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 ?

 pgl147258 2016-03-28

1.在长城资源调查中,文物部门和测绘部门是有合作的,调查中测量长城长度和收集基础地理信息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的工作目标之一。

网上可以搜到《国家测绘局 国家文物局 关于合作开展长城地理信息资源调查 协议书》,其中条款:
双方鼓励和指导地方文物部门和测绘部门在长城资源调查中加强合作,开发标准统一的长城资源调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在长城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共同开发长城地理信息资源系统;国家文物局负责明长城考证,国家测绘局负责测量,共同做好明长城的重要地理信息发布审核工作。

根据《长城调查总体工作方案》,文物和测绘部门共同做好基于1:5万地形图的长城本体位置标绘工作,作为长城资源调查计划用图。文物部门负责长城本体标识与核对,测绘部门负责标绘。具体分工:文物部门主要任务是,开展田野调查,对长城资源进行现场勘查、考古测量,做好信息采集和登录工作。对田野调查获取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依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相关规范标准,建立记录档案;建设长城资源信息系统运行环境。测绘部门主要任务是,为长城资源调查提供资料与技术支持:处理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提供正射影像图(没有的区域提供航片)、地形图等资料;提供数据定位、数据采集、数据整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测量长城长度:长城地表长度、投影长度及其他长度;生产长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长城专题要素数据:1:1万数字高程模型、1:1万数字正射影像数据、1:1万数字线划数据等;设计与开发长城资源信息系统。测量内容是,根据田野调查与外业调绘成果,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按照1:1万的成图精度,对田野调查要素进行立体量测,计算长城的长度;获取长城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要素数据;对重点地段和部位采用激光扫描、近景测量等技术进行详细测量。

新闻报道中也提到: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金舒平说:“测绘工作者进行了技术对比试验,包括不同比例尺摄影测量立体量测、外业GPS实测、钢尺量测、1:5万比例尺地形图图上量测等。经过反复斟酌,发现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是目前条件下最可行、最科学的。对于长城重要地段,技术人员还采用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低空数码航飞等技术进行详细测量。”

其他的公开信息还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长城测量工作的介绍》,大家可以自己看。

所以在历代长城总长度这种重要问题上,我觉得没有什么理由值得怀疑的。方法就是一般的测绘方法(具体到长度这一块儿就是数字摄影测量),要求就是1:1万的成图精度。

从之前的回答看,不少人对这个工作还是有很深的误解。耗时数年、投入上千名专业人员才做到的事,并不是在已有的图上作业那么简单。就算没有测绘部门和更现代化的技术介入,纯粹依靠传统的考古测量方式,实地一米一米的测量也是必须的呀,以往考古或文物普查工作就是这么干的,你当然可以说这测量误差有多少,可是,难道还有别的得出数据的方法么?

2.再一个是遭到破坏的问题。明白了这个长度是实测数据而非复原数据之后,很容易理解,只有知道了哪儿有长城,才能量出来,如果一个地方原来有长城但已被完全破坏不留任何痕迹,文物工作者看不出来,那也就测不出来。历代在修筑长城时没有留下可供现在测量的建筑图纸,所以得出的长度是现状,原貌只能靠复原研究。

任何遗址其实都有破坏,只是程度有差别,只要没有消失,就不能以被破坏为借口弃之不顾。记录保存现状、损毁情况和原因也是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的自然因素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洪灾、暴风雨、腐蚀、污染、植物生长、昆虫破坏、啮齿动物破坏等;人为因素包括:战争、盗掘、生产生活活动、不按原状修缮、不合理利用等。一般来说,只有最近几十年机械化的生产生活活动,才能使一段长城彻底消失,而且这个破坏程度还在愈演愈烈;其他各种因素的破坏,多少还是会留下一点遗迹的。对保存完好的地面上的长城的测量,和对只剩建筑基础的遗迹的测量,没有本质差别,不会因为后者被破坏而在长度数据上打折扣。

如果是客观上本来还有痕迹的,但文物考古工作者识别不出来,也就不会算到这个总长度里。以此次长城资源调查为例,不仅汇总了以往历次普查成果,还新发现了大量长城,有的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有的是根据遥感的线索找出来的。将来认识水平和技术都提高之后,发现更多的长城并不奇怪,这和发现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是一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