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房笔筒:清供一枝秀

 liangdatushu 2016-03-28

一个精致的笔筒放置书桌上,成为书房亮丽的装饰

    “书香墨韵传风雅,笔意诗魂写淡泊。”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里,“笔墨纸砚”被尊为四宝,成为书桌案头上的必备之品,围绕这四宝又出现了许多辅助工具,如笔洗、笔筒、笔舐、砚滴、镇尺、臂搁等,单放置毛笔的器具,就有笔洗、笔格、笔床、笔挂等。相较于这些文玩器具,笔筒出现得较晚,至明中晚期才开始流行,并成为后来国人置笔的主要用具。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将笔筒赞喻为笔之家。


木笔筒以黄花梨、紫檀、沉香木等为贵(图为清 黄花梨嵌八宝花鸟笔筒)

    笔筒,呈圆筒状,多为圆口直壁,故名“笔筒”。初兴时,笔筒多以竹木为原料,明末画家文震亨的《长物志》笔筒专条云:“(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记载了当时人们制作笔筒的材料,笔筒的风雅志趣也可从取材中窥见一斑。明中晚期,取材清雅隽秀的笔筒,经文人墨客的操刀设计,使得笔筒的书卷气与文化寓意更加浓厚,笔筒也因此一跃成为文人案头上最热门的文房清供,时至今日,依然风靡藏家天下。


清康熙 白玉暗刻螭龙纹笔筒

   康乾盛世,皇室附庸风雅,对笔筒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笔筒,无论是材质上,还是装饰纹样上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质料上,除了竹、木、漆、瓷外,还不乏象牙、玉石、翡翠、水晶等珍贵稀缺质料;装饰手法上,繁复华丽,形式风格多变,精雕细刻自不必说,还有彩绘、掐丝等;装饰题材也随着当时艺术发展而得到了繁荣,人物花鸟、题诗赋词、铭文刻印等,笔筒也因此成为文房清供一枝秀,受文人墨客青睐赏玩。


清时期,受清式家具装饰风格影响,笔筒的装饰也异常华丽繁复(图为清 象牙雕嵌八宝花卉纹笔筒)

    清宫旧藏中的极致珍品,不乏各种质料的笔筒,而不同质料,所采取的装饰手法也不一而同。
    竹笔筒,现存最早的是明正德、嘉靖年间朱松邻制松鹤纹笔筒,其采用的是圆雕竹刻工艺,纤巧玲珑,细取入微。朱松邻善用深刀,刀法深峻,立意古雅,雕刻的松鹤纹笔筒为世人称宝。其实,笔筒能够迅速而广泛地被文人士大夫接受,离不开当时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人竹刻艺术在笔筒上的运用。

有着晶莹洁白的胎质、色彩艳丽的瓷笔筒,更是让文人雅士爱不释手(图为粉彩十八学士笔筒)

    木笔筒,主要材质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金丝楠木、乌木、榉木等,其中以紫檀、黄花梨、沉香等为贵。明代木雕笔筒受明式家具朴素风格影响,多简朴大方,以素为雅,少雕刻,保留了木纹疏密有致的特性;刀法具有神韵,线条圆润流畅。清代的木雕笔筒则强调精雕细琢,纹饰繁缛,笔筒上往往攀龙附凤,在雕刻技法上还借鉴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纤毫毕现、惟妙惟肖。
    瓷笔筒,分青花、五彩、珐琅彩、粉彩等,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极少,天启、崇祯时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直口,平底,束腰。但此时的瓷笔筒还没成为主流,直至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瓷笔筒到达鼎盛,品种极为丰富,釉色、造型、画意笔法、题字都非常讲究,工艺更是登峰造极。与竹木笔筒不同,瓷笔筒,有着晶莹洁白的胎质、色彩艳丽的画风,惟妙惟肖的图案,让人爱不释手。
    笔筒,在后期的发展中,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各朝文人积极投入创作,融入了无数文化精神与美学思想,体现了文人独有的生活理念和情感追求,使其更具文化魅力和价值,成为文房清供一枝秀,为后人赏玩珍藏。(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徐妃妃/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