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20】支持程度如何衡量

 昵称30596815 2016-03-28

支持程度如何衡量

多年前我曾在省区公司负责大客户销售。有位销售负责当地一个较大的企业,跟踪了很长时间。当时每次我们一起过销售漏斗时,他都拿出这个项目来分析,说有个和他关系很好的副总负责这个项目,他与下面一个部长的关系也非常到位。我问:“你和他关系好,好到什么程度?”他挥着手里的苏烟说:“这就是那位老总给的,每次我去拜访他,他都请我喝酒!”我问:“这个副总怎么看我们的方案?”他说:“副总感觉咱们方案挺好的。”我问:“那这项目什么时候签单?”他的回答是:“我去了再问问他,反正咱们不签,别人也签不成,这个副总非常支持我!”

当时我感觉有问题,计上心来,想给这家企业安排一次方案交流,邀请总经理和各位主管及中层参加,让销售通过这位副总和部长安排。销售见到那位部长说:“咱们安排个方案交流会吧。”部长说:“好啊,欢迎,欢迎!”销售说:“最好邀请总经理参加。”部长说:“好,如果总经理那天在我就请他来参加。”销售说:“主管财务和经营的两位副总可以参加吗?”部长说:“这个系统是他们要用的,当然有必要参加。”销售说:“相关中层应该都能到吧?”部长说:“应该,应该。”当我和销售、顾问一起去做方案交流时,发现只有那位部长和给销售苏烟的副总在,其他座位空空如也。部长解释说:“总经理到市里有个重要会议”“那两位副总都有重要的业务要处理”“大家都很忙”“你们的方案给我们两个讲就行了”……

这位部长口口声声说支持我们,可为什么约不到人呢?他真的支持我们吗?

还有个稍年长的销售,和某家客户的董事长、总经理、主管副总都好得一塌糊涂。董事长是他的近亲,总经理是他的朋友,那些副总和部长们因为他有这层关系,也都和他靠近乎。可项目谈了一年多,交流、调研、方案搞了好几轮,始终没签单。每次说起来,这些人都非常支持他,可为什么就是不签单呢?难道方案不行吗?难道因为他和高层关系好,高层担心和他签单有说不清的“政治”风险?这些人到底支不支持他呢?

有个成语叫“叶公好龙”。

西汉刘向在《新序·杂事》中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那位被称为叶公的子高先生爱龙成癖,可当真的机会摆在面前,他又胆战心惊,一溜烟儿没了踪影。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想到自己的客户中也不乏有叶公之类的人物。每次聊起来,口口声声说“你们挺不错的”“你们很有实力”“你们方案很好”,胸脯拍得啪啪响,可真需要他帮我们影响他人,甚至把项目向成交推进一步时,却发现这位却是“叶公”转世。

客户到底是不是真的支持我们?很多原因源于销售的“猜测”“臆断”甚至“幻想”,我们的这种一厢情愿,导致整个项目局势判断的偏差、策略的有效性,甚至影响公司销售业绩预测、业务战略制定。

那么,怎么判断客户是否支持我们呢?

为了明确区分“支持的程度如何”,我们使用类似项目温度计的方法,把客户的支持程度进行相对明确的分级,支持与否用“+”“-”表示,程度用数值表示,这样就能清晰地知道客户支持程度到底如何。

我们把支持程度分成十级:+5热情拥护、+4大力支持、+3支持、+2感兴趣、+1认知相同、-1应该不会拒绝、-2不感兴趣、-3作负面评价、-4抗拒你的建议、-5坚决抵制你的销售。

“+5热情拥护”。这个人坚定地支持我们,我们的方案能满足他的关键需求,创造关键价值,如果不选择我们的方案他宁可不做这个项目。这种人支持到狂热的地步,敢于在内部明确表态,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意见,积极影响他人,并对不同意见进行强有力的反驳。

“+4大力支持”。坚定地支持我们,对我们的建议和方案的价值有很清楚的认知和共识,我们的优势对他来说非常有价值,他敢于当众抵制竞争对手的建议和方案,会坚定地投我们的票。

“+3支持”。感觉我们的建议和方案与对手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和我们合作要明显好于竞争对手,明确地当众表示支持我们,把我们积极地推荐给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部压力过于强大,他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意见,这是他区别于+4、+5的地方。

“+2感兴趣”。对我们的方案抱有希望和期待,有进一步交流的想法,想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解决他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他想达到的目标。

“+1认知相同”。与我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一致,认为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也有必要采取行动,属于基本持有相同意见,或者“无关痛痒”地感觉“重要但不紧急”。

“-1应该不会拒绝”。更多情况是指我们还没有和客户交流,没有进行深入沟通,也不清楚客户真实态度,客户也没有明确表示否定或拒绝,带有一种未进入实质沟通情况下的推测。

“-2不感兴趣”。在客户认知里感觉我们的方案对他没什么帮助,对继续沟通的要求不会做出积极反应。客户不感兴趣,可能是希望保持现状、抵制我们方案带来的变化,也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完整或误解。

“-3作负面评价”。对我们的方案有所了解,认为我们的方案与他的期望有较大差距,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对我们作出积极的评价,并且已经把这种态度告诉他人,从而试图影响他人认知。说我们不行,但没说不会选择我们。

“-4抗拒你的建议”。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和方案,敢于当众抵制我们的建议和方案,把我们方案的实施视为对他的威胁与伤害。

“-5坚决抵制你的销售”。把我们的成功看成他遭受的极大损失,与我们势不两立,坚决地反对采纳我们的建议和方案,明确支持甚至热情拥护竞争对手。

以上支持程度大概能清楚表示客户对我们的态度,并可以用具体事件、情境描述客户的真实态度。

对支持程度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客户的支持程度不是对销售这个人的感觉,而是对我们所提供建议的态度。有时候客户与销售很对脾气,很谈得来,但对他的提议或推荐的方案“不感冒”,不为之采取任何行动。有时候客户和销售关系很好,可能是因为谈得来,也可能是销售每次请他都有酒喝、有歌唱、有澡洗,对他毕恭毕敬,也可能是他对知名企业的销售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感觉很有面子,总之,他愿意和销售打交道,并不代表他支持你。

客户的支持程度也不是冲着我们公司的名气。很多销售所在公司都很有知名度,有很多先进的技术理论或管理经验,和有些销售接触能学到一些理论、得到一些经验给自己充电。和一家为业界知名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司打交道,认为是“鸟随鸾凤腾飞远,人伴贤良品德高”,随时被知名公司员工拜访、能被邀请参加各种研讨会,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所以他们特别愿意和这些公司的销售打交道。

以上这些可能会成为客户愿意支持我们的理由,但不能说明客户就支持我们。客户可能因为这些理由愿意与我们合作,但结果是客户必须推进销售进程、为成交做出努力,必须为之做出承诺或行动。所以支持程度是针对单一销售目标的,而不是对销售本人及其所在的公司。

我们发现在支持程度里没有“0”。因为客户或多或少总对我们有些了解,哪怕是耳闻或道听途说,内心一定会隐隐地有种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觉,所以总会有些赞同或反对,不会有“0”存在。

判断客户支持程度,销售不能自己猜测,要根据具体事件、情境来判断。哪怕是“-1应该不会拒绝”,也是要根据客户某种反馈信息判断,而不能凭空想象。没有接触过的人,真实情况是“未知”,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是“-1应该不会拒绝”。

我们的直觉有时很准,见到这个人后会有一种感觉,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感应。这种感应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之一,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应是通过“气场”来相互影响的,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眼神、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是人类最原始的沟通方式,人对人的“感应”大多是不自觉地来自这些动物最原始最本能的交流,所以,直觉和充分的证据同样重要。

客户态度的判断,不是自己凭空猜测,不是因逃避心态不愿直视,更不是一厢情愿,要基于动机和需求,符合逻辑,符合常理,有理有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