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付出没有回报
【案例介绍】
高三男生小炜是拿着写好的“问题条”来咨询室找我的。他是个很认真的男生。把“问题条”放在桌上之后,他说:“韩老师,我问您几个问题好吗?”我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然后他按“问题条”提问:
1、进入高三之后,我的学习态度比高二时认真许多,可是学习成绩为什么只降不升?
2、我的数学基础不好,这一个多月我一直在认真补习数学,可是最近的数学考试,成绩并没有好转,为什么呢?
3、班里有些同学很让人不服气:平时总看见他们在轻松地玩,没有认真学习,可是为什么成绩还是比我好呢?
4、为什么我的心里总是感觉很堵呢?
等他发问完毕,我说:“我可不可以这样总结你的几个问题:为什么付出没有回报呢?所以你感觉心里很堵?”他点点头。
【分析与辅导】
备考时期,认真付出却没有回报,这是需要反省追究的。正如被关在黑屋子里,与其惊惶地满屋子乱窜,不如停下来判断“门”在哪里,然后推门走出黑屋。
从第一个问题看来,小炜主观上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但客观上学习成绩没有上升。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心思不专注,二是学习不得法。心思不专注是考生备考时的共性问题。越临近高考,考生的杂念越多,想到过去的日子没认真学习,后悔;想到现在的成绩,担忧;想到高考的结果,害怕;想到父母的关爱期待,愧疚……许许多多的杂念会在不经意中让复习没有实效,因为大脑处在“旷课”状态、涣散状态,怎么可能有效复习呢?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组男士和一组女士都穿着泳衣回答智力问题。结果是男士表现基本正常,而女士表现大失水准。究其原因,女士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她们分神在意的是腿是否粗,腰是否细,姿态是否美,微笑是否恰当等等。所以对提问的思考就不可能专注,答案就不可能准确。心理学家们据此认为:人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联想、判断均依赖于此。人在有所 “挂碍”的时候是不可能忘我地做好工作的。因此,备考之时,杂念丛生必定导致学习无效。只有心灵空净,精力集中,才能学有所获。
从第二个问题来看,小炜确实存在着学习不得法的问题。对某一弱科的补习,首先要对其进行考点梳理,找出薄弱处或“漏洞”,然后“分门别类”,列出“问题级别”:完全不懂得一类,似是而非的一类,容易遗忘的一类等等。最后的补习就由浅入深,有的放矢。这样复习的效果常常事半功倍。另外,小炜还存在患得患失的心态。认为自己专注于这一科的补习,就一定要马上见到“实效”,所以考试会期待过重,影响思考和发挥。
从第三个问题来看,小炜不仅存在着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同时还有“与别人比较”的心态干扰。让他不服气的同学成绩好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学习得法,懂得张弛有度;二是成绩不够真实。但这些都应该与小炜无关。在成绩上与别人比较是自扰心智,每个人的学习问题是不同的,所以没有任何可比性。假如还是不服气,那就试着与他们沟通,看是否能取得“真经”?
假如想通了前三个问题,我想小炜的心里就不会再“堵”了。俗话说:“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为什么“不问收获”?因为前面的耕耘细致到位,那么,收获是肯定的。
小炜认同了我的分析,很轻松地走了。
不后悔,不放弃
【案例介绍】
小坤来到咨询室找我时,我以为他是考入大学来向我告别的。因为各所大学都陆续开课了。“韩老师,我落榜了。”他低头小声地说。看得出,他的心情还在沉重之中。“落榜有什么关系?抬起头来,跟韩老师聊一聊你的想法。”我拍拍他的肩膀。他正了正身体,看着我说:“我选择了复读,已经在复读班上课两个星期了。但我的心始终在游移着,总是在想复读的选择是对是错。按今年的考分,我可以上二本学校,但我心有不甘,想上重点大学。但我又担心明年如果考试不顺,又白白耽误一年时间。心里矛盾极了,人在教室,心在打仗。特别是最近考入大学的同学都陆续来跟我告别,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的眼圈红了。“那好,今天我俩就复读问题认真分析一下,然后做个决定,行吗?”我说。他点点头。
【分析与辅导】
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复读?
他说:“我对今年的考试结果很不甘心。可以说平时的每次考试分数都优于高考分数。我认为自己有上重点大学的潜力,我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试一试。”我说:“很有道理,那么,选择复读是理性的决定。”
我问他的第二个问题是:今年的高考,你为什么失利?
他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考语文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没有兴奋起来,做题没有感觉,考完之后心情有些不爽;考数学时计算量有些大,我的心有些发毛,因为平时做题都用计算器的;考英语时听力部分不够顺利,然后老是走神想听力的丢分,影响下面的做题;考理综的时候,我又犯了跟题目较劲的毛病,没有把控好时间,以致于该得到的分没得到,心里特别沮丧。”我说:“从你的回顾中可以看出,今年高考失利,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具体说就是不良的心理情绪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你考试失利。考试时不兴奋,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潜能;考试心里发毛、精神涣散,就不可能专注有效地思考做题;平时用计算器偷懒成了习惯,平时跟难题较劲成了毛病,一经高考测试,全是影响得分的病毒。如此看来,你确实有潜力,选择复读很有希望。”
我问他的第三个问题是:你复读最怕什么?
他说:“我怕复读一年没有多大成效,明年高考我想压力会更大。如果成绩还不如今年,那我会很后悔,很郁闷。”我说:“还没有进入过程,就盲目设想结果,给自己莫须有的压力,太傻啦!今年的失利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尝试,你发现了丢分是因为不良的心理情绪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在作祟,那么,复读就有了主攻方向:学会调整心态,克服不良习惯。另外再经过一年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怎么可能没有成效?有位专家说得好:什么叫怕?没想到和没经历过的才会怕。你经历过高考,你想到过失利的因素,那你还怕什么?所以,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心,专注复读,不后悔,不放弃!” |
|
来自: 昵称32039312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