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病回春[卷之八] 痈疽

 含萬樓樓主 2016-03-28
卷之八
[卷之八] 痈疽
脉∶痈疽脉数,浮阳沉阴。浮数不热,但恶寒侵。若知痛处,急灸或针。洪数病进,将有脓淫。
滑实紧促,内消可禁。宜托里者,脉虚濡迟。或芤涩微,溃后亦宜。长缓易治,短散则危。结促代见,必死无疑。
疮疡之症,当察经之传受,病之表里,人之虚实而攻补之。假如肿痛热渴、大便闭结者,邪在内也,疏通之。肿作痛、寒热头疼者,邪在表也,宜发散之。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解之。
微肿微痛而不作脓者,气血虚也,补托之。漫肿不痛、或不作脓、或脓成不溃者,血气虚甚也,峻补之。色黯而微肿痛、或脓成不出、或腐肉不溃者,阳气虚寒也,温补之。若疑其未溃,而概用败毒,复损脾胃,不唯肿者,不能成脓而溃者,亦难收敛,七恶之症蜂起,多致不救。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若肿赤烦躁、发热引冷、便闭作渴、脉洪数实,是其常也。虽在严寒之时,必用大苦寒之剂,以泻热毒。若脉微皮寒、泻痢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逆冷,是变常也。虽在盛暑之时,必用大辛温之剂,以助阳气。经曰∶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必从其症。
痈疽,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浅。按之处陷不复者,无脓;按之处即复者,有脓。
不复者可消。若按之都牵强者,未有脓也;按之半软者,有脓也。又手按上下不热者无脓;若热甚者有脓。凡觉有脓,急当破之。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之慎之!不可针破也。
痈者,大而高起属乎阳,六腑之气所生也。疽者,平而内发属乎阴,五脏之气所成也。凡痈疽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不敢用。若已溃破,脏腑既亏,饮食少进,一毫冷药不敢用也。
肿疡者,痈疽未见脓而肿也。肿疡内外皆壅,宜以散毒表散为主。设欲行大黄者,宜审其虚寒之原。
痈疽初起之时宜
灸法
治痈疽发背初生,累试累效。凡人初觉痈疽发背、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以湿纸覆其上,立视,候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疽头处。取大蒜切成片,如三个铜钱浓,安在头上,用火艾壮灸之三壮,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最要早觉早灸为上;方发一二日者,十灸十愈;三四日者,六七愈;五六日者,三四愈;过七日,则不可灸矣。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用大蒜捣成膏作饼子,铺疮头上,聚艾烧之,亦能安也。若背上初发赤肿,内有一粒,黄如粟米者,即用独蒜切片如前灸法治之,次日去痂,脓自溃也。
竹筒吸毒方
诸般恶疮并治。
用苦竹长一二寸,用头节妙,刮去青皮,似纸薄为佳,其大小随疮斟酌,应毒疮初发时用∶白蒺藜苍术乌皮白浓朴(各五钱重)上四味锉片,用水一碗,同煎竹筒,煎煮以药将干为度。
乘竹筒热,以手按之于疮上,顷之,其筒自粘在疮上,不必手按也。仍更用前药分两再煮,候前竹筒冷,以手拔去,再换热者,如前法,其脓自吸入筒中而愈。
荆芥败毒散
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等症,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似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者,一二剂散其毒。轻者,内自消散。
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连翘桔梗枳壳川芎茯苓金银花甘草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
上锉,生姜煎服。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千金漏芦汤
治一切恶疮肿毒、丹瘤瘰疡、疔肿鱼睛、五发瘭疽。初起一二日,便如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大便闭结、小便赤黄并治。妊妇勿用。
漏芦白蔹黄芩麻黄枳实(麸炒)升麻芍药甘草(炙)大黄芒硝连翘。
上锉作剂,水煎服。
追风通气散
治痈疽发背、脑疽流注、肿毒、救坏病、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根于既愈之后。
此药顺气匀血,扶植胃本,不伤元气,涤荡邪秽,自然通顺,不生变症,兼治打破伤折、疝气血疝香港脚、诸气痞塞、块痛腰痛,一切痰饮为患。
当归何首乌(不犯铁器)木通(去皮节)赤芍白芷乌药小茴香枳壳(麸炒)甘草上锉剂,酒、水各煎。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痈疽初萌,必气血凝滞所成,为日既久,则血积于所,滞而后盛作,故病患气血盛者减当归,多则生血,发于他所再结痈毒,生生不绝矣。
★痈疽发背在上者,去木通,恐导虚下元,为上盛下虚之病,难于用药。
★痈疽生痰有二∶一胃寒生痰,加半夏健脾化痰;二乃郁而成风痰,加桔梗、生姜。
★流注,可加独活。流注者,气血凝滞,故气滞则血留而凝。加独活者,可以动一身血脉,血脉既动,岂复有流注乎?(一方以醋湿纸贴痛处,以炒盐熨之即消。)一、流注起于伤寒,伤寒表未尽,遗毒于四肢经络,涩于所滞而后为流注也。如病尚有潮热,则里有寒而未尽散,加升麻、苏叶;热不退、加干葛;头痛加川芎、姜、葱;无汗用酒、水各半煎,大能行血生气故也。
★发背既久不愈,乃前医用凉药过也。凉药内伤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既受伤,饮食必减,颜色痿瘁,肌肉不生;血为脉络,血一受冰,则气不旺,肌肉糜烂。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本方去木通,少用当归,加浓朴、陈皮;盛则加白豆蔻。
★凡病痈疽之人,有泄泻者,不可便服此药。宜先服蜡矾丸止泻,后用此。
★肠肚内痈,宜十宣散与此方相间服之,并宜加忍冬藤。
★肿毒坚硬不穿加川芎、独活、麻黄、连须葱煎服,出汗即穿。
★伤折在头上去木通,加川芎、陈皮。
★经年腰痛加萆、玄胡索,酒煎。
一香港脚加木瓜、槟榔、穿山甲、水煎。
一痰饮为患,或喘或咳或晕、头痛睛疼、遍身拘急、骨节痹疼、胸背头项腋胯腰腿手足聚结肿硬,或痛或不痛,按之无血潮,虽或有微红亦淡薄不热;坚如石,破之无脓,或有薄血、或清水、或乳汁;又有坏肉如破絮;或又如瘰在皮肉之间如鸡卵,可移动,软活不硬,破之亦无脓血,针口肉突出,唯觉咽喉痰实结塞,作寒作热加南星、半夏。
神功散
治痈疽发背、一切疔毒并瘰等症,已成未成患者神效。
川乌(泡去皮尖)川黄柏(炙去粗皮,各等分)上为细末,用唾调成膏。如唾少,漱口水亦可,发背痈疽等疮才起者,敷患处留顶。候药干,用淘米水时常润湿。每日药敷一次。如疮已成重患将溃烂者,先将槐枝、艾叶煎汤顿温,将疮洗净,用绢帛展去脓血,以香油润患处,用绵纸仍照患处剪成圆钱留顶粘贴,后用药涂于纸,如干,根据前用淘米水润。日换一次,听其自然流脓,不可手挤。如敷药后,病患疮觉住痛,减热即愈。
如生肌,则腐肉自落。腐如不落者,剪割亦可,最不宜用针。发背不宜贴膏药。凡医疮,屏去别医,止饮别药方可治。忌气怒、房事、劳复并孝服体气,饮酒之人,饮食忌酒,并鸡、羊、鱼、肉、瓜茄、姜辣之物。若因气怒,再复发肿,根据前治之。如治对口并脑疽,不必洗去旧药,逐次添药,恐动疮口惹风也。一肿毒加南星、赤小豆等分,醋调涂即消,姜汁亦可。
真人夺命饮
治一切痈疽疔肿,不问阴阳虚实善恶,肿溃大痛或不痛。然当服于未溃之先与初溃之际。如毒已失溃不可服。仍用一剂,大势已退,然后随症调治,其功甚捷,诚仙方也。
穿山甲(三大片,切,蛤粉炒成珠)天花粉甘草节乳香(明透者)赤芍白芷(各一钱)防风贝母(各七分)没药皂角刺(各五分,炒)陈皮(一钱半)归尾(一钱半)金银花(二钱)上锉一剂,好酒煎,空心、热服。能饮者,服后再饮酒三五杯,滓再煎服。在背俞,倍皂角刺;在腹膜,倍白芷;在胸次,加栝蒌仁(二钱);在四肢,倍金银花。
吕洞宾仙传化毒汤
治痈疽、发背、乳痈、一切无名肿毒。初起服之立消。已成已溃服之立愈。
防风甘草节白芷茯苓贝母黄芩连翘白芍(各一钱)天花粉金银花(各一钱二分)半夏(七分)乳香没药(各五分)上锉一剂,好酒煎。胸前,饭前服;背上,饭后服;下部,空心;上部;食后。俱要出汗为度。如无汗,用木香熏脚膝腕内,被盖汗出而愈。
神仙排脓散
治恶疮毒、风毒、疔疮、背花疮、小儿恶疮,脓血俱从大便中出。亦治气滞腹胀及妇人经闭不通。此方,壮实之人可用,虚弱者当忌之矣。
大黄(十二两,酒浸一宿晒干)白芷沉香木香乳香没药穿山甲(陈壁土炒。各五钱)上各为细末,量人虚实用之。实者不过三钱,虚者二钱半。临卧,用好生酒调服。服后,禁饮食汤水半日。五更觉腹内疼痛,动三五次,以稀米粥补之。服此药内有穿山甲,恐令人作呕,须慎之,即嚼生葱可止。凡修合此药要诚意,不可令妇人、鸡犬见,又不可多合,恐久放则不效矣。
芙蓉膏
治痈疽发背诸毒。
芙蓉叶(或皮或根亦可)黄荆子上各等分,入石臼内捣极烂,用鸡子清调,搽于疮上留顶,不过二次收功。顶如烟起,立时止痛。其效如神。
一方
治发背痈疽,不问已溃未溃,敷上立消,止痛如神。
白金凤花科,连根叶同捣烂。先用陈米醋洗净患处,后敷药,一日一换。疮将好,用桑叶醋煮一滚即捞起贴疮上,即生肌收口而愈。
溃疡者,痈疽之脓已溃出也。疡溃,内外皆虚,宜以补接为主。设欲行香散者,宜防其虚实之失。
由是言之,则痈疽之肿时与溃时不同。
痈疽已溃之后,宜后方。(李氏云∶疽疾将安,每日当服十全大补汤以补气血,宜与千金内托散相间服。)
托里消毒饮
治一切痈疽六七日未消者。服此药,疮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能壮气血、固脾胃,使毒瓦斯不能内攻,使毒脓易溃、肌肉易生。切不可早用生肌之药,恐毒未尽反溃烂难愈。
金银花(三钱)黄(蜜水炒)天花粉(各二钱)防风当归(酒洗)川芎白芷浓朴(姜汁炒)桔梗穿山甲(炒成珠)皂角刺(炒。各一钱)陈皮(三钱)上锉一剂,酒、水各一盏煎服。疮在上,食后服;在下,空心服。后用水煎服。
千金内托散
治痈疽疮疖,未成者速败,已成者速溃,脓自去,不用手挤;恶肉自去,不用刀针。
服药后,疼痛顿解,此药活血匀气,调胃补虚、祛风邪、辟秽气,乃王道之剂。宜多服之大效。
黄(蜜炙)人参当归(酒洗各二钱)川芎防风桔梗白芷浓朴(姜汁炒)薄荷甘草(生用。各一钱)加金银花亦可。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黄酒调下。不饮酒,木香汤调下亦可。或都作一剂,用酒煎尤佳。痈疽肿痛,倍白芷;不肿痛,倍官桂,不进饮食加砂仁、香附;痛甚加乳香、没药;水不干加知母、贝母;疮不穿、加皂角刺;咳加半夏、陈皮、杏仁、生姜五片;大便闭加大黄、枳壳;小便涩加麦门冬、车前子、木通、灯草。
十全大补汤
治痈疽溃后,补气血、进饮食,实为切要。凡脓血出多,阴阳两虚,此药有回生起死之功。但不分经络,不载时令,医者触类而长之可也。或见肿平痛宽,遂以为安。
慢不知者无补调养之功,愈后虚证复见,因而转为他病而危剧者多矣。
神仙蜡矾丸
治痈疽及肺痈、肠痈,能消毒、固脏腑、止疼痛、护脂膜、止泻漏,化脓痈疽溃后宜。兼治诸疮毒、粉瘤、痰核,三五年者,半料即消。不问恶疮新起者亦效。
黄蜡(二两)白矾(三两)上为末,熔蜡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酒下。不饮酒,熟水下。一日服三次。肺痈,蜜汤下。
咳嗽,姜汤下。
五善七恶主治∶夫善者,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便利调匀、脓溃肿消、水鲜不臭、神彩精明、语声清朗、体气和平是也。此属腑症,病微邪浅,更能慎起居、节饮食,勿药自愈。恶者,乃五脏亏损之症。或因汗下失宜,荣卫消灼;或因寒凉克伐,气血不足,或因峻厉之剂,胃气受伤,以致真气虚而邪气实,外似有余而内实不足。法当纯补胃气,多有可生。不可因其恶遂弃而不治。
若大渴发热,或泻泄淋闭者,邪火内淫,一恶也。(竹叶黄汤。气血俱虚,八珠汤加黄、麦门冬、五味子、山茱萸,如不应,佐以加减八味丸同服)若脓血既泄,肿痛尤甚,脓色败臭者,胃气虚而火盛,二恶也。(人参黄汤。)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加麦门、五味。)若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视者,肝肾阴虚而目系急,三恶也。
(六味丸加炒山栀、麦冬、五味子。如不应,用八珍汤加炒山栀、麦冬、五味子。)若喘粗气短、恍惚嗜卧者,脾肺虚火,四恶也。(六君子加大枣、生姜。如不应,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心火刑克肺金,人参平肺散。阴火伤肺,六味丸加五味子煎服。)若肩背不便、四肢沉重者,脾肾亏损,五恶也。(补中益气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若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者,胃气虚弱,六恶也。(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如不应,急加附子。)若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者,脾肺俱虚,七恶也。(补中益气汤加大枣、生姜。
如不应,用六君子汤加炮姜。更不应,急加附子,十全大补汤加附子、炮姜。)若腹痛泄泻、咳逆昏愦者,阳气虚、寒气内淫之恶症也。(急用托里温中汤,后用六君子汤加附子,或加姜桂温补。)若有溃后发热、恶寒作渴、或怔忡惊悸、寤寐不常、牙关紧急、或头目赤痛、自汗盗汗、寒战切牙、手撒身热、脉洪大、按之如无;或身热恶衣、欲投于水、其脉浮大、按之微细、衣浓仍寒,此气虚极,传变之恶症也。
若手足逆冷、肚腹疼痛、泄痢肠鸣、饮食不入、呃逆呕吐,此阳气虚、寒气所乘之恶症也。
若有汗而又恶寒,或无汗而恶寒、口噤足冷、腰背反张、颈项头强,此血气虚极,变痉之恶症也。
(急用参、、归,术、附子救之,间有可生者。)大抵五善见三则吉,七恶见四必危。虚中见恶症者难治,实症无恶候者易治。
六味丸
(又名六味地黄丸)此壮水之剂。夫人之生,以肾为主。凡病皆由肾虚而致。
此方乃天一生水之剂,无有不可用者,世所罕知。若肾虚发热作渴、小便淋闭、痰气壅盛、咳嗽吐血、头目眩晕、小便短少、眼花耳聋、咽喉内燥、口热疮裂、齿不坚固、腰腿痿软、五脏齐损、肝经不足之症,尤当用之,水能生木故也。若肾虚发热、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喑,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也。
熟地黄(用生者自制,八两)山茱萸(酒浸去复选肉)山药(各四两)白茯苓(去皮)牡丹皮泽泻(各三两)上地黄酒蒸黑杵膏,余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滚水下。
八味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寒而患流注鹤膝等症,不能消溃收敛,或饮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脐腹疼痛、夜多漩溺。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经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方也。
加减八味丸
治痈疽疮疡痊后及将痊,口干渴甚、舌或生黄及未患先渴,此肾水不能上润,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既济,故心烦躁、小便频涩、或白浊阴痿,饮食减少、肌肤瘦削诸症。
服此以生肾水、降心火,诸症顿止。及治口舌生疮不绝。
山药(一两)山茱萸(去核净肉酒浸杵膏)桂心(去粗皮)泽泻白茯苓(去皮。各五钱)五味子(二两半)牡丹皮(五钱)熟地黄(用生者半斤,酒拌砂锅蒸半日捣膏)上为末。入膏加蜜少许同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未言语前,或空心用盐汤送下。
补中益气汤
治元气虚损,或因克伐,恶寒发热、肢体倦怠、饮食少思、或不能起发消散、生肌收敛、或兼饮食劳倦、头疼身热、烦躁作渴、脉洪大弦虚、或微细软弱。
黄(蜜炙)人参白术(去芦)甘草(炙用一钱五分)当归(一钱)陈皮(五分)升麻柴胡(三分)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或因克伐,肿痛消散,溃敛不能,宜用此以补脾胃,诸症自愈。
若误用攻毒,七恶随至,脾胃虚弱,疮口出血、吐血便血,尤宜用之,益气能摄血故也。凡气血俱虚之症,宜此汤但加当归。脾胃既壮,饮食自进,阴血自生。若用四物汤沉阴之剂,脾胃复伤,诸症蜂起。若命门火衰而脾胃虚寒,必用八味丸以补土母。
人参白术(去芦)茯苓(各二钱)甘草(炙,一钱)上锉一剂,姜枣水煎服。
六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或寒凉克伐,肿痛不消,或不溃敛,宜服此汤,以壮荣气,诸症自愈。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八珍汤
治脾胃虚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或疮疡溃后,气血亏损,脓水清稀,久不能愈。
即四物、四君子合方。
十全大补汤
治疮疡气血虚弱,肿痛不愈,或溃疡脓消,寒热、自汗盗汗、食少体倦、发热作渴、头痛眩晕似中风状。即八珍汤加黄、肉桂。
托里温中汤
治疮疡脓溃,元气虚寒,或因克伐,胃气脱陷,肠鸣腹痛、大便溏泄、神思昏愦,此寒变内陷,缓则不治。
羌活附子(炮去皮脐。各四钱)干姜(炒)益智丁香沉香木香茴香陈皮(各二钱)甘草(炙,三钱)上锉,姜水煎服。
人参黄汤
治溃疡饮食少思、无睡发热。
人参白术陈皮麦门冬苍术(米泔浸,各五分)黄(一钱)归身升麻(各五分)黄柏(炒,四分)上锉,水煎服。
竹叶黄汤
治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一钱)芍药麦门冬半夏川芎黄(炒)人参当归甘草石膏生地黄(各二钱。)上锉作二剂,水煎服。
人参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传为疽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若因肺火太过,而治当补肺;若因肾水不足而患,当补脾肺;若因心火旺而自病,当利小便。
人参茯苓陈皮地骨皮甘草(各一钱)知母(炒,七分)五味子青皮天门冬(去心。各四分)桑白皮(炒,一钱)上锉一剂,水煎服。
一痈疽发背、诸疮出脓溃烂,日久不愈,饮食少思、身体倦怠、口舌干燥、或寒热往来、惊怖少睡,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苍术、麦门冬、神曲、五味子、黄柏;少睡加炒酸枣仁;疮肉生迟,加白蔹一钱、肉桂五分;如脓多或清,倍加黄、人参、当归、白术。
外治敷贴之药
琥珀膏
治痈疽发背、诸般肿毒、久年顽疮。
香油四两,下沉香一钱,炸浮待油熟去之,次下嫩松香八两,文武火不住手搅,如琥珀色住火,下乳香、没药、银朱、血竭各一钱为末,搅入膏内,令匀,退火毒,用油纸摊贴神效。
白龙膏
治背疽及糜疮皆效。
香油四两,煎数沸,入官粉一两研细,次入黄蜡一两熔化,搅匀退火,待药将皱面,用浓连四纸剪大小下一拖药在上收候。若贴时,先将葱须煎汤洗净贴之。
治发背
官粉不拘多少,研细,用槐枝大梃锉碎,拌炒官粉,黄色去槐枝。每粉一两,入银朱一钱研匀,用猪蜡油调,摊膏棉纸上贴之。
★疮疡肌肉不生。若赤色而不生者,血热也,四物汤加牡丹皮;若脓水清稀,气血俱虚也,十全大补汤;食少体倦,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烦热作渴,起居如常,胃火也,竹叶黄汤;烦热作渴,日晡热甚,肾虚也,用加减八味丸。
[卷之八] 瘰
绕项起核,名曰蟠蛇;延及胸前、腋下起,名曰瓜藤;左耳根肿核者,名曰惠袋;右耳根肿核者,名曰蜂窝。
结核连续者,为瘰也。形长如蛤者,为马刀也。
夫瘰初发,必起于少阳经。不守禁戒,必延及阳明经。大抵饮食浓味,郁气之积,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三端招引变换。须分虚实。彼实者故易,自非痛断浓味与发气之物,虽易亦难,殊为可虑,以其属胆经,主决断有相火,而且气多血少。妇人见此,若月信不作寒热可生。梢久转为潮热,其证危矣。
自非断欲绝虑食淡,虽圣神不可治也。
瘰先从结喉起者∶紫苏乌药枳壳桔梗柴胡前胡防风羌活独活川芎芍药茯苓大腹皮甘草(各等分)上锉,水煎,食后服。
瘰先从项上起者∶紫苏连翘桔梗枳壳防风柴胡羌活独活白芷当归川芎芍药甘草(各等分)上锉,水煎,食后服。
瘰先从左边起者∶紫苏浓朴当归羌活枳壳桔梗前胡防风川芎芍药萝卜子苏子甘草上锉,水煎,食后服。
瘰先从右边起∶紫苏香附青皮乌药半夏浓朴桔梗茯苓柴胡防风羌活甘草上锉,水煎,食后温服。
人稍壮者宜∶
内消散
治瘰结核。
朱砂血竭(各一钱)斑蝥(去翅足,三分,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分,空心,烧酒调服。一日一服。未破者,三五服立消。已破者,内服此药;外用金头蜈蚣一条,焙研极细末,用麻油一小钟浸三旦夕,搽患处,其疮即肿溃。过一二日肿消,可贴膏药。
疮势大者,二十日痊;小者,十余日可保平复。
琥珀散
治瘰结核,内消神效。
滑石白牵牛(头末。各一两)斑蝥(三钱,去翅足)僵蚕(一两)枳壳(五钱)赤芍柴胡(各五钱)木通连翘(各七钱)琥珀(二钱)黄芩(一两)甘草(三钱)上锉作六剂,水煎服。
斑蝥散
(即神效散。)斑蝥(去翅足,酒炒,净一钱)穿山甲(土炒)僵蚕(去头足酒炒)丁香白丁香苦丁香红小豆磨刀泥(各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五更无根水调服,至未时打下毒物,其形如鼠。后用田中野菊花焙黄色为末,陈醋调,贴疮上。一日一换,七日全安。
赤白丸
治瘰未破。
白矾(三两)朱砂(九钱)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清茶送下。日进三服,药尽即消。
人虚弱者宜∶
益气养荣汤
治怀抱抑郁,瘰流注,或四肢患肿、肉色不变,或日晡发热。或溃不敛。
黄人参白术(炒。各一钱半)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陈皮香附贝母(去心。各一钱)柴胡桔梗(炒)地骨皮甘草(炙。各五分)上锉一剂,水煎食远服。有痰加橘红;胁下刺痛加青皮、木香;午后有热,或头微眩加炒黄柏;脓水清倍参、、当归;女人有郁气,胸膈不利倍香附、贝母;月经不通加牡丹皮、当归。
益气内消散
治瘰并诸瘤结核。
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白术(去芦)青皮(去瓤)陈皮半夏(姜炒)桔梗羌活白芷独活浓朴(姜汁炒。各八钱)防风黄芩乌药香附槟榔(各一两)苏叶(一两半)沉香(二钱)木香人参粉草(各五钱)上锉,水煎温服。服十余剂即消。若再服,照分量制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酒下。
瘰外施之药
神品膏
历年久不愈瘰疮神效。
香油(一斤)官粉(二两半)黄蜡(二两)乳香没药孩儿茶血竭(各四钱)胡椒(六钱。)先将香油熬滴水不散,方下官粉熬成膏,下黄蜡再熬、滴水成珠,离火,方入细药。疮久者,胡椒加半搅匀,入瓷器内收贮,退火毒,油单纸摊贴。每用先将葱须、花椒、艾槐条熬水洗疮,净后贴之。
奇效膏
贴瘰,未破内消,已破则合。
真香油一斤二两大黄六两入油,炸浮滤去渣;慢火下净黄丹半斤,慢火再熬;滴水成珠,下古锻石炒过五钱、乳香四钱、没药四钱、黄蜡二两。成膏,用油单纸摊膏贴。
治瘰鼠疮甚效∶嫩槐条(一斤)蕲艾(四两)川椒(三两净)上三味,用新大炒锅一个盛水满,煎至七分,去渣待温,将所患之疮徐徐洗一炷香,去脓水并甲,用软白布擦待干;至午时,仍将药渣入水一锅,又煎至六分,去渣,照前洗一炷香掺干;待晚,仍将熬洗一炷香。次日,用大蒜瓣切薄片,围疮上,用麦子大艾炷灸蒜上。如痒再灸,以痛为止,渐渐自愈。
乌龙膏
治瘰溃烂久不愈者神效。
木鳖子(带壳炒存性去壳)柏叶(焙)人中血(即乱发烧灰)青龙背(即锅脾面上垢腻)纸钱灰飞罗面(各一钱)上俱为末,用好陈米醋调成膏涂疮上,外用纸贴。
瘰膏
真香油四两象皮三钱,熬热去滓,入黄蜡三钱、官粉一两五钱,离火晾温,入乳香、没药各三钱、孩儿茶一两、龙骨一钱五分、血竭一钱搅匀,以瓷器收贮,任意点之。
马刀疮者,项侧有疮,坚而不溃是也。
柴胡通经汤
柴胡连翘当归尾黄连黄芩牛蒡子三棱(各一钱)桔梗(二两)生甘草(一钱)红花(少许。)上锉,水煎,食后服。忌苦药泄大便。
散肿溃坚汤
治马刀结核硬如石,或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至肩上,或于腋下,皆属手足少阳经;及瘰遍于颊下,或至颊车,坚而不溃,在足阳明所出;或疮已破出水,并皆治之。兼治瘿瘤大如升,久不溃者。
昆布(冷水洗)海藻(微炒)黄柏(酒炒)知母(酒浸)天花粉桔梗(各五钱)连翘三棱(酒浸)莪术(各三钱,酒浸)龙胆草黄连黄芩(酒炒)干葛白芍(酒炒。各三钱)升麻柴胡(各五分)甘草(炙,五钱)归尾(五分)上锉,每一两水二盏,先浸半日,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于卧处伸足在高处,头微低。
每噙一口,作十次咽下。至服毕,根据常安卧,取意在胸中停蓄之意也。另拣半料作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或百五十丸,用此汤留一口送下。
一妇人,瘰后遍身作痒,脉大按而虚,以十全大补加香附治之而愈。大凡溃后,午前痒作气虚,午后痒作血虚,若作风症治之,必死。
一儒者,瘰愈后,体瘦发热,昼夜无定,此足三阴气血俱虚。八珍汤加麦门冬、五味子二十剂愈,又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五味子及六味丸而愈。
[卷之八] 疔疮
疔疮皆生四肢,发黄泡,中或紫黑,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也。其中或紫黑色有条如红丝直上,仓卒之际,急以针于红丝所至处必刺出毒血,然后以蟾酥丹药于刺处涂之。针时以病者知痛出血即好。
否则,红丝入腹攻心,必致危矣。
疔疮者,风邪热毒相搏也。
退疔夺命丹
(专治疔疮。)防风(八分)青皮(七分)羌活(一钱)独活(一钱)黄连(一钱)赤芍(六分)细辛(八分)僵蚕(一钱)蝉蜕(四分)泽兰叶(五分)金银花(七分)甘草节(一钱)独脚莲(七分)紫河车(一名金线重楼,七分。)上锉五钱先服,倍金银花一两,泽兰一两少用叶、生姜十片,同内捣烂,好酒旋热泡之,去渣热服,不饮酒者,水煎亦可,然后用酒水各一半,煎生姜十片。热服出汗,病退减后,再加大黄五钱同煎,热服,以利二三次,去除毒。若有脓,加何首乌、白芷梢;在脚加槟榔、木瓜;要通利加青皮、木香、大黄、栀子、牵牛。
治龙芽一醉饮
治疔疮如神。
龙芽草,五月五日端午采收阴干,将好酒浸,捣取汁,量加乳香、没药、绿豆粉,入汁内同饮,将渣敷疮上。此日不许吃一些茶水,只可饮酒就洗,亦不可用水。
秘传妙方
治误食瘟牛、马、羊肉生出疔疮、疔毒。
用桐油树叶捣烂,绞汁一二碗,顿服,得大泻毒瓦斯乃愈。如冬月无叶,挖取嫩根研水服之,以利二三次为度。
神效丹
(即黑舌丹)治伤寒初起,诸般恶毒、疔疮、发背,一切肿毒、遍身痒痛;又治伤寒咳嗽、鼻涕劳嗽久咳、小儿痘疮黑陷不起、喉痹肿痛;又治蛊毒并破伤风。
朱砂雄黄片脑(各五分)乳香没药轻粉(各三分)血竭(三钱)真蟾酥(一钱)麝香(当门子者二分。)上共为末,用酥油或乳汁为丸,如扁豆大。每一丸,噙化,用好酒嗽咽下。
飞龙夺命丹
治疔疮、脑疽、发背、乳痈、附骨疽、一切无名肿毒、恶疮,服之便有头迹。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皆恶症,乃药中至宝。危者,服之立安。
雄黄(二钱)蟾酥(干者二钱,老酒化开)铜绿乳香没药胆矾寒水石血竭(各三钱)朱砂(一钱,研,为衣)轻粉片脑麝香(当门子者,各五分)蜈蚣(一条,酒浸炙黄去头足)蜗牛(二十个。)上件俱为细末,先将蜗牛连壳研如泥,和药为丸,如绿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面糊丸之。
每服二十丸。用葱白三寸,令病患嚼烂,吐于男左女右手心,将丸药放在内,用无灰热酒三四杯送下。于避风处以衣被盖之,约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热酒三四杯以助药,发热大汗为度。
如重者无汗,再进二丸,汗出即愈。如疔疮走黄过心者,并出汗冷者,难治。病患不能嚼葱者,研烂裹之与服。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忌冷水、黄瓜、茄子、油腻、鸡、鱼肉、湿面,一切发物不可食。
神仙解毒丸
治一切疔疮、发背、鱼口、诸般恶疮、无名肿毒,初发,一服即消。白矾不拘多少,熔化作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丸,用连须葱七八根水煎至二碗送下。汗出立愈。
已成者不伤,未成者即消。
疔疮外施之药
蟾酥丹
用大癞虾膜,以针破眉棱上,手捻出酥,于油纸上或桑叶上,用竹蔑刮下。然后插在背阴处自干取用。蟾酥以白面、黄丹等分拌和丸,如麦粒状,针破患处,以一粒纳之。
类圣散
治一切疔疮恶毒肿痛如神。
川乌草乌苍术细辛白芷薄荷防风甘草(炙,五钱)上为细末,鸡子清调,涂患处留顶。
追毒膏
治诸般恶疮及无名肿毒。
乳香(五分)没药(一钱)儿茶(二钱)血竭(一分)青木香(一钱)广木香(五分)芙蓉叶(四两)白芨(四两)上各为细末,匀在一处,临用时,看疮大小,以生蜜调,涂患处,以绵纸附之。不过三五次即消。
疔毒方
急将毒用针刺破,葱白捣烂敷上,手帕系住,人行五里之时,其疔出。然后用热醋洗净。
一切疔疮,用黄花苗、老葱、蜂蜜共一处捣烂,贴疮即好。
治疔疮方
核桃仁一个、古铜钱一个,二者细嚼,黄酒送下。至重不过二服,其效如神。
小夺命丹
治脑疽及疔疮恶毒、无名肿毒,其效如神。
千头子(即扫帚子)槐花子地丁上三味各等分,水煎,通口温服,加蟾酥尤妙。
铁柱杖
治疔疮、发背、头风。
用草乌头不拘多少,去皮净为末,用葱白去须叶,捣烂为丸,碗豆大,以雄黄为衣,每一丸。
先将葱细嚼,热酒下。或恶心吐三四口,冷水一口止之即卧,以被浓盖汗出为度。
一男子患疔,服夺命丹,汗不止而疮不痛,热不止而便不利,此汗多亡阳、毒瓦斯盛而真气伤矣。
用参、、归、术、芍药、防风、五味子二剂,诸症悉愈,唯以小便不利为忧。余曰∶汗出不宜利小便,汗既止,阳气复而自利矣。仍用前药去防风,加麦门冬,用当归、黄,四剂便行,疮溃而愈。
灸法
治疔疮恶毒。
用大蒜捣烂成膏,涂肿处四围,留露肿顶,以艾炷灸之,以爆为度。如不爆稍则难愈,宜多灸百余壮,无不愈者。
[卷之八] 便毒
便毒,一名跨马痈。此奇经冲任为病,而痈见于厥阴经之分野。其经少血,又名血疝,或先有疳疮而发,或忽然起核疼痛而发,皆热郁血聚而成也。初发宜疏利之即散;成脓后如常用托里内补之药。
便毒是厥阴湿热,因劳倦而发,用射干三寸,以生姜煎,食前服。得行二三次立效。凡射干用开紫花者是。
便毒者,生两腿合缝之间也。归尾白芍金银花天花粉白芷梢(各一钱)木鳖子(十个)僵蚕(二钱)大黄(三钱)芒硝(二钱)穿山甲(三片,土炒。)上锉一剂,好酒二碗煎至一碗,次入硝黄再煎二沸,连药罐露一宿,五更温服,浓盖出汗,利一二次即愈。
神奇散
治便毒鱼口。
穿山甲(三片,土炒)木鳖子(去壳三个)牡蛎大黄(各三钱)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各一钱半)黄蜡(三钱。)上锉一剂,酒、水各半煎,空心服。
斑白散
斑蝥(去翅、足,炒,一钱)白芷(八分)上共为细末,每服六分,空心黄酒送下,即刻立效。
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便毒、下疳悬痈、肿痛作、小便涩滞,或妇人阴癃痒痛,或男子阳挺肿胀、或出脓水。
龙胆草(酒洗炒)泽泻(各一钱半)车前子木通黄芩生地黄(酒拌)归尾(酒洗)山栀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
便毒溃破,即鱼口疮也。大黄(二钱)僵蚕穿山甲(炒成珠)五灵脂(炒。各一钱)金银花(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黄酒送下。
立消散
治鱼口便毒。大虾蟆一个,剥去皮,连肠捣烂,入葱五钱再捣,敷肿处,却用皮覆贴其口。
[卷之八] 下疳
下疳者,阴头肿痛而生疮也。(乃厥阴肝经主病,宜∶)防风独活(各六分)连翘荆芥黄连苍术知母(各七分)黄柏赤芍赤茯苓木通龙胆草(各九分)柴胡(一钱半)甘草梢(三分)上锉一剂,灯草二十四根,水煎,空心热服。如有便毒,量人虚实,加大黄一二钱。
凉血解毒丸
(先服升麻葛根汤发其毒,毒出后,服此丸即愈。不必服轻粉之类。)苦参(八两)黄连(四两)连翘牛蒡子生地黄白芷(各二两)防风石膏(各一两)大黄(二两半)上为末,荆芥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水送下。
下疳外治之药
珍珠散
治下疳疮如神。
枯白矾雄黄珍珠黄柏官粉(过,各等分)上为末,以米泔水洗疮,令净后擦药。
治疳疮
蜗牛(焙干一钱)枯白矾(一钱)上为细末,湿则干掺,干则以香油调,敷上即愈。
治下疳
(并玉茎蚀子也长出来如初,止少元首,就是舌头被人咬去,抹上药也长全有效。)黑铅五钱化开,即投汞二钱五分研不见星,入寒水石三钱五分、真轻粉二钱五分、好硼砂一钱。
共为极细末听用。如遇此患,用葱、艾、花椒熬水洗患处;若怕洗,将汤入瓶内,将龟头向瓶口熏之,止了痛再洗试干,掺上此药。若治舌咬去,先以乳香、没药煎水口噙,止痛后,上药即长也。
洗疳汤
川楝子黄连瓦松花椒艾叶葱根。
上锉各等分,煎水倾入盆内,用青布展洗疮上,立效。
治下疳
用皮硝一碗、乳香、雄黄、孩儿茶各五分,入小坛内,外用干牛粪火煨热坛,其硝自化,熏之,晚上使心口凉为度。
下疳方
抱过鸡卵壳略炒为末、孩儿茶末各一钱,和匀,先用茶洗净,后搽药。
[卷之八] 杨梅疮
杨毒天泡者,风湿热毒也。初起宜
消风散毒散
归尾川芎赤芍生地黄升麻干葛黄芩(各一钱)黄连黄柏连翘防风(各八分)羌活金银花甘草(各五分)蝉蜕(二个)初服加大黄(二钱)、芒硝(一钱半,通利恶物去净后勿用。)上锉一剂,水煎热服。
毒发出宜
二十四味风流饮
防风荆芥连翘白芷稍归尾川芎(上部疮多宜焙用)赤芍黄芩黄连栀子地骨皮五加皮白鲜皮木通(下部疮多宜焙用)木瓜苦参金银花皂角刺薏苡仁蝉蜕僵蚕黄柏白蒺藜甘草土茯苓(白实者三斤),疮痛加羌活、独活;体弱加人参、茯苓,去栀子。
上锉作五十剂,每日服二剂,水煎。忌牛肉、烧酒、盐宣炒过,食则不生癣。
茯苓汤
土茯苓(四两,捣汁)桔梗防风(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五分)上锉,水五碗,煎至三碗,温服。一日服尽。忌茶水诸物,五帖全除。忌铁器。
茯苓糕
治杨梅疮毒。
土茯苓(去粗皮为细末一斤)白蜜(一斤)糯米粉(一斤)三味和匀,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当茶吃,不可饮茶水。
雄黄败毒丸
雄黄朱砂轻粉孩儿茶(各一钱)苦参(一两净末)上为细末,粳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日进二服,口噙绿豆汤。
遗毒为患,宜
香螵汤
治杨梅,筋骨疼痛久不愈者立效。
茜草麻黄乌药细茶鱼螵(三钱,用项麻同炒成珠)槐子(炒)花椒(各五钱)乳香(一钱)上锉一剂,水二钟、姜五片、葱五根,煎至一钟,通口温服,二三帖即愈不发。
通仙五宝散
凡人病过杨梅、天泡、绵花等疮,致成一切难名状之疾;或杨梅疮烂见骨,经年不收口者;或筋骨疼痛,举发无时;或通身疙瘩不消;或手足皱破出血;或通身起皮发靥,好一层起一层;或赤癜、白癜,鹅掌风癣;或皮好骨烂、口臭难当,及年久疮不愈;一切顽疮恶毒并皆治之。
钟乳粉(三分)大丹砂(二分)琥珀(五厘)冰片(五厘)珍珠(二厘半)上为细末,每服五厘,另入飞白霜二分半,炒过合作一服,每一料分作十二帖,每一日用土茯苓一斤,水煎作十二碗,去渣,清晨只用一碗,入药一帖,搅匀温服。其茯苓汤须一日服尽,不可别用汤水并茶,日日如是。服尽一料,至十二日即愈。或有不终剂而愈者。如病重,须再服一料,无不愈也,百发百中。忌鸡、鹅、牛肉、房事,服药完不忌。(此方乃王范泉游广东传来,极真,治杨梅疮乃天下古今第一仙方也,幸宝之宝之!)
西圣复煎丸
治杨梅疮后,肿块经年,破而难愈,以致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此方乃扶沟宝林僧传,殊效。)乳香没药儿茶丁香(焙。各一两)阿魏白花蛇血竭(各四钱,俱为末)白面(炒,一斤)蜂蜜(炼熟,六两)香油(四两,煎熟)枣肉(水煮去皮核)上共一处为末,捣千余下,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土茯苓四两,水四碗煎至二碗,入丸煎化,去渣温服。
茯苓饼
治远近顽疮、烂不敛口并治。
防风人参五加皮白鲜皮当归川芎丁皮木瓜皂角刺海桐皮乳香没药金银花甘草(各一钱)土茯苓(半斤)上共为细末,将药末四两对麦面四两,水和一处作饼,焙干熟用,不拘时。外将细粗末煎作汤饮,以疮好为度。
杨梅天泡愈后,疤痕红黑,用大黄、白矾二味等分同研,擦患处,其痕即去,色亦如旧。
玉脂膏
治杨梅愈后,发出鹅掌风癣起白皮,去一层发一层,久不愈者。
牛油香油油黄蜡(各一两,化开待温入)银朱(一两)官粉(二钱)麝香(五分)以上三味为细末,入油内搅匀,火烤癣令热,将药搽上,再烤再搽即效。
秘方
治杨梅疮。
官粉二钱,入一文钱豆腐,将粉掺于内,重汤煮食,立瘥。
灸法
治杨梅疮。
初起那一个,灸三五壮后不再发。
[卷之八] 疮
疮肿痛者,风热温毒也。荆防败毒(方见痈疽。)
三香膏
治远年近日,一切疮溃烂至骨疼痛。
乳香(二钱)松香(三钱)共为细末,用香油调,用包棕子的箬叶薄者密密刺孔,将药摊其上,用箬叶贴患处,药居中上,用完箬叶盖之,帛扎住,当时止痛生肌。
黄柏散
治疮湿痛及遍身热疮。
黄柏(一两)轻粉(三钱)共为末,用猪胆汁调涂。湿则干掺。
疮膏
并治杖疮。
古锻石枯矾(各二钱)乳香没药血竭(各一钱半)上为细末,用桐油一半、香油一半。先用槐花一合入内煎黑,滤去渣后,入松香三钱煎沸,又滤去渣,入黄蜡五钱熬成膏,滴水不散为度,将药末于内再熬黑色,滴水成珠即好。不问远年、新发疮,先用葱白、防风煎水洗净敷药。其有不平,唾津涂指,捻药成块,填于不平处,用油单纸摊膏贴患处,候疮愈皮老为度。棒疮亦然,神效。
隔纸膏
黄香(研烂)轻粉银朱(各五钱)冰片(半分)上合研极细末,香油调,用油单纸摊,先以针密密刺孔,将药摊于孔上夹于中。每贴以孔口向疮贴。
先将葱头、花椒、细茶煎水洗净疮毒后粘贴,用布带紧扎。夏月一日一换,冬月二日一换一洗。其臭烂不可闻者,不过五贴而愈,神效。
宜忌诸般发物。凡摊药,看疮大小形式摊贴。
贴疮方
治不拘新久疮,并棒疮、疔痂,贴之即效。
花红绢(烧灰,二分)蛾口茧(烧灰,二分)桔矾(一分)珍珠(火煨,三分)血余灰(二分)飞罗白面(一分)官粉(二分)上研细末,用黄蜡二两熔化入药内,好纸摊,神效。
疮方
五倍子炒为末,加百草霜化黄蜡入内,摊隔纸膏贴之愈。
一男子,腿患痈,服克伐之药,亏损元气,不能成脓。余谓托里而溃,大补而敛。若大便燥绪,用十全大补汤加麦门、五味而润。月余仍结,自服润肠丸而泻不止。余用补中益气汤送四神丸,数服而止。
(补中益气汤见补益,四神丸见泄泻。)鸿胪瞿少溪,两生疮,渐至遍身发热、吐痰口干、咽燥盗汗、心烦溺赤、足热日晡益甚、形体日瘦,此肾经虚火也。用六味丸不月,诸症悉愈;三月,疮见平复。(方见痈疽。)
[卷之八] 疥疮
五疥者,干、湿、虫、砂、脓也。(五疥者,由五脏壅毒而发也。)
防风通圣散
治风热疮疥久不愈者。(方见中风。)
仙子散
治遍身疮疥,经年举发者。
威灵仙蔓荆子何首乌荆芥苦参上各等分为细末,每二钱,食前温调服。日进二服。忌发风物。
五疥灵丹
(服此可以除根。)苦参(糯米泔浸,一两)白芷(一俩)白鲜皮(炒,一两)枳壳(麸炒)连翘羌活栀子当归荆芥(各七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滚汤下。
断根方
治未患疮疥之前,用此服之,永不生疮。或已成疮,服此可保。用田螺不拘多少,煮熟,去肠屎取净,用好酒酒酵炒热食之,能除一身之疮疥也,神效。
一扫光
枯白矾(一两)硫黄(七钱)五倍子(炒)花椒(五钱)砒(二分)上为末,用香油煎鸡子令熟,去鸡子不用,只用香油搽疮。
金不换
治血风疮、癣疮、疥疮、虫疮及坐板疮,疥癞等疾,立效。
蛇床子(五钱)大枫子(去壳,五钱)水银(二钱)白锡(一钱)枯白矾(一钱)上各为末,先将锡化开,次入水银研匀不见星,再入末药、地沥青,共捣匀搽疮,宜干些。或无地沥青,腊猪油亦可。
治疥癞瘙痒
先用药水洗,后用熏药被盖熏之。
防风荆芥马鞭草白矾花椒苦参野菊花上锉,水煎频洗。
熏药
苦参(五钱)苍术(一钱)半夏大黄雄黄(各二钱)熟艾叶上为末,分作筒,以熟艾、绵纸卷筒,每一晚被盖熏一筒。
又方
银朱(一钱)雄黄(一钱)木鳖子(一个)好香(一钱)艾(三钱)上为细末,以绵纸卷筒,被盖留头在外熏之,大小便亦要包裹。
治男妇小儿遍身生疥癣,并脚上疯块痛痒不止。硫黄(二钱)蛇床子(二钱)白矾(二钱)水银渣(三钱)上为细末,用生姜汁调,擦患处立已。
治满身生牛皮疥癞∶花椒(一钱)大枫子(去皮,六个)巴豆仁(八个)人言(一钱)雄黄(一钱)艾(一两。)上共为细末,将艾槌熟入药,纸卷作二筒。每晚熏一筒,被盖头露在外。仍要包裹大小便,免伤毒瓦斯。
作瓦二片,阴阳盛药于中,放脚脘下熏。甚者,不过二次愈。
补遗方
祛热搜风饮
治疥及脓泡疮。
苦参金银花(二味为君)柴胡连翘片芩荆芥黄柏(炒)黄连(炒,六味为臣)生地黄薄荷独活枳壳(麸炒)防风(五味为佐)甘草(蜜炙、为使)上锉,水煎,食远热服。
[卷之八] 癣疮
五癣者,湿、顽、风、马、牛也。(疥癣皆血分热燥,以致风毒克于皮肤。浮浅为疥,深沉者为癣。
疥多挟热,癣多挟湿。)
防风通圣散
治癣疥去硝、黄,加浮萍、皂角刺。(方见中风。)
浮萍散
治诸风癣疥、癞疮。
浮萍当归川芎赤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三钱)上锉二剂,葱白二根、豆豉五六十粒,煎至八分,热服出汗。
治干湿癣
雄黄(一钱)斑蝥(七个)轻粉(四分)硫黄(三分)蛇床子(五分)金毛狗脊(五分)寒水石(五分)芒硝(三分)上为末,香油调搽,湿则干掺。
治鹅掌风癣,层层起皮、且痒且痛,用此一洗立愈。
川乌草乌何首乌天花粉赤芍防风荆芥苍术地丁(各一两)艾叶(四两)上锉,煎水,先熏后洗立愈。
又方
治鹅掌风癣。
核桃壳(鲜皮者佳)鹁鸽粪等分,煎水频洗立愈。
又方
用白菀豆一升,入楝子同熬水,早、午、晚洗,每七次立愈。
治鹅掌风并癣
用黑铅不拘多少打成片,熬一炷香时,入绿豆一碗,再煮烂去渣,以水乘热洗数次立效,或搽亦可。
治癣方
用蒜瓣煮水,洗浴展干,再用生桐油搽掺,炭火上炙即愈。
治癣疮方
枯白矾(四钱)潮脑(二钱)为末,用极好醋调起,将癣抓破,搽上即愈。
治癣疮方
雄黄(煨过,六钱)川撞树皮(一两)白蔹(一两)上为细末,用无根水调,在饮锅上顿,以赤色为度,癣疮不可抓破。忌七八日不可见水,神效。
上用小瓷器罐一个,用盐泥封,置雄黄在内,用灯盏盖定,用铁线缚紧,周遭以木、炭、泥固完封口,慢火过半炷香,黄升盏上取用。
[卷之八] 秃疮
防风通圣散
治癞头疮,用本方为末,酒浸焙干凡三次,食后白汤调服,日三服,至头有汗效。
(方见中风。)小儿头生白秃疮。
陀僧散
鹁鸽粪(一两,炒,研末用五钱)密陀僧(五钱)硫黄(一钱)花椒(五钱)人言(半分)上为细末,香油渣调搽患处,晚间洗去。
治男妇小儿头生白秃疮
(胡前溪传。)公鸡屎(晒干半升,能去病根)人言(一钱,火过杀虫)塘中黑泥(晒干筛过二两,杀虫)蛇床子(五钱,杀虫)白矾(三钱,止痒)硫黄(五钱,杀虫)五倍子(炒五钱)上为细末,先用鸡子二个,香油煎饼热贴在头上,引出虫去尽,用白矾、倍子煎水洗一次,后用香油调前药搽头上。一日搽一次,搽过六七日即愈。
扫雪膏
治小儿秃疮。
松树浓皮(烧灰三两)黄丹(水飞一两)寒水石(细研一两)枯矾黄连大黄(各五钱)白胶香(熬飞顽石上二两)轻粉(一分)上为细末,熟熬油调敷疮上。须先洗净疮痂后敷药。
治秃疮、清水疮、薄皮疮、羊须子疮。槐枝不拘多少,截四指长,用真香油放锅内,浸过槐枝为止熬数沸,将槐枝拿出一根掐两截,看内渣黑色,通去槐枝,加黄些须入油搽之。
治秃疮
用花椒、艾熬滚汤放深盆内,将秃疮倒放熬汤泡浸。如汤冷再换。将疮甲洗净,用枯矾、黄丹、葱汁、蜂蜜调搽包住,不许见风。
[卷之八] 癜风
白癜紫癜一般风,附子硫黄最有功,姜汁调匀茄蒂搽,但患痒处并无踪。
上将粗布搽洗患处令净,以茄蒂蘸擦之。一说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
追风丸
治白癜风。
何首乌荆芥苍术(米泔浸)苦参(各等分)上为末,用好大肥皂去皮弦锉碎,煮汁滤去渣,入面少许,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清茶送下。
忌一切动风之物。
治汗斑
用密陀僧为细末,以隔年酽醋调搽斑上,随手而愈。
治黑白癜风
硫黄(一钱)密陀僧(一钱)信(六分)以上三味俱为细末,用隔年陈醋调和擦之,一二次即愈。晚间搽上,次早洗去。
[卷之八] 疠风
风者,天刑之疾。阴阳肃杀之气砭人肌肤、伤人肢体,初起白屑云头紫黑疙瘩、流脓;甚者,鼻崩肉陷,致死危矣。初见云头皮木就当施治。患者屏绝欲情、清淡饮食,十活一二,否则难治。
通天再造饮
郁金(五钱)皂角刺(黑大者)大黄(煨。各一两)白牵牛(头尾六钱,半生半炒)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日未出时,无灰酒送下,面东服之。当日必利下恶物,或臭不可近,或虫或脓如虫。口黑色,乃是多年;赤色,乃是近者。数日后,又进一服,无虫乃止。
洗大风方
地骨皮苦参荆芥细辛防风苍耳子上锉片,水煎熏洗遍身,血出为效。如洗,务要宽汤浸洗良久方佳,多洗数次为妙。
灸法
治大风断根方。于大母指筋骨缝间约半寸,灸三炷香,以出毒瓦斯。
[卷之八] 诸疮
防风通圣散
治诸疮肿毒神效。(方见中风。)
隔蒜灸法
治一切恶疮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知痛而止。
其毒随火而散。盖火有畅达之义,此从治之法也,大有回生之验。用大蒜头切三文钱浓,安疮头上,用艾壮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败,大势不能为害。如疮大,用大蒜捣烂摊疮上,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如不痛或不作脓,不起发或阴毒痛,更宜多灸。灸而仍不痛、不作脓者不治,此气血虚也。
葱熨法
治虚怯人患肿块,或痛或不痛,或风袭于经络、肢体疼痛,或四肢筋挛骨痛;又治流注、跌扑损伤肿痛、棒打刺痛及妇人吹乳、阴症腹痛、手足厥冷并治。
用葱头细切杵烂,炒热敷患处,冷则易之再熨,肿痛即止,如神。
豆豉饼
治疮疡肿硬不溃及溃而不敛,并一切顽疮恶疮。
用江西豆豉为末,以唾调作饼子三文钱浓,置患处上,将艾壮灸之,干则易之。如疮势大及发背,用水漱口水调作饼,覆患处,以艾铺饼上灸之。如未成即消,已成即败,其毒势易愈。如不效者,气血虚也。
一切无名肿毒
洪宝丹
治一切肿毒,败血消肿,及汤烫火烧、金疮打扑,血出不止并效。
天花粉(三两)白芷(二两)赤芍(二两)郁金(一两)上为末,热毒用茶调,冷用酒调,涂患处。衄血不止,冷水调涂颈项上。此药最绝血路。
三白散
治一切肿毒、诸疮疼痛。
白芨(一两)白蔹(一两)白矾(,五钱)上为细末,用时入药于水碗中即沉底,外用桑皮纸托水搭于患处。热则再易。连搭连易,直待其肿处冰冷,将药敷上,立时即消。
千金消毒散
治一切恶疮、无名肿毒、发背疔疮、便毒初发,脉洪数弦实、肿甚欲作脓者。
连翘黄连赤芍(各一钱)归尾(一两)金银花(一两)皂角刺牡蛎大黄天花粉芒硝(各三钱。)上锉,酒、水各半煎服。
祛毒汤
治一切无名肿毒、疼痛初起神效。
贝母穿山甲(土炒成珠)僵蚕(各一钱)大黄(三钱,半生半熟)上锉作剂,水煎热,用好生酒一盏搅匀,空心热服。渣再煎服,以利为度。
一切恶疮洗法∶
洗毒汤
治一切恶疮疥癞。
地肤子(即扫帚子)用升半煎汤频浴,数次渐愈。
涤法
洗诸般恶毒。
艾叶细茶葱白桃柳枝花椒。
上锉,水煎,入盐少许,频洗。
[卷之八] 杖疮
★杖后,即饮童便和酒一钟,以免血攻心;再用热豆腐铺在杖紫色处,其气如蒸,其腐即紫,复易之。
须得紫血散尽,转淡红色为度。
又方
用凤仙花科连根带叶捣烂涂患处,如干,又涂。一夜血散即愈。如冬月无鲜的,秋间收起阴干的为末,水调涂搽上亦效。一名金凤花。
又方
并打伤皮不破内损者,用萝卜捣烂奄之。
又方
用猪胆汁涂之亦好。
又方
用绿豆粉微炒、鸡子清调涂上。
又方
用隔年风化锻石不拘多少,取新汲水一碗,银簪子顺搅千余下如膏,鹅翎刷上患处即佳。
乌龙解毒散
(以杖之后服此。)如人受杖责,不拘轻重,致于伏不能起动者,及疔甲烂肉连腿肿、面青、疼痛难忍、昼夜无眠、浑身憎寒壮热、神魂惊怖,此药可治,实时可止疼痛,善能动履及疔甲痛肿,其效如神。
用木耳四两,入净沙锅内炒焦存性为末。每服五钱,热黄酒一碗调服。服药后,坐待少时,其药力行开至杖疮上,从肉里面往外透,如针刺痒甚,不时流血水。或以药水洗净,粘贴膏药,其杖处疼痛肿硬次日即消。
散破殴斑痕方
用热麻油、黄酒各二碗,同煎数沸服。服毕,卧火烧热地上一夜,疼止消肿无痕。
有打伤人者,仇家阴令术士以此治之,次日验,即无一毫伤痕。
散救法方
土鳖(一个,瓦上焙干为末)沉香末(二分)银朱(五分)上三味为末,合一处。刑后,随用好酒温调服,消肿去毒止疼神效。隔宿不用。
退血止疼痛饮
治杖后肿,瘀血不散,血气攻心,或憎寒壮热。
归尾赤芍生地黄白芷防风荆芥羌活连翘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薄荷枳壳桔梗知母石膏车前甘草上锉剂,水煎温服。
生血补气汤
治杖后溃烂久不愈者。
人参白术(炒)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陈皮香附贝母(各等分)桔梗甘草(二味减半)上锉剂,水煎服。寒热往来,加柴胡、地骨皮;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脓清加黄;脓多加川芎;肥肉迟生,加白蔹、肉桂。
棒疮疔甲膏药
止疼痛、收血水、消肿、去疔甲。
乳香没药孩儿茶雄黄(各三钱)轻粉(一钱)官粉(一两)黄蜡(一两)先将猪脂入锅炼出油冷定,却将诸药研成细末,入油搅匀,随将黄蜡化开投入一处,又搅匀,用油单纸摊成膏药贴患处,量大小贴之。极能去疔甲、收脓水、消肿止痛。(内宜用木耳散。)先用此药水洗,好的便快。防风、荆芥、苦参、各等分,煎水洗。
生肌散
(用前药水洗后,掺药。)乳香没药孩儿茶各等分为细末掺上,即止痛生肌。
去疔甲方
用鸡子清加麝香少许,银簪打成稀水,照疔甲处轻轻用簪子尖点上,上不多时,其疔甲化烂取去,上散药,外贴膏药。一日一换。化尽死肉之后,三四日换一次,不数日如初。
郁金膏
贴一切肿毒杖疮。
生猪脂(熬去渣净油一斤)郁金(四两)生地黄(忌犯铁器)咀片入猪油内煎枯,去药渣,又入净黄蜡半斤化开,又入好潮脑一两,瓷罐收入。每用一两,加官粉二钱,熔化搅匀,摊油单纸上贴之。
英雄丸
乳香没药密陀僧自然铜(烧红淬二次)地龙(即蚯蚓,焙干)木鳖子(去壳)花椒(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一丸,以酒化下。或临刑方用,打不觉痛,任打,血不浸心,妙不可言。
[卷之八] 折伤
折伤者,多有瘀血凝滞也。(宜用童便、黄酒各一钟和而温服,最能散瘀消滞,效。)
通导散
治跌扑伤损极重,大小便不通,乃瘀血不散、肚腹膨胀、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先服此药打下死血、瘀血,然后方可服补损药。不可用酒,饮愈不通矣。亦量人虚实而用。
大黄芒硝枳壳(各二钱)浓朴当归陈皮木通红花苏木(各一钱)甘草上锉一剂,水煎热服,以利为度。唯孕妇、小儿勿服。
麦斗散
治跌扑骨折,用药一厘,黄酒调下。如重车行千里之候,其骨接之有声。初跌之时整调如旧对住,绵衣盖之,勿令见风,方服药、休移动。端午制,忌妇人鸡犬等物。(孙都督传。)土鳖(一个,新瓦上焙干)巴豆(一个,去壳)半夏(一个,生用)乳香(半分)没药(半分)自然铜(火烧七次,醋淬七次,用些须)上为细末,每服一厘,黄酒送下。不可多用,多则补得高起。神效。
天灵散
天灵盖用柴火烧存性为末,每二钱,黄酒,神效。
按骨效方
山栀(生为末五分)飞罗面(三钱),姜汁调和搽患处,一夜,皮肉青黑是其验也。一方治跌扑伤损,逆气作肿,痛不可忍者,用栀、白面为末,井水调搽,干则扫去,即效。
接骨膏
当归(七钱半)川芎(五钱)乳香(二钱半)没药(五钱)广木香(一钱)川乌(四钱,煨)黄香(六钱)古钱(三钱,火煨酒淬七次)骨碎补(五钱)香油(一两五钱)上先将各药为末,和油成膏,用油纸摊贴患处。如骨碎筋断,用此复续如初。
白膏药
治跌打或刀斧所伤,候血尽,用葱、花椒煎水,将患处洗净拭干敷药,不必包裹,其效如神。
白芨(一两)猪脂油(六两)芸香(四两)樟脑(四两)轻粉乳香没药孩儿茶(各二钱)片脑(五分。)上各为末,将油铜锅化开,先下白芨,次下芸香、樟脑、儿茶,一二时取出离火,方下乳香没药,候冷又下片脑、轻粉。此方不但生肌,凡疮毒皆可贴之。膏成,将瓷罐内盛之,每用油纸摊贴患处。
接骨散
治跌打损伤。能接筋续骨。用窝苣子不拘多少,微炒研细末,每服二三钱,同好酒调服。
接骨方
白蒺藜炒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被盖汗出即愈。
神效葱熨法
治跌扑伤损。用葱白细切,杵烂烧热敷患处。如冷易之,肿痛即止。其效如神。
人坠马,腹内作痛,饮酒数杯,翌早,大便自下瘀血即安。此元气充实,挟酒势而行散。
一男子坠马,腹有瘀血,服药下之,致发热、盗汗、自汗、脉浮涩。予以为重剂过伤气血所致,投以十全大补汤益甚,时或谵语,此药力未及而然也。以前药加炮附子五分,服之即睡,觉来顿安,再剂而安。
[卷之八] 金疮
热粘皮
治金疮出血不止。
龙骨(,三钱)五倍子(二两,半生半炒)白矾(半生半枯。各一两)没药乳香(各二钱)无名异(一两。)上共为末,干掺患处。不作脓、不怕风、立时止血、住痛、生肌,如神。
军中一捻金
治金疮伤破出血并狗咬。要端午日制。矿锻石不拘多少炒研、生韭菜连根同捣作饼,阴干为末掺上,止血生肌。
出箭方
花蕊石,其形似硫黄,出在陕西,有白斑点者,一味火七次,为细末,撒在伤处周遭,箭头即出。
止痛生肌散
治刀斧伤、出血不止。
乳香没药儿茶象皮(炒)龙骨(水飞)石膏(,水飞)黄丹三七上八味各等分,共为细末用之。
金疮出血不止,用楮树叶为末,搽上血即止。
梁阁老侄,金疮肿痛,出血不止,寒热口干,此气虚血无所附而血不归经也。用补中益气汤、五味、麦门主之,阳气复而愈。(方见痈疽。)
[卷之八] 破伤风
破伤风症,河间云∶风者,善行数变,入脏甚速,死生在反掌之间,宜急分表里虚实而用之。
破伤风,邪在表者,则筋脉拘急、时或寒热、筋惕搐搦、脉浮弦也,宜散之。
羌活防风汤
治破伤风,邪初在表者,急服此药以解之。稍迟,则邪入于里,与药不相合矣。
羌活防风甘草川芎本当归白芍(各一钱)地榆细辛(各五分。)上锉一剂,水煎食服。
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者,则头微汗、身无汗也,宜和之。
羌活汤
治破伤风在半表半里,急服此汤。稍缓,邪入于里,不宜用。
羌活菊花麻黄川芎石膏防风前胡黄芩细辛甘草枳壳白茯苓荆芥子(各五分)薄荷白芷(各二分半)上锉一剂,水煎服。
破伤风,邪传入里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筋惕搐搦、痰涎壅盛、胸腹满闷、便溺闭赤、时或出血、脉洪数而弦也,(宜导之)。
大芎黄汤
治破伤风在里,宜疏导,急服此药。
川芎羌活黄芩大黄(各三钱)上锉一剂,水煎温服,脏腑通和为度。
一人斗殴,眉棱被打破伤风,头面肿大发热。以九味羌活汤热服取汗,外用杏仁捣烂,入白面少许,新汲水调敷疮上,肿消热退而已。
金刀如圣散
治破伤风。
苍术(八钱)白芷川芎细辛麻黄(各五钱)川乌(炮)草乌(炮各四钱)薄荷(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热黄酒调服,盖覆,遍身汗出有验。如治痛风,加滴乳香一钱。
玉真膏
治破伤风及金刃伤、打扑伤损、并癫狗咬伤,能定痛生肌。
天南星(为防风所制,服之不麻人)防风(各等分)上为末,破伤风以药敷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一钱。如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用药一钱,童便调下。
★打伤欲死,但心头微温,以童便灌下二钱,并进二服。
★癫狗咬破,先口噙浆水洗净,用绵拭干贴药,更不再发,无脓大有功。
一方
治破伤风。
槐子一合炒,好黄酒一碗煎八分,热服,汗出为愈。
一方
治破伤风。
用野苏子半生半炒为末,炼蜜丸如指头大。每服一丸,热黄酒下。
破伤风外治之法治跌打破头面及刀伤破手足大口血流不止∶沥青(即松香)不拘多少,碾为细末,将伤破疮口用手捏凑一处,以用药末浓敷上,将净布扎住。不怕风、不惧水,旬日即痊。
治破伤风
甘草,甘遂各等分,研成末,将蜂蜜并隔年老葱头共捣一块,将疮甲揭起,微将麝香先撒于上,然后搭药在上,点香至四寸,浑身汗出即愈。
灸法
治破伤风及癫狗咬伤,此方最易而神效。
用核桃壳半边,内填稠人粪满,仍用槐白皮亲扣伤处,用艾灸桃核上。灸之,若遍身汗出,其人大困即愈。若远年,只在疮上灸之亦愈。
[卷之八] 汤火
治汤火伤
蛤蜊壳不拘多少,炙焦黄色,研细末。用生香油调膏敷之。
一方
以蜜调敷之,疼立止,不脓不痂效。
治汤火伤
用桐油二分、水一分,搅令匀,调入黄丹、石膏末敷之效。
黄白散
用榆树根白皮为细末一两、黄丹二钱,搅匀。看疮大小,用井水花调匀敷患处。若干,再以凉水敷之。不唯止痛,三五日即痊。或人家失火烧了牲畜,照患处涂之。须臾,流水出可治;不流水,是烧得太重,不可治也。然人彼烧亦同此断。
汤火疮方
槐子烧灰为末,香油调上即好。用槐皮炒,为末,香油调上亦好。
一男子火伤,两臂痛、大小便不利,此火毒传于下焦。用生地黄、当归、芍药、黄连、木通、山栀、赤茯苓、甘草,一剂便清利,其痛亦止。乃以四物、参、、白芷、甘草,而坏肉去;又数剂而新肉生。
一男子,因醉被热汤伤腿,溃烂发热、作渴饮水、脉洪数而有力,此火毒为患。用生地黄、当归、芩、连、木通、葛根、甘草十余剂,诸症渐退;却用生、川芎、当、芍、炙草、白芷、木瓜,新肉将完。
因劳忽寒热,此气血虚而然也。仍用参之药而五味、酸枣而安。又月余而疮痊。
一人夜间回禄,烟熏致死者,以萝卜汁灌之即苏。
[卷之八] 虫兽
★狗咬伤。杏仁、甘草,口嚼搭伤处;又宜银杏涂伤处;又宜蓖麻子五十粒去壳,以井花水研成膏,先盐水洗伤处,后敷此药。
★癫狗咬伤。用斑蝥七个,去翅足为末,酒调服。于小便桶内见尿沫似狗形者为效。如无,再服,须六七次,无狗形亦不再发,甚效。又宜以斑蝥去翅,用糯米一撮(同炒黄去米,将斑蝥研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七丸,温酒下。又以番木鳖(即马前子)磨水吃,即看脑顶上有红头发,急宜摘去。
又宜用艾灸蒜切片一二七炷、五倍子末撒上包住,勿见风。
★蛇咬伤。用雄黄五钱、五灵脂一两,共为末;每服二钱,好酒调服。仍敷患处良久,再进一服。
又宜贝母去心,好酒服。又宜白芷为末,麦门冬汤调服立愈。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其药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黑如睛,味酸;用藤叶捣汁,酒调,随量服之,用渣搭伤处立愈。
又方
治蛇咬。食蒜饮酒,更用蒜捣烂涂患处,加艾于蒜上灸之,其毒自解。凡毒虫伤并效。
一蝎螫伤。
妙化丹
治螫蝎蛇伤,宜端午日制,忌妇人、鸡、犬冲之。
乳香没药轻粉海螵蛸雄黄(各五钱)硫黄(二分)上为细末,左边被伤点左眼,右边被伤点右眼,立刻神效。
六神散
治蝎螫疼痛不可忍者。
川乌草乌南星半夏香白芷九节菖蒲(各等分)上为末,每用少许。先以涎唾抹伤处,即将此药搽之立止,神效。
★蜘蛛咬成疮。用雄黄一钱、麝香半分,为末,用蓼兰汁和,涂疮上。如无蓼汁,以青黛五分入水内和,涂之立愈。
治蝎螫方
川乌草乌野狼毒半夏南星雄黄胆矾(各三钱)上共为细末,五月五日午时,以醋调丸,如鼠粪大,涂患处立愈。
一臭虫方
用荞麦秸熬水淋,其虫即死。
蝉花散
治夏月犬伤,蛆虫极盛,臭恶不可近者。晋州吴推官佃客,五月收麦,用骡车搬载,一小引头被一骡跑倒,又咬破二、三处,痛楚不可忍。五七日,脓水臭恶难近,又蛆蝇极盛不能救,无如之何,卧于大门外车房中。偶一化饭道人见之,云我有一方,用之殊效,我传与汝,修合服之,蛆皆化水而出,蝇亦不敢近;又以寒水石水敷之,旬日良愈。众以为神,故录之。
蝉蜕青黛(各五钱)蛇退(一两,烧存性)华阴细辛(一钱五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黄酒送下。
[卷之八] 中毒
人为百毒所中伤,其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又曰∶洪大而迟者生,微细而数者死。
大凡百毒所中,用甘草、绿豆水煎服之,能解百毒。
又方
不问一切诸毒,急宜多灌香油无虑。
解毒丹
治砒毒。若饮食中者易治,酒中得者难治。若在胸中作楚,可吐,急用胆矾三分研水灌之即吐。若在腹中,宜下,后服此。
黄丹水粉青黛焰硝绿豆粉(各等分)上为细末,以小蓝按水调下。腹痛倍黄丹、豆粉,井花水调下。
解砒毒神方
用江西豆豉一两、干蚯蚓一两为末,凉水调服,不拘多少,立效。又宜用黄连煮水,取汁去渣熬成膏,用黑牛胆停对加蜜少许,调稠得所,入瓷瓶内。每用凉水化下,入口即活,虽不言,但心口动者,还治得。又宜硫黄四钱、绿豆粉五钱,共为末,冷水调服,缓缓服之。冬月温水服。如肚痛,再加一服。待不痛,用鸡毛探吐。吐后,用温温稀粥啜下。四五日不可食饭。
误吞木屑,抢喉不下,死在须臾,用铁斧磨水灌下即效。
误吞铜钱、铜物,多食核桃、或荸荠,其铜自烂。
误吞针,蚕豆煮热,同韭菜吃下,针同菜从大便而出。
误吞水蛭,宜食蜜即化为水。又宜用田泥作丸,如樱桃大,每一丸,白水下,水蛭即抱泥同下。一方用浓茶多服亦效。
误吞金银铜钱等物不能化者,以砂仁浓煎汤服之,其物自下。
白衣丸
治男、妇、小儿误吞麦芒、针刺、铜钱、杂鱼等骨哽在喉中及喉闭肿痛,死在须臾。
乌贼鱼骨白茯苓砂仁山豆根甘草僵蚕(各五钱)管仲(一两五钱)硼砂麝香珍珠象牙脑子(各少许)上为细末,飞罗白面打糊丸,如梧桐子大,用蚌粉为衣,阴干。每用二丸,冷水浸化,频频咽服。又将一丸口噙化尤妙。
治误食粉毒
用伏龙肝水为末,百草霜为衣;淋秆灰水送下即解。
一男子,偶然低头往暗处藏身,不言亦不答,以饮食俱背人窃食,人见之则食不下。诸人以为中邪,用三牲祭之,其物经宿,乃妻食之,病亦如是。诸医莫识。余思必中鼠涎,盖鼠有大毒,用吴茱萸塞入猫口,以猫涎自出,将茱萸令夫妇服之,悉愈。
一药室家人,正锉药,忽仆地,不省人事,诸人以为中风痰厥,乃讯于余。余曰∶此非病也,必药气熏蒸中于药毒,令与甘草煎汤灌之立醒。
一妇人,将烧酒贮在锡壶内,经旬取服,止饮一小钟,即醉闷不省,众莫识其症。余曰∶此中铅毒也。
令以陈土搅水澄清,入甘草煎汤灌之即醒。
[卷之八] 骨鲠
神仙钓骨丹
治诸骨鲠喉,其骨自随药带下或吐出,如神。
朱砂丁香(各一钱)血竭磁石龙骨(各五钱)上为细末,黄蜡三钱为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香油煎好醋吞下。如要吐,用矮荷煎好醋吃,后用浓茶任服。如无矮荷,以桐油代之。
治诸骨鲠喉
以象牙末吹之妙。又宜将狗倒吊起,涎出碗盛,以徐徐咽下,其骨化水,如神。又宜灯芯,以竹筒填满,火烧过,取灯芯灰,用米糖化开灌下,勿犯牙。
治骨鲠
白饴粉大口嚼咽即下。又宜硼砂大块者,水洗净,日夜噙化咽,其骨自软。
治鸡骨焦骨鲠
用霜梅肉捶成指大,作丸子,将绵裹,用线穿在肉,冷茶送下,扯住线头在手,一呕即出。又宜用胡荽略擂,拌醋并渣咽下即下。
[卷之八] 五绝
五绝病者,一曰自缢死,气已绝;二曰墙壁屋崩坠压死,气已绝;三曰溺水死,气已绝;四曰魇死,气已绝;五曰产乳死,气已绝。并可救治,又治卒然死,并中风不省人事等症。半夏为末,如黄豆大吹入鼻中即活,心头温者,一日可治。
★自缢死者,自旦至暮,虽已冷可治;自暮至旦则难治。此阴气盛故也。然夏月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可治之。当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挽其发,常令弦急,勿使纵缓;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摩动之;一人摩将臂胫屈伸之。若已僵直,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少顷,虽得气从口出,呼吸眼开,仍按莫置,亦勿劳之。须臾可治,以温饮粥灌之,更令两人以管吹两耳,此法最效。
★自缢者,切不可割断绳。宜以膝盖或用手浓裹衣物紧顶谷道,抱起解绳放下,揉其项痕,搐鼻及吹其两耳,待其气回,方可放手。若便泄气,则不救矣。
★自缢死者,宜从容安定心神,徐徐解下,慎勿割断绳抱取。心下犹温者,刺鸡冠血滴口中即活。
男用雌、女用雄。一方鸡屎白如枣大,酒半盏和,灌吸鼻中尤妙。千金方以兰汁灌之,余法同上。
卒堕压倒打死,心头温者,皆可救。将本人如僧打坐,令一人将其头发控放低,用半夏末吹入鼻中。
如活,却以生姜汁、清油搅匀灌之。
★救溺死方,取灶中灰两担埋之,从头至足,水出七孔即活。
★溺水者,放大凳上卧着,将脚后凳站起二砖,却蘸盐擦脐中,待其水自流出,切不可倒流,水出此数等。但心头微热者,皆可救治。又方,溺水死者,过一宿尚活。捣皂角为末,绵裹纳下部,须臾,水出即活。一方,急解死人衣带,艾灸脐中即活。
★救鬼魇死不省并中恶者。皂角为末,如绿豆大许,吹入鼻中即嚏,则气通而活。
★魇死,不得近前唤,但痛咬其脚跟及唾其面。不省者,移动些少卧处,徐徐唤之。原有灯则存,无灯则不可点灯。用皂角末吹两鼻则活。
★卧忽不语,勿以火照之杀人。但以痛啮大拇指甲际而唾其面则活。取韭菜汁吹鼻孔,冬月用韭菜根捣汁灌口中。
★卒魇,用雄黄末吹鼻孔中即活。
★从高处堕下,瘀血中心欲死。淡豆豉一盏,水煎去渣服。若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掰开口以热小便灌之。
★救冬月堕水冻死,凡四肢冷、口不能言,只有微气者,不可便以火炙。用布袋盛热灰放在心头,冷即换热者。待眼开,却用温酒或姜汤灌之。
★救挟暑死,不可使冷水,冷之即死。宜用温汤常摩洗其心腹间。如途路,急切用路上热土置脐间,令人便尿其脐中即活。一用路上热土、大蒜等分,捣研水调去渣浸饮之即活。
[卷之八] 膏药
彰德府、赵王府秘传。
万病无忧膏
治风寒湿气所致,跌扑闪挫伤损,一切疼痛,皆贴患处。心腹痛,俱贴患处,哮吼喘嗽,贴背心;泻痢,贴脐上;头痛、眼痛,贴太阳穴。及治一切无名肿毒、痈疽发背、疔疮疖毒、流注湿毒、疮,初觉痛痒便贴患处即消;已成,亦能止痛箍脓、长肉生肌。百发百中,其功不能尽述。
川乌草乌大黄(各六钱)当归赤芍白芷连翘白蔹白芨乌药官桂木鳖子(各八钱)槐桃柳桑枣枝(各四钱)加苦参、皂角(各五钱)上锉剂,用真香油二斤浸药一宿,用火熬至药焦色,以生绢滤去渣不用,将油再熬一滚,入飞过黄丹十二两炒过,陆续下,槐柳棍搅不住手,滴水成珠为度。离火,吹入乳香、没药末各四钱,搅匀收贮,退火毒听用。一方加苏合香二钱尤妙。
万应紫金膏
治跌扑伤损、手足肩背并寒湿香港脚风毒,痛不可忍。
沥青(二斤半)威灵仙(二两)蓖麻子(一百粒,去壳研)木鳖子(二十八个,去壳研烂)乳香(一两,笋箬炙为末)没药(一两,为末)黄蜡(二两)生姜(一斤,捣汁一碗)麻油(夏二两,春秋三两,冬四两,先同灵仙熬,去渣,滴水不散为度。)上将沥青研末,同二汁下锅熬化,看二汁尽时,却起火,桃柳条不住手搅匀,却入前灵仙油同熬,再下木鳖子、蓖麻子捣匀入内搅,又下乳没、黄蜡再搅,即成膏矣。每用好浓绢纸摊贴,先将姜擦患处,后粘贴,即用烘热鞋底熨之。泻痢贴丹田;咳嗽、吐血贴背心;心疼贴心上;风损贴患处。
海仙膏
治风损诸疮、痈疽肿毒并效。
赤葛苦参(各等分)上二味锉片,用香油浸过,煎至焦枯滤去滓,秤香油一斤净,再煎沸,徐徐入密陀僧、水粉各四两。
千捶膏
用松香(明净者,不拘多少为末)蓖麻子仁,同入石臼内捣烂成膏。如稀,则加松香;如稠,则加麻仁。须要稀稠得所,取出入水中,扯拔数次,再入乳香、没药、血竭、孩儿茶,各为末少许。
顽疮加轻粉、龙骨,再扯令匀,瓷器收贮。每用时,重汤化开,绵帛摊上贴患处神效。
[卷之八] 通治
尹蓬头祖师秘传混元丹
专治大人、小儿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小儿百病随后引用之。
诗曰∶百花未放此花先,修合成丹号混元;能除腹内诸般疾,安神定志最延年;婴儿胎毒惊风症,疳积泻痢呕痰涎;立奏奇功真可羡,老无风疾少无癫。
又曰∶乘鹤西风出华州,袖藏千载混元球;红铅黑汞东西产,白雪黄芽次第收;孔子泣麟周道否,卞和识玉楚王休;药中消息谁人会,脱却红尘自在游。
混元衣(干者二钱,按中央)梅花(三钱,按北方明白雪解痘元方一两)辰砂(甘草一两水煮,过半日,一两研细为衣,按西方,去甘草)甘松(四钱,去毛,按秋金)滑石(六两,牡丹皮二两煎水,去丹皮用汁煮干为度,按北方粉草一两,去皮,按东方)莪术(三钱,火煨过,按东方)宿砂(三钱,去皮,按西方)益智仁(六钱,去壳,按西方)人参(一钱,去芦,按东方)木香(一钱,按东方)黄(一钱,按西方)山药(二钱五分,按北方,姜汁炒)香附(一两,按东方)桔梗(去芦,一钱,按东方)白茯苓(二钱五分,去皮,按北方)白茯神(二钱五分,去皮木,按北方)远志(一钱五分,甘草水泡去心)麝香(三分,按中央)丑玄(三分,按中央)空个玄(一钱,按西方)金箔(二帖为末,按西方)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量人大小加减丸数用之。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姜汤研下,宜出汗。伤寒夹惊发热,葱姜汤研下,宜出汗。停食呕吐、大便酸臭腹胀,姜汤下。赤白痢,里急后重,陈仓米汤下。大便去血,槐花、陈仓米汤下。小便不通,车前子汤下。夜出盗汗,浮小麦汤下。发热,金钱薄荷汤下。痘疹不出,升麻汤下。积聚腹痛,姜汤下。喘急咳嗽,麻黄杏仁汤下。疝气偏坠,小茴、大茴汤下。虫痛,苦楝根皮汤下。急惊搐搦,薄荷汤下。夜喘不止,灯芯灰汤下。慢惊,人参白术汤下。
诸病后,无精神、少气力、不思饮食,姜枣汤下。胎寒,手足冷、口气凉、腹痛肠鸣,姜葱下。面目四肢浮肿面黄,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姜皮汤下(即五皮散。)疟疾,槐、柳枝各五寸、姜三片煎熟一宿,五更温热送下。疳热身瘦、肚大、手足细、大便或淋或泄、小水如泔,陈仓米汤下。
敕封通微显化真人(即赤脚张三峰神仙所授。)
神仙万亿丸
朱砂(透明镜面者佳)巴豆(去壳并心膜)寒食面(于清明前一日名寒食,用白面不拘多少,好酒和面一块包细干面在内,蒸熟听用。)上各五钱,先将朱砂研细,以入巴豆,又研极细,却将寒食面去包皮取内细面,用好酒打成膏蒸熟入药内,仍又同研百余下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丸,看人大小,加减用之。各随症用引于后∶感冒风寒发热,姜葱煎汤下,出汗;内伤饮食生冷,茶下;心痛,艾醋汤下;腹痛,淡姜汤下;霍乱吐泻,姜汤下;赤痢,茶清下;白痢,姜汤下;赤白痢疾,姜茶汤下;疟疾作寒,姜汤下;心膨胀,姜汤下;伏暑伤寒,冷水下;诸虫作痛,苦楝根皮汤下;小便不通,灯芯汤下;积聚发热,茶清下,大便闭结,茶清下;急慢惊风,薄荷汤下;咳嗽痰喘,姜汤下。
神应救苦丹
治诸风百毒如神。
大川乌(略炮)肥草乌(略炮)苍术青皮(去瓤)生地黄西芎枳壳(麸炒)白芍(各五钱)五灵脂(二两)上共为细末,酒打糊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热酒送下,汗出即效。若为小丸亦可。
不饮酒者,冬月热水下。一治头风肿痛、心腹痛、脚跟痛、疝气痛、手背痛、遍身骨节痛、破伤风痛、棒疮痛、痈疽发背及一切恶疮痛。
[卷之八] 奇病
一,项上生疮如樱桃大有五色,疮破则项皮断,但逐日饮牛乳自消。
★寒热不止,经月后,四肢坚如石,以物击之,一似钟磬,日渐瘦恶。用茱萸、木香等分煎汤服即愈。
★大肠头出寸余痛苦,直候干自退落又出,名为截肠病。若肠尽乃不治。但初截寸余可治。用芝麻油器盛之,以臀坐之,饮火麻子汁数升愈。
★口鼻中腥臭水流,以碗盛之,有铁色鱼如粳米大,走跃不住,以手提之,即化为水,此肉坏矣。
任意馔食鸡肉愈。
★腹上麻痹不仁,多煮葱白吃之自愈。
★妇人,小便中出大粪,名交肠。服五灵散效。如未尽愈,可用旧头烧灰酒服之。
★两足心凸如肿,上面青黑色,豆疮硬如钉子,履地不得,胫骨破碎,跟髓流出,身发寒颤,唯思饮食,此是肝肾气冷热相吞。用炮川乌头末敷之,煎韭菜汤服,效。
★腹胀经久,忽泻数升,昼夜不止,服药不验,乃为气脱。用益智子煎浓汤服立愈。
★四肢节脱,但有皮连,不能举动,名曰经解。用酒浸黄芦三两,经一宿取出,焙干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服尽安。
★玉茎硬不痿,精流不歇,时时如针刺,捏之则脆,乃为肾满漏疾。用韭菜、破故纸各二两为末。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作三次饮之,愈则住服。
★咽喉间生肉,层层相叠,渐渐肿起不痛,多日,乃有窍子,臭气自出,遂退饮食。用臭橘皮煎汤连服愈。
★腹中如铁石,脐中水出,旋变作虫行之状,绕身匝啄,痒痛难忍,拨扫不尽。用浓煎苍术浴之,以苍术末入麝香少许,水调服,痊。
★眼前常见诸般禽虫飞走,以手捉之则无,乃肝胆经为疾。用酸枣仁、羌活、玄明粉、青葙子花各一两为末。每服二两,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和渣饮,一日三服。
★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用鹤虱末,水调五钱服之自愈。
★眼睛垂出至鼻,如黑角色,痛不可忍,或时时大便出血,名曰肝胀。用羌活煎汁,服数盏自愈。
★腹中有物作声,随人语言,用板蓝汁一盏分五服服之。又名应声虫,当服雷丸自愈。
★有饮油五升以来,方始快活,又得吃则安,不尔则病,此是发入胃,被气血裹了化为虫。用雄黄半两为末,水调服,虫自出。如虫活者,置于油中,逡巡间连油泼之长江。
★治卧于床,四肢不能动,只进得食,好大言,说吃物,谓之失说物望病。治法∶如说食猪肉时,便云尔吃猪肉一顿,病者闻之即喜,遂置肉令病患见,临要却不与吃。此乃失他物望也,当自睡中涎出自愈。
★手十指节断坏,唯有筋连,无节虫行如灯芯,长数尺余,遍身绿毛卷,名曰血余。以茯苓、胡黄连煎汤饮之愈。
★遍身忽皮里混混如波浪声,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不能解,谓之气奔。以人参、苦梗、青盐、细辛各一两,作一服,水二碗,煎十数沸,去渣饮尽便愈。
★眼白浑黑,见物依旧,毛发直如铁条,虽能饮食,不语如醉,名曰血溃。用五灵脂为末,二钱酒调下。
★着艾灸讫,大痂便退落,疮内鲜肉片子飞如蝶形状,腾空去了,痛不可忍,是血肉俱热。用大黄、朴硝各半两为末,水调下,微利即愈。
★临卧浑身虱出约至五升,随至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痒痛不可言状。虽吃水卧床,昼夜号哭,舌尖出血不止,牙齿俱黑,唇动鼻开。但饮盐醋汤十数碗即安。
★眼赤、鼻孔大喘、浑身出斑、毛发如铜线,乃胃中热毒瓦斯结于下焦。用白矾、滑石各一两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至半冷不住饮,候尽乃安。
★有虫如蟹走于皮肤下,作声如小儿啼,为筋肉之化。用雄黄、雷丸各一两为末,掺在猪肉片上,热吃尽自安。
★手足甲忽然长倒生肉刺如锥,痛不可忍,吃葵莱自愈。
★鼻中毛出,昼夜可长一二寸,渐渐粗圆如绳,痛不可忍。虽忍痛摘去一茎,即后更生,此因食猪羊肉过多。遂用乳香、砂各一两为末,以饭丸,如梧子大。空心、临卧各一服,水下十粒,自然脱落。
★面上及遍身生疮,似猫儿眼,有光彩、无脓血,但痛痒不常、饮食减少,久则透胫,名曰寒疮。
多吃鱼、鸡、韭、葱自愈。
★肠破,肠出臭秽,急以香油沫肠,用手送入,煎人参、枸杞淋之,皮自合矣。吃羊肾粥十日即愈。
★鼻中气出盘旋不散,涎如黑墨色,过十日,渐渐至肩胸,与肉相连,坚胜金铁,无由饮食,此多因疟后得之。煎泽泻汤,日饮三盏,连服五日愈。
★遍身忽肉出如锥,既痒且痛,不能饮食,此名血拥。若不速治,溃而脓出。以青皮葱烧灰淋洗,吃豉汤数盏自安。
★眉毛摇动,目不能视,交睫,唤之不应,但能饮食,有经日不效者,用蒜三两取汁,酒调下即愈。
★毛窍节次血出,若血不出,皮胀膨如鼓,须臾,眼、鼻、口被气胀合,此名脉溢。饮生姜、水汁各一二盏即安。
★忽然气上喘,不能言语,口中汁流吐逆,齿皆摇动,气出转大则闷绝苏复,如是名曰伤寒并热霍乱。
用大黄、人参末各半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可安。
★口内生肉球臭恶,自己恶见,有根线长五寸余如钗股,吐球出饮食也,却吞其线,以手轻捏,痛彻于心,困不可言。用水调生麝香一钱,服三日,验。
★浑身生潦泡如甘棠梨,每个破出水,内有石一片如指甲大,泡复生摘肌肉不可治。急用荆三棱及蓬莱术各五两为未,分二服,酒调连进愈。
★头面发热有光色,他人手近之如火烧,用蒜取汁半两,酒调下,吐如蛇状,遂安。
★人自觉自形作两人,并卧不别真假,不语问亦无对,乃是离魂。用辰砂、人参、茯苓浓煎汤服,真者气爽,假者化也。
★男子,自幼喜饮酒,成丁后日饮一二升不醉,片时无酒,叫呼不绝。全不进饮食,日就衰弱。
其父用手巾缚住其手足,不令动摇,但扶少立,却取生辣酒一坛,就于其子口边打开,其酒气冲入口中,病者必欲取饮,坚不与之饮。须臾,口中忽吐物一块,直下坛中,即用纸封裹坛中。用猛火烧滚,约酒干一半,即开视之。其一块如猪肝样约三两重,周遭有小孔如针眼,不可数计。弃之于江,饮食复旧,虽滴酒不能饮矣。
★夜间饮水,误吞水蛭入腹,经停月余日,必生下小蛭,能食人肝血,肠痛不可忍,面目黄瘦,全不进食。若不早治,能令人死。用田中干泥一小块、死鱼三四个,将猪脂熔搅匀,用巴豆十粒去壳膜研烂,入泥内为丸,如绿豆大,用田中冷水吞下十丸,小儿只用三丸至五丸。须臾大便,蛭虫一时皆泻出。
却用四物汤加黄煎服,生血补理。(方见补益。)一、妇人产后,忽两乳伸长细小如肠,垂下直过小肚,痛不可忍,危亡须臾,名曰乳悬。将川芎、当归各二斤,半斤锉散于瓦石器内,用水浓煎,不拘时候多少温服;余一斤半锉作大块,用香炉慢火逐渐烧烟,安在病患面前桌子下,要烟气在上不绝,令病患低伏桌子上,将口鼻及病乳常吸烟气,直候用此一料药尽,看病症如何。或未全安,略缩减,再用一料如前法煎服及烧烟熏吸必安。如用此二料已尽,虽两乳略缩上而不复旧,用冷水磨蓖麻子一粒,于头顶心上涂,片时后洗去,则全安矣。
★妇人临产,服催生药惊动太早。夫肉离经而用力太过,以肓膜有伤,产后水道中垂出肉线一条约三尺,母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之,则痛欲绝。先服失笑散数服,仍用老生姜三片净洗,不去皮,于石钵臼内研烂,用清油二斤拌匀,入锅内炒熟,以油干焦为佳。先用熟绢缎绫五尺长折作结,左令稳重妇人轻轻盛起肉线,使之屈曲作一团,放在水平交道,却用绢袋兜裹,候油姜稍温,传在肉在线熏。觉姜渐冷,又用熨斗火熨热,使之常有姜气。如姜气已去,除去,又用新者。如此熏熨一日一夜,其肉线已缩大半。再用前法,越二日,其肉缩尽入腹中,其病全安。却再服失笑散、芎归汤补理。切不可使肉线断作两截,则不可医。
★人患劳瘵两年,诸药不效。一日闻肉味,其腹痛不可忍,又恐传染,移至空房。候其自终经停三日,病者腹痛,气息将绝,思忆肉味之急,忽有人惠鸡子三枚,其病患俯仰取火,低头取瓦铫煎熟,吹火,屡燃屡灭,鼻中如有所碍。将熟间,忽嚏喷一声,有红线一条自鼻中出,牵抽约二尺长,趋下瓦铫中。病人知是怪物,急用碗复。煎铫中,尽力烧火不佳,其铫自裂,方住火。开铫视之,乃是小虫一条,头目皆见,已锻死,如铁线样。示家人后,弃之于江,其病即安。
★居民,逃避石室中,贼以烟火熏之,欲死。迷闷中摸索得一束,其以萝卜嚼汁下咽而苏。又炭烟熏之往往致死,含萝卜一片着口中,烟起不能毒人。或预曝干为末备用亦可。或新水擂烂干萝卜饮之亦可。
一,自行癫穿断舌心,血出不止。以米醋用鸡翎刷所断处,其血即止。仍用真蒲黄、杏仁去皮尖、硼砂少许研为细末,炼蜜调药,稠稀得所,噙化而安。
★身上及头面上浮肿如蛇伏者,用雨滴阶磉上苔痕一钱,水化开,噙蛇头上立消。
★病患,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不知痛痒处,或下利,宜急治之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为意则下部生虫,食其肛烂见五脏便死。烧艾于管中熏下部,令烟入,更入少雄黄良。
★人被蜘蛛咬,腹大如孕。其家弃之,吃食于道,有僧遇之,教饮羊乳,未几日而平。
★妖魅猫鬼病患,不肯言鬼。以鹿角屑捣末,以水调服方寸匕即实言也。
★蛟龙生子在芹菜上,食之入腹,变成龙子,须慎之。用锡粳米、杏仁、乳饼煮粥,食之二升。
三服,吐出蛟龙子,有两头。
★鬼击之病,得之无渐卒者,如刀刺状,胸胁腹内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衄血、下血,一名鬼排。
断白犬头取热血一升饮之。
           
  ★马希圣,年五十余。性嗜酒,常痛饮不醉,糟粕出前窍,便溺出后窍,六脉皆沉涩。与四物汤加海金沙、木香、槟榔,木通、桃仁,服而愈。此人酒多气肆,酒升而不降,阳极虚,酒湿积久生热,煎熬血干,阴亦太虚,阴阳偏虚,皆可补接。此人中年后,阴阳虚时,暂可活者,以其形实,酒中谷气尚在,三月后,其人必死。后果然。
 
云林暇笔
云林暇笔(凡十二条)
★医家十要∶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
三精脉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可起。
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至专门。
五知气运,以明岁序,补泻温凉,按时处治。
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之扁鹊。
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温凉,恐伤性命。
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晤。
十匆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病家十要∶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
二肯服药,诸病可却,有等愚人,自家担搁。
三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即至。
四绝空房,自然无疾,倘若犯之,神医无术。
五戒恼怒,必须省悟,怒则火起,难以救获。
六息妄想,须当静养,念虑一除,精神自爽。
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太饱难克。
八慎起居,交际当祛,稍若劳役,元气愈虚。
九莫信邪,信之则差,异端诳诱,惑乱人家。
十勿惜费,惜之何谓,请问君家,命财孰贵。
★医家、病家通病一、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医至家诊视后,止索一方,命人购药于市。不论药之真伪,有无炮制辄用。服之不效,不责己之非,唯责医之庸,明日遂易一医。
如是者数致使病症愈增,而医人亦惑乱,莫知其所以误也。吁!此由病家之过欤,亦医家之不明欤?一、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医至家,不论病之轻重,乃授一二金而索一二剂,刻时奏效。否则,即复他求,朝秦暮楚。殊不知人禀有虚实,病感有浅深,且夫感冒腠理之疾;一二剂可愈。至于内伤劳痛瘵之症,岂可一二剂可愈哉?此习俗之弊,误于人者多矣,唯智者辨之。
★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非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之浓薄哉?告我同志者,当以太上好生之德为心,慎勿论贫富。均是活人,是亦阴功也。
★凡病家延医,乃寄之以生死,礼当敬重,慎勿轻藐。贫富不在论财,自尽其诚,稍亵之,则非重命者耳。更有等背义之徒,本得医人之力,病愈思财,假言昨作何福易于某人之药。所为吝财之计,不归功于一人。吁!使不得其利,又不得其名,此辈之心,亦不仁之甚矣。
★常见今时之人,每求医治,令患者卧于暗室帷之中,并不告以所患,止令切脉。至于妇人,多不之见,岂能察其声色?更以锦帕之类护其手,而医者又不屑于问,纵使问之,亦不说,此非所以求其愈病,将欲难其医乎。殊不知古之神医,尚且以望、闻、问、切四者,缺一不可识病。况今之医未必如古之神,安得以一切脉而洞知脏腑也耶?余书此奉告世之患病者,延医至家,罄告其所患,令医者对症切脉,了然无疑,则用药无不效矣。昔东坡云∶“吾求愈疾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一、吾道中有等无行之徒,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问疾,唯毁前医之过,以骇患者。
设使前医用药尽是,何复他求?盖为一时,或有所偏,未能奏效,岂可概将前药为庸耶?夫医为仁道,况授受相传,原系一体同道。虽有毫末之差,彼此亦当护。慎勿訾毁,斯不失忠浓之心也。戒之戒之!一、人道至要∶存心以仁为主,修己以敬为主,慎独以诚为主,克欲以刚为主,出语以确为主,制行以清为主,接物以恭为主,处事以义为主,容貌以壮为主,衣冠以正为主,饮食以节为主,滋味以淡为主,起居以早为主,步履以安为主,坐卧以常为主,游览以适为主,读书以勤为主,作文以精为主,穷经以理为主,观史以断为主,吟诗以情为主,立言以训为主,学术以儒为主,异端以关为主,日用以俭为主,交际以称为主,辞受以礼为主,事君以忠为主,事亲以孝为主,兄弟以让为主,子孙以教为主,妻外家以分为主,男女以别为主,宗党以睦为主,朋友以信为主,故旧以浓为主,食之以济为主,争斗以释为主,祀先以思为主,祭神以齐为主,御下以恩为主,奉上以谨为主,处常以经为主,处变以权为主,守官以廉为主,御众以恕为主,行政以德为主,教民以伦为主,断狱以哭为主,使民以时为主,税敛以薄为主,形罪以省为主,良善以旌为主,奸宄以惩为主,民财以惜为主,民力以宽为主,田上以垦为主,蚕桑以植为主,城廓以完为主,以宁为主,盗贼以息为主,流移以还为主,兵甲以缮为主,士卒以练为主,马政以孳为主,盐铁以均为主,商贾以通为主,交易以平为主,器皿以备为主,材木以储为主,鱼鳖以蕃为主,鸡豕以育为主,桥梁以葺为主,道路以平为主,关市以积为主,河漕以疏为主,边塞以防为主,夷犯以霸为主。
★间评世病∶常见人家子弟,在于父母之前有因分财产而怨父母不均者,有听妒妻言而怨父母不慈者,有摭实己过而怨父母不道者,有放肆奢侈而怨父母拘管者,有饮酒嫖赌而怨父母钤束者,有私其妻而罔顾父母衣食者,有浓于外戚而薄于父母用度者,有兄弟执定轮养而致父母饥寒者,有父劳于耕收,母劳于井臼,夫妻闲过而还说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请医药而借言老疾难治者,有父母衰老不行扶劳而辄言应该作蛊者。若此之类,难以备述。鸣呼!父母在日,不行孝敬,视如路人,及至殁后,却乃披麻带孝,扬声号哭,请僧供佛,修斋追荐,盛张鼓乐,唱戏暖伴,置备佳肴,美馔,异果醇浆,侍奉宾客,恐不尽情,扎造楼碑,做纸马人等物,炫目壮观。徒有千金之费,全无一毫之益。语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遵大圣之成言,且悖文公之家礼;不唯取讥于达者,抑且贻笑于大邦。端书兹数句,谨白世人一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暗室亏心,神会搜检,祸福报应,不错半点。言虽不文,意思浮浅,世病可革,古风可迁,慎之!戒之!愚言可觇。
★放肆训∶尝见世人负少年豪气,胸襟高傲,言语刚强,将谓无人,唯知有己;眼空四海,欺侮一方;好仪人之丑态,不责己之过失;口胜鱼肠利剑,舌赛吹毛快刀,尤善于拒谏非,难逃乎乡间舆论。一日时衰运去,祸起萧墙,常抱造次之惊,恒怀颠沛之厄,陷入重典,淹禁缧绁。浪费万贯,难求一生,盖为不仁之所召也。
呜呼!岂若遵礼惧法,屈己右人,存心恭敬,安分修德,使乡党称为端人乎。
★斗讼训∶窃见今人,偶因一言之忿不忍,或锱铢之利不均,则然斗殴构讼。夫我欲求胜于彼,则彼欲求胜于我矣。
仇仇相结,怨怨相报,遭官刑考讯,身罹重罪,久禁囹圄,苦不堪言,以致父母忧泣、兄弟愁悲、妻子惊哭、朋友叹息,损千金而身命不保,尽百计而无隙可脱,破家荡产,祸贻儿孙,尚未已也。鸣呼!岂若念忍一时,后退一步,饶让一着,庶几安家乐业,得享康福,使乡里称为善人乎。
叙云林志行纪
志行纪何纪?云林生平之志,素履之行也。志行何纪之?昔余先君令扶构恙几危。余请告就省,当时皇皇惊怖,赖云林诊摄救药,先君得以康复。余为先君而戴云林,诚通家而骨肉者也。稔知其为人之实,因历举其志行,而为之纪,重嘉善也。
云林世为金溪人,姓龚氏,名廷贤,字子才。生而岐嶷,仁孝天畀,襟度汪洋,卓乎为昭代人豪。早岁业举子,饱经术,操觚染翰,发为文词,云锦天葩,灿然立就。将有志南溟,效用廊庙,以大究厥施,缘数奇不第,遂缵父业,精于医。谓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均之有补于世道也。
始游许昌,如扶沟,诣都下,即受知于太学士中玄高公,定西侯文益蒋公,大司寇三川刘公。声名烨烨播京师,随被命拜官荣归。既而,由金陵复抵大梁,在在驰声,起死回生,活人无算。王侯公卿宾礼敬慕,迎候接踵,赠以诗章,旌以扁额,络绎不绝。而周藩海阳王湖,安昌王静观,大宗正西亭,及当道抚台洪溪衷公,翰林玉阳张公,学宪一申杨公尤加毖焉!然赋性廉介,乐于施济而不责报。诸元老荐绅先生酬以金币而不可却者,虽受之,亦不私己,遗归以赈宗族乡党之贫困者。
事乃父西园公纯孝,温清定省,聚百顺以养志。如父志在仁天下,即推所传之秘集《古今医鉴》、《种杏仙方》、《万病回春》三书刊行于世,使人人按书而察其病,得以终天年而登寿域,大有功于天下后世。父志在钟爱庶母所生二幼子,即以其所爱者而加爱焉,视之犹父然也。凡家业悉推让之,又且另赠之以田,使安享其逸以承父欢,可谓善继善述而恪守义方者也。
至于让祖产于叔父,贻浓资于仲弟,建祠堂以承先,立家训以启后,创大门以华宗,置义田以赡族,此皆仁人义士之所为也。又尝输谷粟、赈饥民,而不忍其颠连;施棺木、瘗旅衬,而不忍其暴露;解衣裘、救寒士,而不望其后偿;崇礼节、友贤良,而不爽其信行;还鬻女、返卖僮,而不索其聘财;怜鳏寡、恤孤独,而不吝其浓费。志行卓荦,奇伟不可枚举,此特其彰明较着,可纪而传之以风世教也。
行将懿行上闻,征书叠下,垂名竹帛,端有在耳。且阴德动天,天心福善,胤祚永昌,食浓报于无穷,宁非理之必然也哉!不佞嘉其善而纪之,以俟太史观风者采焉!夫何谀是为纪。
           
  时万历十六年强圉大渊献之岁陬月之吉。赐进士第亚中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参政、临川敬吾徐汝阳撰
 
后序
嘉靖丙辰岁六月十有一日,世宗肃皇帝遣平江伯陈王谟偕诸司持节授册袭封余为王。
时值溽暑,祗乃事罔恤劳瘁,症中痰火,头眩喘嗽,膝趾肿痛,不能动履,四时疾作,苦楚莫禁。余嫡长子朝遍延诸医,治皆罔效,诚堕痼病也。万历丙戌五月复炽,殆岌岌矣。
长子昼夜惊怖,吁天身代,皇皇无措。天假良缘,适金溪龚生云林以应抚台洪溪衷公之聘,即汴邪,获与荆识,叩其学术,印乃父西园公家传儒医奕业鸣世久矣。余忻然景慕,遂隆礼市,延生为入幕上宾。生感其诚,乃曰∶“司鼎鼎者务为良相,佐圣主成雍熙之世;专方脉者务为良医,跻生民登仁寿之域。余弗类,不克为良相以光辅太平,愿以良医济世,保王躬享遐龄增上寿,以永国祚。”复沉潜诊视,植方投剂,获效如响,不旬日而渐离榻,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复如初。三十余沉,一旦起而痊愈之。噫!亦神矣哉!生其圣于医者乎?因悉叩其生平蕴借,出《古今医鉴》、《种杏仙方》二帙,已刊行于世,览之者,人人击节叹赏,如醉春风矣!然尤以为未展尽其底蕴,又括百家奥旨,成《万病回春》一集,其精微玄炒,诸名公已序其首矣!夫复何言?顾余感其惠,深嘉其用心之仁,敢一言以续于后。夫集以《万病回春》名之者,数总于万也,病而曰万则无不该括;时和于春也,春而曰回则无不发生。如万物当严凝肃杀之余,挽之以阳春太和之盛,天之造化。生斡旋之矣。
行且大有补于世道。医国医民,何忝于良相乎?是以售诸梓以广其传云。
万历十六年岁次戊子孟秋之吉,周藩海阳王湖勤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