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康人寿刘挺军:医养融合需医保对养老社区更多支持

 沪老师文摘 2016-03-28



  

养老产业的定位:不应看成房地产业



记者:很多人一谈起养老就是养老地产,泰康对此是怎么定位的?


刘挺军:这大家习惯性的,常规想法,实际上养老医疗是属于医疗保健产业的核心构成部分。

 

很多人在看养老收益的问题,这都跟什么有关系?你的产业分类有关系,我认为最基本的观念是养老要去地产化,首先不应该把它看成是房地产行业,它首先是医疗保健行业,是现代生活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保健产业中间的重要一环。

 

养老要成功,就跟医院要成功一样,医院要成功有好的临床医生、护士和医院管理团队,养老要成功,最根本的要有很好的养老护理的团队,养老生活服务的团队和后面的设施服务的团队,所以它首先是产业。

 

一定要了解养老的背景老龄化。老龄化对养老产业带来的第一大挑战是养老医疗开支的提升。这中间的医疗开支提升是慢性病带来的,如果慢性病都用复杂的医疗设备、去综合医院像三零一医院,这就等于杀鸡去用牛刀,是错误的治疗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家庭医生的模式,长期的跟踪他,能够把多种疾病去综合地进行治疗,就像中医的理论一样,是系统化地解决。

 

第二个,老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间,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有好的康复和护理的手段,心理的,生理的,各种非药物治疗的手段帮助他减缓衰老的进程。很多人对康复是有误解的,认为只是有病才需要康复,其实不是。在我们身体衰老过程中间,如果你有计划地给他护理过程定制一些康复训练,减缓他衰老机能下降的进程,虽然不可能逆转,但是一定可以减缓进展,在我们社区案例很多。

 

从护理的角度,一般大家理解的护理,比如说身体不好了,帮吃喝拉撒,照顾一下,通常是这么一种,这是消极的理念。其实护理不是这么一个概念,护理是照顾他的身心,而且用积极的方式,而且要用大量非药物治疗的手段。不仅仅是辅助你的这些功能的缺失,而是通过积极康复的服务,来帮助你有更好的生活能力,所以我们在日常护理中间,渗透了很多康复的方法。

 


  

医疗与养老:不是简单把医院跟养老社区搁一块



记者:为什么不可以是医疗机构来做这个呢?像台湾都是通过医疗机构来做的。


刘挺军:其实不完全这样,养老里面的医和医院里急性期的医的理念是不同的。我们核心团队还是医疗著称的,但是他不能够用综合医院里边的方法,他必须要花更多的力气。第一在非药物的治疗方法上花更多的力气,第二他必须要综合的,多学科,这些状况他发生的各种症状不是从症状本身出发,他通常是有多个系统发生的问题。

 

其实医疗的成分,一部分是治疗,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应该叫护理。国外把医疗保健产业叫“health care”健康,翻译本质上是健康照顾,照顾的意思就是你还要更多的安慰,更多的心灵上的抚慰,而不是单纯地就是药物上,所以我们强调养老机构人文关怀的行业本质就在这。

 

所以我们现在在做很大的力气,就是整合针对老年人的医疗照顾解决方案,我们叫医养融合。医养融合不是把医院跟养老社区搁在一块就叫医养融合,这绝对是错误的。如果它的方法还是原来的治疗是治疗,养老是养老的话,它一定产生不了。

 

需要把医生从单纯的专科医生向全科、针对老年的全科医生的转变,这是一个大转变。第二个把它从以看病治疗为主,变成长期的跟踪,主动的维护。我们是转向家庭医生的模式,我们是有责任医生,每个人去分几个楼层,专门地去跟他们定期地走访,不是说等它状况不好了再来。第三个长期积累他的健康档案,制定针对他多种学科状况之下综合的个案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多方综合的治疗,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精神帮助、日常生活营养帮助、康复帮助等多方的协同合作,所以泰康发明了一个1 N医养综合服务团队。该模式借鉴了公立医院“主治医师责任制”和“私人医生”的优势,医生将作为个案管理师(1),牵头调动资源,组成由医疗、康复治疗、药剂、营养、社工、心理咨询等多方综合的医养服务团队(N),为每位居民“量体裁衣”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落实360度全方位护理计划。

 

事实上,如果把居民的生活方式调理好,生活健康了,能及时发现身体上的情况,由医养综合服务团队进行针对性干预,比居民吃多少药都管用。我们社区有太多这样的例子,短短五六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经有三个居民进来的时候是轮椅,住的是24小时看护的专业护理区,现在都到独立生活区去了。包括一些刚刚配偶过世了的老人,度过那段是很难的,身体状况急剧往下走,到这里集体生活,对于帮助他度过这个阶段很有帮助,这些都是很鲜活的案例摆在这里。

 

医养结合是真正地把急性期的治疗,康复预防,长期护理阶段和日常生活中间把它真正地多专业的融合,真正地深度进行整合,以居民为中心,来进行整合。要始终围绕你的客户服务对象来做,这是医养结合,既产生了好的效果,帮助大家改善健康状况,我们的目标让他更加健康,有更好的自理的能力,这样你的护理成本才会低。

 


  

经营与管理:建立专业化的经营体系



记者:保险作为养老是最佳的候选人,保险未来竞争力怎么样能够显现出来,或者什么样公司能够继续存续下去?


刘挺军:泰康走的深耕寿险产业链,相当于把保险纵向垂直整合,现在有其他公司也在去做,我的看法还在于专业化,还在于专业化的经营体系,这是根本。

 

因为医疗也好,养老也好,它是长期的,从文化、技术、团队、体系的积累,要把它变成共同的价值观,配合默契,流程一致,体系一致,这是非常需要去耗费很多的精力,发动变革的事情,在我们这八年多时间,也是经历了很多困难,这个困难最重要就是专业团队怎么样去把它最后形成完全配合默契,价值观一致。在业务流程上,尤其是业务流程,经常发生矛盾就是到了养老机构,还是用医疗临床护理的方法来照顾老人,那就不行,那个是应急,保证不产生褥疮,不产生不良的反应就可以了,但在我们这还要花大量力气照顾人的心理,这是带着感情做护理的。

 

这个在国际上都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但你把别人的手册拿来,也没用的,你拿来,真正转化成可操作的,是一个团队去执行,这个是需要很长的训练跟专业训练的工夫。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因为毕竟八九年时间的积累,我们也建立了多学科的团队,我这是上到科学家,医疗专家,医药管理的专家,护理的专家,到不动产的设计、建设、开发的团队,再加后端的IT的团队,这也是花了九年的时间去做积累。

 


记者:等于医疗养老这块要建立一个体系,专业性的?


刘挺军:对,我们实际上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医院管理、养老社区管理,包括不动产项目的,医疗养老不动产建设。因为泰康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势和战略定位,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板块是总公司的核心战略,它既是自上而下,又是下面有具体的三大板块支撑的,它不是空的说的概念。

 

第二在健康产业内部,医疗、养老、家庭医生、康复,这几个我们也在打造它的内部机制的整合。整个资源结合最有利的是保险公司,主要跟它的资金性质相匹配,这是毫无疑问的,最容易做成的,但有了条件能不能做得好,还得靠专业,这两个是缺一不可,你没有专业,只有想法,那也是做不到。

 

做医疗和养老实际上既是一个投资,是一个不动产,更多的是一个你在发展核心的产业,发展产业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清晰市场定位,很强的专业管理团队跟整个人才体系,技术的体系。这也是为什么泰康要花89年的时间在这上面做积累重要的原因。从第一天开始我们没有把它定位成地产,定位成地产,今天也不会有这支团队在。我们看好也是因为看好它是健康产业,资产、不动产是有限的东西,也不可能过多地去变现它,只有产业,边界是可以无限扩张的。

 


  

政策与投资:希望医保能够接入



记者:你们在融合过程中,探索当中遇到了那些问题。


刘挺军:现在就差一个环节就是医保能够进来,医保能够进来,这件事情从国家政策是可以了,办理进程快和慢的问题。现在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呢?我是用商业的服务,医保的价格,我是按照医保给他们价格。当然还有跟周边的医院做一些联合,拿药的问题都能解决。有一部分覆盖不了,大部分的药是可以跟我们合作的医院可以解决的,但是什么解决不了呢?医生服务,我自己聘了很好的医生,但是我只能收挂号费的那个价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