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陆丰演戏主要在于祭祀神明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03-28


   海陆丰各地的演戏主要在于祭祀神明。在乡村里,人们每年定期举办祭祀村落保护神的活动,并向神明献上戏曲。潮汕方言中的“做戏”,实际是指以演戏为核心的一系列神明祭祀活动。演戏时必演吉祥例戏,有《扮仙》、《送子》、《净棚》(《喊棚》)、《跳加冠》、《出煞》等,舞台上充满了祈祥祷祝语和驱煞咒语。演戏期间,还在神明面前焚香祭拜、供奉筵席、卜杯、求签、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焚烧纸宝等。 “做戏”总是为了祈求神明一年到头保佑村落人口平安、百事顺利、百业兴旺等,并祈望借助神明的力量驱煞除秽、迎祥纳吉等。祭祀演戏的类型具体包括年头祈愿的落马戏、开灯戏,年末酬谢神恩的谢神戏,以及庆祝神明寿诞的神生戏。建醮、祭孤的演戏兼祭神明和孤魂。庆祝中秋、端午的演戏也是祀神的。此外,开灯戏很多是由宗族主导的,除了庆赏元宵,主要是祈求宗族人丁兴旺。在祠堂前演的开灯戏虽是献给祖先的,也要请神明来“观赏”。清代宗族庆祝科举中式的演戏,同时也是答谢祖先。 海陆丰传统的演戏主要用于祀神,少数用于祭祖,都属于祭祀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