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易混淆水稻病害(详解)

 止水拥云 2016-03-29

一、如何诊断
 有图有真相,直接上图分析!

1、稻瘟病:属于病理性病害,其种类较多,但其中水稻叶瘟病中慢性型和褐点型较易与胡麻叶斑病和赤枯病混淆。

慢性型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常有淡黄色晕圈,病斑两端有向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斑多时互相连接形成不规则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褐点型病斑:该病病斑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仅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局限于两叶脉间。 呈褐色小点或稍大褐点,局限在叶脉之间,传播性很小。遇不良天气时会转变成慢性型叶。
发生时期:这两种类型的叶瘟病在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病较多。
 
2、胡麻叶斑病

该病属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植株各部位均能受害。叶片及叶鞘上尤为严重,其病斑多为芝麻粒大小,椭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中央为暗褐色,斑外围有黄色晕圈,病健部位界限清晰。其病斑的两端无坏死线,是与稻瘟病的重要区别。

发病时期;从水稻秧苗期到收获期都可发病,其苗期和孕穗至抽穗期最易感病。

3、赤枯病


该病属生理性病害,受害植株发僵,分蘖少而小,老叶下垂黄化而心叶窄挺,茎秆纤弱。初期叶片略呈暗绿色或深绿色,叶尖端或叶脉附近产生赤褐色的小斑,进一步发展成大小不等的铁锈状斑点,一般老叶先发生,最后全叶枯死。同时向上蔓延,远看似火烧状。根系发黄,赤褐色,甚至变黑腐烂,白根极少,用手轻轻一提即可拔起,踩到田中气泡较多。

发病时期:多发生于水稻分蘖始期,分蘖盛期达发病高峰。


二、防治方法 

1、叶瘟病:
(1)加强肥水管理:平衡施肥,减施氮肥,增施硅肥;按照“浅水育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的原则,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节稻田水分,可以促使新生根的萌发,增加根部吸收能力,使茎叶健壮,增强抗病性。
(2)化学防治:
早期预防:如果连续阴天或下雨天2天以上要马上喷施三环唑、咪鲜胺或其复配剂类药剂,视天气情况喷施2-3次可较好预防。

及时防治:可选用40%稻瘟酰胺、40%稻瘟灵(富士一号)或2%春雷霉素+20%吡唑醚菌酯进行防治,发病中心着重喷雾,重病田视情况重喷。
 
2、胡麻叶斑病:
(1)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及锌等营养的合理补充;把握科学管水的原则,孕穗期小水勤灌,齐穗后干湿交替。

(2)化学防治:40%稻瘟酰胺、40%稻瘟灵+0.5%磷酸二氢钾+30%苯醚丙环唑喷雾,严重田喷3次,间隔时间5-7天。
 
3、赤枯病:

赤枯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改良土壤结构,改造低洼田,增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开沟排水,营造一个通透性好,地力高的土壤环境。


(2)科学肥水管理:
下底肥时提高基肥量,增施磷钾锌肥;


预防:水稻移栽时撒施除草剂和尿素时加入500克左右的硫酸锌防止僵苗坐兜等生理性病害,使水稻早生快发,快速促进分蘖,为高产打下基础。


治疗:水稻田出现赤枯病症状,建议将田里的水放干,晒田一到两天,促进根系发育,然后叶面喷施0.2%硫酸锌、0.5%磷酸二氢钾或含相应成分的叶面肥,可同时加入适量复硝酚钠保根活根,上水后一般三天内症状会有所好转。对于用脚踩冒泡现象严重的,说明根系中毒受损严重,应浅灌勤灌,排除毒气,恢复根系生长。


(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栽培技术采用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培育壮秧、抛秧等栽培技术;提高田间排灌系统标准,减少水、肥渗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