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势的先平正后险绝:《元怿墓志》解析(五)

 紫嫣雅閣 2016-03-29

沙孟海先生将北朝碑志楷书大体划分为两种类型:“斜划紧结”与“平划宽结”;以为后者是继承了隶法。这两种类型,实际上是讲体势。


《元怿墓志》共有2个“喆”字(图1,异体字),在第18行、第26行。第一个“喆”字平平稳稳,就像搭积木,底层并排两个“口“,上面放两个”土“,再放一个“口”一个“土”。这是平划宽结。第二个“喆”字是斜划紧结。区别在哪里?一是笔画的平与斜。上字的左右横画都可以平行对接,形成整体。下字的左右横画都错开,尤其是长横加夸张的切锋起笔,更强化左“吉”的独立性。二是笔画的“宽结”与“紧接”。“紧接”是说斜画交错又重心下垂,于是形成了偏旁点画交织的重力平衡关系。第二个“喆”字,是右上两个“吉”构成整体左下倾,与左下“吉”的上斜边形成张力。“宽结”其实是“松”结,没有中宫,没有重力下坠,像第一个“喆”字。2个“喆”是先平正后险绝。


《元怿墓志》共有3个“独”字(图1),在第9行、第20行、第29行。第一个“独”字,犬旁的上撇搁在“蜀”的头上,左右合为一体,平稳站立。第二个“独”字,犬旁的上撇插进“蜀”部四字头的缺角里,左右合为一体,平稳站立。第三个“独”字活动起来了,犬旁右倾,蜀旁左倾,相邻处出现张力。3个“独”字是先平正后险绝。


《元怿墓志》共有2个“食”字(图2),在第6行、第7行。第一个“食”字平稳,第2个“食”右倾。共有2个“我”字(图2),在第15行、第28行,都左倾,但后一个更严重的多。共有2个“丞”字(图2),在第1行、第22行。第2个“丞”中间一竖的弧笔使整个体势动起来,重力右倾。“食”“我”“丞”3字的重字,都是由平正向险绝走。


《元怿墓志》共有4个“所”字(图3),在第4行、第14行、第16行、第19行。前两个“所”字,中间横画对接,横平竖直,大体方正。第三个“所”字还是大体方正,尽管斤旁的笔画丰富。第四个“所”字,左竖挑的弧画使整个体势动起来,重力稍左倾,斤旁的两竖画稍左倾,参入其中。4个“所”字也是先平正后险绝。


先平正后险绝,是《元怿墓志》处理重字不同的又一条规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