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鱼随笔之《水》

 昵称30812926 2016-03-29

感谢“凡”的无私与信任!


  致水精灵 行者无疆:

  文笔不好,随性写写,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关注水精灵的群好久了,也专门去过柏宁店,感觉挺好的,有生机,能为广大鱼友着想。前两天把自己养的几条小鱼的照片发到了群里,行者无疆大哥想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于是就有了这篇随笔,分四篇《人》《鱼》《食》《水》,今天倒着聊,先说《水》。


(小编:虽然密度很大,水质却是一流的清澈)


  养鱼是我打小的爱好,一直没停,包括在学期间,什么也养过,前几年钟情罗汉鱼,最近这几年才开始养锦鲤,养锦鲤算是个小学徒吧。也是经历了大家同样的历程,买一批死一批,慢慢摸索过来的,有一点点缸养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养鱼养水,咱们就从养水开始。前辈说养水养的是细菌,但我觉得不全面,养的是一个系统,水体里的整个微生态系统。包括咱们熟知的消化细菌,厌氧细菌,藻类等等众多微生物,他们共同维系着这个系统的平衡,这个平衡就是我们要养的东西。养水拿什么养啊,总得有个家啊,缸、泵、滤材、细菌菌种等等这些就是水的家和家人。咱们一个一个说,先说缸。



  锦鲤能吃能拉,以前在成品底滤缸里养过,痛苦不堪啊,因为没有沉淀仓,那个滤棉天天洗,养鱼的乐趣都快变成痛苦的回忆了,要想轻轻松松把鱼养好,那还是来个地缸吧,最好可以连通上下水,有鱼池的土豪哥哥们可以无视这一条了。一定一定把沉淀仓设计好,预留的够大,可以让鱼的粪便可以充分沉淀在这里,减轻生化仓的压力,别把里面的细菌都撑死。尽量使沉淀仓表面的水流是非常平稳,没有波纹的。沉淀仓我不建议摆放毛刷,特别是空间受限,不能做大的情况下,毛刷反倒是让水流变乱,不利于沉淀。如果是鱼池那就另说。沉淀仓的出水口做成U型,一头堵死并打眼,让水从下向上反流,这样沉淀效果好一点,也不会把已经沉下的粪便有吹起来。鱼缸的尺寸看实际空间和老婆的脸色决定吧,尽量大,锦鲤长得太快了,这个强求不来,如果家里有个贤妻良母你把主卧改成鱼池都行,哈哈哈哈。我去年12月买了条黄金当时不超过15部,今年11月都已经60部,这爆缸的速度,让我很后悔当时鱼缸做的小了。



  再说泵吧,先水泵,水泵是缸的心脏,维持着水的流动,算是核心设备了,有很多种,现在主流就算是变频泵,我用的是宗正的GH-35395W-8100L/H 两年了,还可以,有衰减,也开始震动了,这个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买吧,比价格重要的是流量,尽量能达到水体的5-10倍,水体越小,倍数越大,可以保证水体的有效循环。再者气泵,相当于肺脏吧,锦鲤是个高耗氧的鱼类,特别是夏天,水温高,水体含氧量低,鱼摄食多,需氧量又大,更是需要一个强劲的大气泵爆氧来维持水中的高含氧量。一吨的缸我用的是海利的9720 加V10。凑合,夏天大量喂食后可以看见鱼张这最使劲喘气,很无奈。气头的位置很重要,强烈的气流可以让水体在缸内循环起来,配合水泵的出水,形成一个大循环,使鱼的粪便在缸内不聚集,自动向沉淀仓进水口流动。我是将气头放在了沉淀仓进水口的上方,效果不错,鱼缸里不用造流也是非常干净。


  下面说滤材,也打个比喻吧,相当于肝脏吧,解毒的呗。一说滤材,大家就纠结啊,选什么好啊?我就说说我怎么用的吧,再说说理由。我是滴滤加上过滤槽组成的生化仓。滴滤放了三层,35*40*15的蓝色储物盒下面打满孔组成的,最上面一盒是纤维球上铺中孔生化棉(太细了容易堵,当时沉淀仓做的小了,沉淀不干净,细小粪便就得再这里再过滤一遍)。二三层全是纤维球下铺粗生化棉,过滤槽分了三个仓,第一仓放珊瑚骨和火山石,各半仓,第二仓沿水流方向摆放细菌屋,上面纤维球铺满,第三仓有出水口,存不住多少水,放了火山石。总体顺序先物理在生化,我也没有严格遵守,随性摆吧,但主要的生化还是放在了最后。为了维持水体酸碱稳定,我放了半仓珊瑚和不到一仓火山石,珊瑚骨是弱碱性,火山石弱酸性,咱们北方水体普遍又碱又硬,就多放了点火山石,这两种滤材都不贵,但维持水体酸碱稳定绝对是一把好手,同时天然的具有很多微孔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场所。重点推荐纤维球,以前我也没用过,一次淘宝看污水处理填料,发现的,就买了2公斤,回家试试看,回来放在水中秒沉,说明它吸水性极强,并且由很细的纤维丝组成,和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培养细菌就好。整个呈球形,外面培养高耗氧细菌里面培养厌氧细菌,一举两得。后来陆陆续续的有买了两次,直接把过滤槽都填满了。经过这半年的使用效果看,很理想,顶住了一天六顿的狂轰乱炸,也算是猛将。


  各种菌类,堪称玄学了,有些商家吹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啊。我也就别说太多了,作用肯定有,但最终是要达到整个水体的生态平和。我只说说我的建议吧,在把上述的缸、泵、滤材都准备妥当的时候,再开始,这样比较直接,也快。消化细菌,最好买主流大牌的,质量有保障,开缸的时候多下点,以后不定期的少量添加就可以。除了菌还有藻,我是比较喜欢藻类的,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作用,我一般不擦,除了观赏面以外的缸壁,让它任意生长,像养花草,这个纯属个人喜欢了,你要是看不得,擦了也无妨,但长水藻的水体更稳定。



  水是流动的,是在变化的,也是养鱼最基本的,虽然说这很简单,但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我觉得一个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成熟,至少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耐心等待,忍耐再忍耐,晚点放鱼,我是忍不住的额,哈哈。


(小编:话说凡养得鱼体型绝对一流!)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点随笔,大家当茶余饭后的短文消遣消遣吧。今天就先写这么多,以后慢慢把《鱼》《食》《人》补齐吧。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