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03-29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陈宝荣/图文

    5、多祝及乌交洞,海丰茶盐古道西行的乡关

    走在街市上,颇能感受到多祝热闹的景象。

    今日多祝已由明代“三棵竹”的小墟,变迁为现代农业发达的山区重镇。在惠州地名印象中,取义来源“华封三祝”的多祝最具人文寓意,难怪清代归善县共有十名进士,其中三名出自多祝,即蔡应嵩、吕龙光、李可琳。

    多祝位于莲花山脉的西北坡,自古就有山垭小道互通海丰,两地民间交往亲切,贸易频密。清康熙年间,海丰举人洪首辟应黄狮洋(皇思扬)箫氏之聘,为业师授受生徒。老年两赴鹿鸣宴;明清时期惠州士子功名最高的京试会元吕龙光,也是从海丰鹿境迁入多祝凤岗村的吕姓后裔。

    下午三时半,我们决定去乌交洞探寻联接海丰的茶盐古道。过冷水、龙新、百户田,崎岖的山路一直向东南山腹挺进。在水泥路尽头,我们放弃乘坐摩托车,走一段机耕路下了坡,趟过一条小溪,光滑的鹅卵石路导向一座荒村。图标中,这里是由观音山、石人嶂、牛皮嶂、水底山等连绵高山组成的桃源洞谷。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向导老吴没有走过乌交洞。若是没有看见那座何氏宗祠,我们还不相信这就是乌交洞的洞底村。然而,村中除了几座燕雀啾啾的老屋,完全没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间景象。再走进房屋稍多的中心村,也是一片静谧。只有山溪不寂寞,唱着小调向西北奔向西枝江。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我们有点惶惑,这是联接多祝300多年繁华历史的乌交洞吗?或许,洞底村与中心村是乌交洞的中心点,那规整的横屋以及依稀可辨的店铺遗址,在嵌石路面的链串中构成了一幅旧日交通站台的景象。

    乌交洞一名的来历?我们无法知悉。由于网络与书本上介绍乌交洞的资讯很少,所以一些文章常常抄续错误,把乌交洞等同于龙船窝。另外,乌交洞并非我们想象中如皇思扬那般单一的古村落,而是散居山峒所有民居的局域称呼。在东南至西北走向的溪谷中,散落着黄屋凹、洞底、中心、墩背、旱垅、上翁屋、下翁屋、吕屋、岭头、戴屋等袖珍小村。它们依势而建,取水而居,合众最旺时接近千人。在《归善县志》的记载中,乌交洞最先出现的地名可能是“吕村”,大约为今天的“吕屋”。我相信这么宽阔的盆地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曾经有过原始部落活动的踪迹。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在祖父辈的记忆中中,乌交洞是一处僻远而美丽的峒乡,它与龙船窝和横坑,并称海丰西行商道上的三大中转站。当年,乌交洞许是东通海丰、西接多祝、南达平山、北上铺心的交通中心,人们乐意在这悠然见高山的地方歇脚。有时,南来北往的商贩直接在这里完成山海货物的交换。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海惠公路的拓展,穿山而行的石砌商道才抖落繁华事散的尘埃。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而人们多数还不知道,乌交洞是海丰反清领袖黄殿元的“落凤坡”。公元1854年7月,为呼应太平天国运动,海丰三点会举行反清起义。11月,义军元帅黄殿元率部转战归善,联合当地义军首领翟火姑、许李先、罗亚添等共同作战。次年8月,合兵突袭惠州城,不幸天降大雨,东江暴涨,淹没军营。广东提督昆寿及惠州知府海廷琛乘机率水军出击,歼灭大部义军。黄殿元率领200余残兵退至乌狗洞,准备东返海丰,夜间突遭官军包围,全军覆没,黄殿元负伤被俘,押回海丰斩首。

    黄殿元殉难后,他的家乡梅陇金盘围遭受官军破乡。若干年后,在朝廷任职的皇思扬人萧宪章秉持正义为其复乡。直至解放后,金盘围人仍然感恩戴德,五福狮班时常前往皇思扬参拜,这不谛是多祝人与海丰人的历史情结。

 

    6、从乌交洞穿越海丰,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畅

    偌大的山野路在何方?在几处老屋钻悠了半个小时,我们才碰到一个抓鱼的村民。他的回答让我们揪心:古道塞于草莽,耽误太晚了恐怕走不出山坑。跨过东北方向的高山屏障有通往海丰的开山路,但到达开山路至少需要花费三个小时。上山的路口在水泥路尽头的地方,上行七公里左右有牧羊场,到牧场后才能要问寻通往开山路的小路。他劝告我们到多祝住上一晚,明天趁早再走。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回到水泥路与机耕路的叉口,已经下午四时,我们几个男人有些畏缩,江嫂却底气十足,说不冒险就不够刻骨铭心,干脆一次穿越到底,说完带头走向山坡。狗熊碰到巾帼开路,我们吐不出舌头。但心里都明白,我们没有准备走夜路的照明工具和爬山的手套。如果三个小时内走不到山上的开山路就意味着要摸黑倒回,或者在山上过夜。冒险就冒险吧,今年春天穿越羊蹄岭迷路的经历浮现眼前。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我们加紧步伐,沿东北方向逆溪上行,两边植被繁密,旁有深壑幽涧,美仑美奂。速度很快的,路又沿溪折向南面,经过荒凉的戴屋,光阴如草木清华将覆盖四方形的高墙。三十分钟后,我们按预定时间到达牧羊场。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回头看看来时的方向,我们对这么短的时间内能绕过了一个大山窝而感到自豪,信心倍增。敲开牧场柴门问路,一名留守的牧羊人听了我们问询路线的情况,觉得不可思议并善意劝告:“在这过夜吧,有吃有住的,明天再走。”我们摇摇头,笑笑地走了。

    不久,出现两条路,我放了指南针,分别是由东北上山和向南沿溪而行的方向。想起江兄前周刚爬过高山,现在状态还没恢复,我且相信石人嶂与水底山之间向南的腹部另有蹊径。老吴同意了我的判断,确定沿溪而行,认为一直向南就是明热峒垭口。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走着走着,路面海拨在下降,溪涧越来越浅了,甚至我们从溪流北侧跨过南侧的时侯,发现水流很微弱。这没关紧要,紧要的是路基生长的灌木与杂草越来越绵密,路越来越模糊。怀疑的话多起来,担心开始放大了。

    十七时许,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老吴低着头赶路,疑惑的话没说出口,怕扰乱军心。我们逆溪而行,路由宽变窄,越走迷惘,甚至有时候淹没在着灌木丛中。手机没有信号,我们怀疑落入谷底打转。不知以前的村民踩出这条路要去哪儿?是放牧或砍伐?还真是通往海丰?随着海惠公路运输的流通,昔日热闹的乌交洞商道越来越沉寂,日久草木遮盖了。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跨过一个山窝,开始有了陡坡,在一片小竹林,路完全消失了。夜色已经来临,不可能回撤,我们顺着山涧边缘穿行,一边吆喝着提高土气,一边加速步伐迈进。

    十八时许,我们连续闯过几个山垭,前面的山岭低落许多。我幻想着再过一会就可以站在垭口望着明热峒的烟火人间了,脚步几乎飞奔起来。但视觉容易误差,过了一个山垭接着又出现另一个山垭,无完无了,我们几乎快要哭出来。江兄估计很累,落在后面,我们也得等待。这下,我们的头脑一片混沌,忧虑在队伍中弥漫开来,丛林深处密不透风,走得再快也是徒劳,我们逐渐放慢脚步,任由汗流如雨。呼吸着霉烂的落叶气息,有关巨蟒、山猪与云豹的传说越来越近,心里警觉起来。不,我们还碰不到动物,最怕碰到的却是捕捉动物的铁具机关,所以每走出一步,我的登山杖都在奋力戳向路面。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直到天色全黑,月亮苍凉出镜,我们才淡定下来。怎么样都能牵手出去的,那怕走到天亮。然而,山坡陡峭起来,大堆大堆的乱石在我们的前面横断,我们手脚并用,每前进一步都要紧抓草木挤压过去,消耗很大。水喝完了,食物所剩无几,似乎到了攻坚克难的时刻。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月亮透过树梢打着稀疏的光,安抚我们的心。我们重复着机械的动作,身体或许有些麻木。忽儿,有人叫喊出来,在距离几十米高的山头出现了开山路,泛发白亮白亮的山泥层面。大伙一阵欢呼,如饥馑的难民看到生命线,相互帮忙着使劲向上攀爬。或许,我们都是善闯的仁者,身陷困境却能感天动地。

    大路不是单一的,通往不同的方向。电讯有了,但在询问通话中没有人可以恰切指明方向。向南的开山路断头而止,也许再走一段就是明热峒了,可是我们不能再次付出冒失的代价,还是走光明大道好,那怕崎岖曲折。

    十九时,我们在上行中遥望山下的多祝墟,灯火阑栅,忽漾忽漾的,如星座,又像刚出征归来的航空母舰浮于港口。这一回眸,我们滋生了许多亲切感,是大难过后的温情?还是历险后的开释?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没有人可以指路,我们凭着直觉向山上盘旋,试图翻越到东北面海丰方向下山。过了一山又一山,我明显地感觉到小腿胀痛,前进需要忍受痛苦。在将近山顶的地方又出现三岔路,迟疑之际,看山沟边火光点点,我们大声呼唤,马上有了回应,是种树的外省人在生火煮饭。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简陋,窝棚与原始人类没有什么区别。在种树人的指向中,大伙坚韧顽强的吃苦精神令人感动,很快地绕到石人嶂主峰下面,回家的路近了。

    在山巅上我们停留片刻,凝眸夜色温柔的多祝,轻轻说声“再见”。当我们踏入海丰山界之时,心情无比兴奋,从依稀的灯光中能够辩别到东边是赤石,西边是日月湖度假村,下面是明溪。在焦土飞扬的路上跋涉一小时之后,我们到达绿宝佳种养公司的第三工区。休整片刻,我们在工区经理的帮助下,乘他们公司的卡车下山。

徒步穿越龙船窝及乌交峒(下)
    下山的车在凹凸不平的路上行驶,我们在强烈地颠簸中沉思着:人在原野中渺小如蚁,生存环境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在困难当时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一定要深怀感恩的心;如在踌躇当时能树立必胜的信念,心中就会点燃前进的明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