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上海卷“曾被舍弃的微光”应该怎么理解... ?

 pgl147258 2016-03-29

我理解这个题目是在说每个人都有灵感乍现的时候,但只有天才会把想法付诸实践。普通人看到天才的作品以后就会后见之明:靠!老子当年也这么想过,就是没做。要知道这样都可以,我早就blablabla……

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每次地震以后都会冒出一堆人说自己成功预测了地震……

这也是心理学家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每次我们一说个什么研究发现,总有人说:我早知道了,还用你说,就是常识而已嘛~~

所以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的研究也有很多。可以看这篇文章。

http://www./article/2827/

如果猜命题人的意图,我觉得命题人是想让考生写: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好想法,大家都来实践成为天才吧!要自信!不要浪费了自己的天才!

但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人的想法太多了。我们可以给任何两件事情之间脑补上联系。所以我们会产生“似曾相识”的错觉。
http://www./article/9932/

或者我们之前根本就没有天才的想法,只是出于对“自恋”,脑补出了错误的记忆,真以为自己也有天才的想法。
http://www./article/63832/

其实这些都是幻觉,所谓微光也可能只是像马赫带一样的。(图说:上下灰色不一样吗?请用手指挡住中间的分界线,再看看?)
你会看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另外,大脑里的“微光”即使能被检测到,也是不算数的,还要看行动。就像这篇文章所说的http://www./article/198727/
脑科学家尽管可以通过fMRI看到大脑活跃的地方,猜测人们的喜好,但最终还是要看人们的行动来检测自己实验的效力。

如果微光的存在不能被其他人有效地感知到,那怎么说明它的存在呢?

嗯,如果你在高考前好好熟读心事鉴定组的文章一定会觉得800字太少了~~~老师,再给我一打作文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