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理小品:下得山来才算成功(20篇)

 晓峰书阁 2016-03-29
 
姐妹们必看!男人偷偷看

哲理小品:下得山来才算成功


朱荣章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事业的峰巅就是成功,兜里的钱用不完就是成功,有香车美女相伴就算成功,头上的光环一圈套一圈就算成功。事实上,这远算不上成功。

  比如,登山运动员登上峰顶算不算成功?在很多人眼里绝对是成功。这就是惯性思维或者说错误思维在作祟。

  一位英国登山者用照片记录下珠峰所见:山下各式姿态的登山者遗体。从形态上看,有人上行,更多的却是在下山途中。他们下山时失去了生命,遗体没有腐烂,如白瓷的塑像一样。这是成功还是失败?至于别人给他们如何封上光鲜的称号,他们也不能知道了。

  假如在“巅峰”放着有“英雄”的荣誉外加100万美金和下山保命两种选择的话,我想那些死者在活着的前夕多少会有人置“英雄”的荣誉和巨额美金于不顾,毅然选择下山保全生命的。可问题是他们在上山的时候,为了登上峰顶成就“我为峰”,倾尽了全身力气,到顶之后再没有下山的体力了。还有的人,对下山的难度估计不足,错认为,爬得了山就下得了山。登过山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人登上山顶就兴高采烈,得意忘形,却不知能否安全地下山,还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未知数。在珠峰上,由于体能消耗殆尽,没力气走下山,活活被冻死的登顶者并不鲜见。可以说,从这种意义上讲,体力的均衡分配比毅力更重要。

  就登山而言,什么是成功?那就是既登得上山顶,又下得了山脚。只能登峰巅,下不得山脚,或葬身于巅峰和下山的路途之中,英雄不成成先烈,那只能是失败的铺路石。人生以及人生的其他视野也是同理,有的人只想当大官、创大事业,体力分配欠智慧,不是英年早逝,就是拖垮身体。尤其是英年早逝的“官人”,自己“山登绝顶我为峰”没过几年便撒手人寰,实在得不偿失。所以,不到“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时,一定不要将自己的体力用尽。还有的人,登上巅峰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找不着北,只认“声色犬马”,让“四大家族”毁了自己,成为晚节不保的典范。还有在生意场上的人,为钱“销”得人憔悴,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保命,更是人生的悲剧。

  哲思启示:成功首先就是活得下来,活得痛快,活得健康,活得让家人高兴,其他的不是不重要,而是不是最重要。其次,登上峰顶的人,看他(她)是否谨慎、谦卑、感恩、敬畏,没有这些成分在体内支撑,这样的人十有八九登得了巅峰却下不了峰巅。常言道:上山考的是体力和运气,下山靠的是技术和修养。假如没有“技术和修养”,就免不了成为上得了山而下不了山的陪葬品了。

 

 
哲理小品(825):最好的手术

    一个朋友是医生,一次癌症手术,打开后发现切不了,只好再缝上。去和病人解释情况,那病人农村来的,听不懂术语,坚持认为手术过了,病就好了。只好让其出院,一年后回访,真好了,癌细胞真消失了。朋友原是医学博士,后来接着读心理学博士去了。

哲思启示:乐观的心态是最好的手术。


 
哲理小品:追车


      乘客:“师傅,快!帮我追上前面那辆出租车!我给你200块钱。”

      司机接过钱说:“好嘞!”然后拿起对讲机:“喂,老张,你停一下。”

      哲思启示:思路很重要。追车不如叫前面的车停车快,既安全又快捷,司机还得实惠。
哲理小品:不淋一人
秦孟潇 

  古代禅师教诲弟子用心良苦,为了启迪他们早日顿悟,往往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考验弟子的回应,从中探出其参悟程度。

  有位禅师对众弟子说道:“‘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你们要认真参详一下,把各自的心得说出来。”

  禅堂里的弟子们念着这半首偈子,议论了起来,其中一人抢先说道:“两个人在雨天里行走,有一个人却不被雨淋,那是因为他穿着雨衣呀!”

  禅师摇摇头,表示不对。

  另一位弟子跟着说:“那肯定是局部阵雨,有人骑马遇到阵雨,马头淋雨,马尾却是干的,这是常有的现象。”


  坐在蒲团上的老禅师默然无语,还是摇摇头。

  又一个弟子说:“不淋雨的人跑得快,躲在屋檐下了。”

  最后,这位老禅师说道:“你们三人都执着于‘不淋一人’的问题,当然避免不了各种争论,所以距离真理越来越远!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就是两个人都挨了雨淋,是不是这样?”

  哲思启示:人的“知见”往往错在执着上。



哲理小品:追车

  乘客:“师傅,快!帮我追上前面那辆出租车!我给你200块钱。”

      司机接过钱说:“好嘞!”然后拿起对讲机:“喂,老张,你停一下。”

      哲思启示:思路很重要。追车不如叫前面的车停车快,既安全又快捷,司机还得实惠。

 
 
哲理小品:难得糊涂

一个人想要幸福,
就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傻,
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智慧。
哲思启示:人,太聪明了让人防备;人,太傻了让人摆弄,都没办法获取真心

 
哲理小品:人不能太贪心

人是矛盾的动物,
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是好的,
当有了熊掌之后却觉得鱼更好。

哲思启示:
人不能太贪心,不可能什么都如愿。
有这样一段话:
“穷人想当富翁,富翁想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的人无限烦恼-----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才是关键!!!

 

哲理小品:心脏

  一位医生告诉我,在人的五脏六腑中,唯一不会得癌症的器官,就是心脏。

  是呀,听说过肺癌、肝癌、肠癌、胃癌等等,独独没有听说过心脏癌,为什么心脏不会得癌呢?

  医生说,那是因为心脏的心肌细胞不会分裂,不会再生,所以也就不会长出肿瘤来。

  哲思启示:人的心肌细胞不会分裂、不会再生,但人心灵的欲望却极易分裂和再生。有了钱,却想“分裂”、“再生”出更多的钱;有了利,却想“分裂”、“再生”出更多的利;有了权,却想“分裂”、“再生”出更多的权。永无休止,永不满足,结果生出各种各样的恶性肿瘤来,成为不治之症,成为葬送自己人生的头号杀手。



 
哲理小品:谦卑其实就是一种
聪明
       有个男孩儿跟着妈妈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他很可爱,就打开一罐糖果,要他自己拿一把。但是男孩却没有拿,老板就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放进男孩的口袋中。回到家中,妈妈好奇的问男孩,为什么自己不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男孩说:“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更难得的是,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
       哲思启示:当凡事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要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种谦卑其实就是一种聪明。

 

哲理小品:就怕流氓有文化

      某人入室盗窃,刚进屋,女主人回来了,他躲到床下,还是被发现,遂暴力抗拒抓捕出逃,被抓。该情形依法应定入室抢劫,至少判十年。 
       
      后来他找到一个学法律的,分别给他讲了盗窃罪、抢劫罪、强奸罪的定罪及量刑,结果他改了口供,称当时入室是想强奸,最后以强奸未遂,初审判了三年,因为强奸罪与入不入室无关。    

      再后来这小子又找到某刑法博士,博士告诉他,你应该这样讲,当你想强奸时,发现该女奇丑无比,便逃跑,最后就可以被认定强奸中止,因无损害后果,就可能免于刑事处罚。     

      再后来他找了一个刑法学博士后,博士后教他这样说:他看上了这家男主人,想强暴他,没想到女主人先回来了。因为刑法没有规定强奸男人属于犯罪,这小子二审被无罪释放了。

      哲思启示:知识改变命运——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哲理小品:救人的馒头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哲思启示: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哲理小品:馒头救了谁?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哲思启示: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哲理小品:农夫的第三个馒头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哲思启示: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抬高。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对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哲理小品:农夫的第四个馒头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哲思启示: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哲理小品:农夫的第五个馒头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哲思启示: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哲理小品:不要让需要你的人觉得你太好

崔林杰 

 不要让需要你的人觉得你太好     温莎镇位于伦敦以西22英里,地处泰晤士河南岸,因女王行宫温莎堡在此而著名。泰晤士河从小镇静静流过,给小镇人带来了恬静的性格。这里还流传着英王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因此也被称为爱情之都,大街小巷终年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挤满。

  让我奇怪的是,小镇给人的感觉很美好,但小镇人却刻意和人保持着距离。见我不解其意,当地的朋友带我去看了一个“自省碑”。这是一块很普通的碑,和我们平时见的碑没有什么两样。上面刻着当地一位绅士亲手刻的碑文:不要让需要你的人觉得你太好,而要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

  原来,几十年前小镇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死者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没有妻子儿女,没有仇人,甚至不曾和任何人拌过嘴。他每天按时上下班,每周按时做礼拜。而且,他还经常帮助困难的人。所以,这个案件让警察始终无法下手。

  直到30年后,案情才告破,杀人犯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家艾维尔。更离谱的是,艾维尔曾经是一名乞丐,这位好好先生还多次救助他。当警察问艾维尔的杀人动机时,艾维尔说:“一个人成功来自他的不满足。

  只有不满足于现状,面临生存压力,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别人的慈善会让我觉得满足,觉得不争取也能活下去。他每天给我一点钱,实际上是在害我,如果他不死,我就永远不能站起来。”

  最终,艾维尔自然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但艾维尔的话却引起了小镇的深刻反思。所以,当地居民特意在小镇立了一块“自省碑”,并让一绅士刻下了那句不太好理解的碑文。

  哲思启示:人就是这样。当一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与其给他一点施舍让他记起你的好,不如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给他自己站起来的信心和力量。


 
 

哲理小品:越在意越失败

蓝蓝 

越在意越失败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刺刺”地吐着芯子。就在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暗淡,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

  哲思启示: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

哲理小品:什么最解渴

周慧玲 

  北美有机构进行过一项调查,命题是“什么东西最解渴”,给出的选项包括可乐、咖啡、奶品、水果饮料等。结果在收回的答卷中,绝大多数人没有选择出题者列出的选项,而是重新写了答案——矿泉水。

  无独有偶,日本也有机构作过类似调查,选项列得更是五花八门,包括一些最时尚的新概念饮料。有趣的是,答题者仍然没给调查者面子,他们几乎清一色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茶。

  矿泉水和茶水意外“夺魁”,引起研究者的极大重视。无论是北美还是日本,研究机构最后得出近乎相同的结论:清淡的东西最解渴,没有什么能比它们更具冲击力。

  哲思启示:其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事情。比如:批评他人的时候,温情的引导和循循善诱的指点,如同淡淡的清茶,沁人心脾,最终起到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再比如:过分渲染的美,看似耀眼,实则最易引发审美疲劳,而简单、纯净的美更能打动人心。

 
哲理小品:路的旁边还是路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哲思启示: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哲理小品:18颗樱桃

犹太人的智慧:18颗樱桃

  一个犹太人与儿子结伴远行。

  在路上,犹太人看到一块铁,让儿子捡。

  儿子懒得弯腰,装作没听见。

  犹太人自己把铁块捡了起来,路过城镇时用铁块换了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穿越荒野,儿子又渴又饿。

  犹太人故意丢下一颗樱桃,儿子慌忙捡起来吃。

  犹太人边走边丢,儿子弯了18次腰,吃完了18颗樱桃。

  哲思启示:开始时不做小事,以后你便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哲理小品:金子与烂泥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
        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哲思启示: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
 

哲理小品:把身份证放在内衣里

吴淡如

  事情可以改变时,请尽力改变;不能改变时,请心平气和地接受。

  有位朋友在搭国内班机时,碰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状况。

  快降落时,飞机遇到了乱流,不断上下震荡,桌上的刀叉都飞到天花板上,像乱箭一样地掉下来。整个飞机上的乘客都开始尖叫嘶嚷。

  尖叫了十分钟后,飞机的飞行状况还是很糟。刚刚尖叫的人,已经叫到声嘶力竭,飞机上有个和尚,开始念起经来。这时,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开始仿效他,机舱里充满着各式各样祷告和念经的声音。

  然而,飞机的震荡幅度却有增无减。经念完了,全部的人都陷入沉默的寂静中,有位老先生以沉稳的声音打破寂静,说:“现在,还是请大家把身份证放进内衣里吧。”

  全机愕然。他解释:“这样,万一发生了什么事,人家才认得出你是谁。家人才找得到你。”

  所有的乘客都默默地照做了。

  所幸,飞机并没有失事,在降落前,恢复了平稳度;呆若木鸡的乘客,在惊吓中听到了起落架触地的声音。

  飞机虽然平安降落,大家还失魂落魄。

  一直到回到家中,推门的那一刹那,她才感觉到胸罩里有个硬硬的东西:身份证。返家途中,她还在发呆,忘了把身份证拿出来。

  再紧急,也要从容应对死里逃生,使她重新思考人生,也获得了一种“就算碰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够镇定自若的能力”。她说,每次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她总会想到“把身份证放在内衣里”的那一刻——人生中并没有任何危机,比生死关头更难处理;只要能够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想到“怎么样善后是最好的方式”,就可以做出最理性的瞬间判断。

  难怪,不管她碰到什么事情,脸上总能挂着从容的微笑,不管再怎么忙,态度与风度依然漂亮。

  她的人生小故事也给我相当大的启示:

  哲思启示:“把身份证放在内衣里”的智慧,就是认清“什么是我可以改变的”和“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的区别。可以改变时,请尽力改变;不能改变时,请心平气和地接受。明白自己再挣扎、再费力也不能够挽救什么,只能把力气用在最该用的地方。


哲理小品: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哲思启示:心宽了,苦就淡了。

哲理小品: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哲思启示: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哲理小品:有一种失败叫瞎忙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他对老禅师说:“师傅,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


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


“拿不了了,这碗眼看已经满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


“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


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


“那现在满了吗?”


“现在满了。”


“你再去取些水来。”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少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


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东西。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


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


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


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


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


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


         哲思启示:如果您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那么,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简单轻松了。我们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芝麻、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生命是一只空碗,但是应该先放进去什么呢?什么才是你的核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