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本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三节。本章知识在复习和教学中,蕴含了很多学习和教学的技巧和方式。

在学习前,获得学习的动力,就是动机。
学习动机一节,主要考察学习动机的类型、理论、以及培养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其中,学习动机的理论对学习和教学的启示比较大。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以能力为归因方式,多次失败后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以能力为归因,则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正确的能力归因,尤其要关注一些成绩较差或者基础一般的学生,通过多次练习,不断表扬她们的进步,逐步积累动机。
根据班杜拉的成就动机理论,成败经验、情绪情感都尤为重要。因此,学生在面对诸多的困难,感觉手足无措时,更需要外部的激励与肯定。

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复述策略
就是利用短时记忆,不断重复,多次记忆。这一点跟记忆策略很相似,但需要注意过度学习的问题,过度学习的范围不能超过150%。
精加工策略
就是利用认知加工过程,尤其是思维想象的过程参与对知识的加工,用奥苏贝尔的观点,就是把新知识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建立起一种有意义的练习。
说的通俗一点儿,就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的,编一个顺口溜,歌谣神马的也要给记住。归根结底,就是不要傻记,遇到知识要多思考,想想他们和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已有认知结构,见过的场景——情景记忆,生活的经验——举例等,到底有什么关系。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就曾经告诉我们,什么知识,你思考的阅读,记得越清楚,也记得越轻松;不思考就算记住了,也是没用。相信很多同学深有体会,期末考试前几天,背了好多知识点,考场上对着陌生的题干,脑中完全混乱了,好像这些知识都记得很熟悉,但搞不清这道题对应的是那一段儿记忆。可见,单纯的“死记硬背”仅仅能保证知识的记住,却不能保证知识能用得上。复述策略固然是“忘不了”的主要方法,但在复述之前,进行一定的理解,或者在复述过程中运用一些记忆术,提高复述的效率和效果。
元认知策略分为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调节。
所谓元认知,也称为认知的认知。
所谓元认知策略,通俗的说,就是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计划,监督和调节的过程。
学习计划是第一步,这也是很多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忽视的一点,总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结果快考试了,书没看完。如果时间允许,在教学中也要辅导学生,制定一下复习计划。计划的关键在于实施,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计划汇中的问题,就是监控策略。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计划,调整方法和进度,就是调节策略。
可以说,元认知策略是复习的宏观架构,如果说认知策略是战术层面的方法,那元认知策略就是战略层面的推演,只有战略上方向正确,稳扎稳打,部分战术才能发挥出效果。很多同学总觉得在复习的时候很盲目,稀里糊涂的就考试了,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哪儿还有漏洞,哪儿还有问题,全然搞不清楚……这就是元认知策略没有用到位。
因此在学习中,要做到学前计划,每日反思,及时调整,确保搞笑的完成任务——当然,自制力也是元认知策略中绝对重要的部分。

包括时间、空间、人力等各个方面的资源的利用。
比如合理的复习时间,上午肯对比较好;在采光比较好,温度事宜,没有WIFI,没有冰箱和沙发的房间复习效率更高;找一个战友相互监督,同舟共济,往往比一个人复习有更好的效果,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