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招考】复习策略分享:题海战术有没有用?

 最新剪刀手 2016-03-30

在教育理论备考中有部分考生是想通过在题海中遨游的方式通过笔试阶段的考试。这类“遨游”健将目前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1
有过一定题量积累的同学能通过笔试,但是分数不上不下,在面试环节没有优势可言
2
自己感觉做了很多题,但是发现做题的错误率很高,找不到提升的途径。
下面小编对“题海战术”在教育理论备考中的效果做简要分析,希望对大家的笔试备考有新的启示。
“题海战术”能不能用

“能不能只做题不背知识点?”


“要通过笔试考试得做多少题?”


“就做大量的题能得多少分?”


这类问题小编遇到过很多了。答案是:在任何的理论考试中,做题都是必要的,做大量的题肯定是对最后的成绩有帮助的。但是事实上,最终成绩的高低并非仅仅是用题的量来衡量,而是用题的质来定位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了很多题,如果只是满足于做完后跟答案对照得出个对的多少道,错的多少道;对的就认为是掌握了,错的再看看答案解析就觉得理解了;这样的做题方式,只是在进行量的堆积,对知识的把握也就停留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考试中如果见不到做过的题目,并且是原模原样的题目的话,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对于大家“题海战术”能不能用的问题,最终的看法是能用,但是得看怎么用。
“题海战术”怎么用
  要想让做题的效果达到最佳,比较理想的选择是一定要和知识点进行结合——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达到反复巩固理论,加深理论理解和做题思路、技能把握的相得益彰。具体来讲:

  第一、做题时间的选择。通过大多数考生的备考情况分析,发现一个必胜法则是在做题之前要有知识点的铺垫。否则就会是做了很多题,但是不知道这些题对是什么知识点掌握好了,错又是什么知识点没掌握好,通过“见得多”而没有所考查内容的把握的话,等于是在做“缘木求鱼”的工作,也基本跟高分无缘了。所以,做题还是应该在系统掌握了考查内容的范围和分布之后会更合理。

  第二、做题有效性的把握。做题不要盲目拼速度,拼多。应该让每一套、每一个题目都对知识点的把握和深入领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给大家一个建议——做题要归类和整理。建议大家可以有以下几种归类整理的方式:

  1.将一套卷子的题,按所考知识点进行分类。目的是再次加深题目背后的知识点的加深和巩固。
  2.将错题按章节知识点进行分类。目的是找出自己错的题是暴漏了哪部分知识点还存在遗漏或薄弱环节,需再次加深学习和理解。
  3.将对的题也按章节知识点进行分类。目的是知道自己哪些内容把握尚好,在后续的备考中是不是可以减轻相应复习任务,给其他薄弱内容以多些精力。
  4.按类型将题目分类。比如可以按照任务、功能、理论,特别是容易混淆的题目,需要整理出来做相应对比,达到更加明晰的把握程度。
  这里的整理题的工作,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占用较多时间,所以提示各位同学,不要流于形式,要把题整理得行是行、列是列、自己美观、颜色标识多样……这些外在的东西华而不实,关键在内在的把握情况,需合理应对。
“题海战术”怎么持久发挥作用
综合上面的分析,“题海战术”要想发挥良好的效果,需要和知识点的巩固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在备考中所有的考生都应该明确题海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知识点把握中的漏洞,并进而回过头再次夯实基础和深入理解。这一轮儿过去,需要反复地通过练习和巩固、再练习再巩固的方式达到知识理解的透彻和精准。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考试中突出重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