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珠宝玉石名称国标(GB/T16552-2010),绿松石属于玉石的一个品种。国标并没有对绿松石进一步分类。在商业习惯中,绿松石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绿松石可以按照颜色、质地、构造、晶体结构进行分类,也可以按产地进行分类。这些分类虽不是国家标准,但现实中常用,对绿松石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晓风予以总结,产地分类将在下遍文章中单独介绍。 一.按颜色分类 绿松石虽带“绿”,但除了各种色调的绿色外,其实更多的是各种色调的蓝色,还有绿色、黄色、杂色绿松石。 1.蓝色绿松石 绿松石有多种蓝色,常见的有娇嫩艳丽的蓝色、浅蓝色、淡蓝色、带绿色调的蓝色、带黄色调的蓝色。 2.绿色绿松石 绿色系的绿松石颜色有绿色、苹果绿、黄绿色、褐黄绿色、蓝绿色和浅绿色。 3.杂色绿松石 包括土黄色、月白色、灰白色、浅黄色、浅灰色、黄褐色、黄白色等。有的内黄皮绿,有的皮绿内黄,有的整体为黄色、灰色。 二.按晶体结构分类 1.集合体绿松石 我们通常见到的绿松石材料是一种隐晶质结构的绿松石集合体。隐晶质结构就是眼睛分不清颗粒大小。因此单个绿松石晶体非常小。根据国标对玉石的定义,这种绿松石属于玉石。天然玉石是指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丽、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简称玉石。简而言之,宝石是单个矿物晶体,玉石是多个矿物晶体。通常矿物晶体越粗大,玉石颗粒感明显;矿物晶体越小,玉石越细腻,肉眼观看颗粒感越弱。宝石晶体如同冰糖,玉石如同锦白糖。对于绿松石这种玉石,组成绿松石玉的单个绿松石晶体越小越好。颗粒越小,质地越细腻,玉雕越漂亮。如我们用眼睛都可以看见矿物的颗粒,则说明结构粗,质量差,价格低。 晓风查阅了美国绿松石资料,情况类似。美国绿松石总是呈隐晶质块状,不像其他宝石晶体有固定晶体形状。即使在显微镜下绿松石晶体也是比较少的。绿松石可以取代长石、磷灰石、绿柱石甚至化石,形成假象。 2.晶体绿松石 晓风一直在探讨,有无绿松石宝石,即单个绿松石晶体足够大,可以做戒面。晓风最近看到一份资料,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绿松石矿床中,发现了透明-半透明的罕见的绿松石晶体。该晶体极罕见,逐磨后的成品宝石不到1克拉,属于绿松石宝石。也有资料把这类绿松石称为透明绿松石。如果能收藏到这种绿松石,可是极其幸运,因为它的价格一定非常昂贵。1912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Campbell县Lynch_Station发现了绿松石晶洞,单个晶体大小只有1毫米。现在已经发现了至少27个地方产晶体绿松石。 三.按质地分类 质地通常指的是某种材料结构的性质。作为玉石材料的绿松石,不同产地、同一产地不同外观和质量的绿松石,其质地不同。绿松石按质地或结构分为瓷松、面松、泡松。 1.瓷松 瓷松指质地致密的绿松石,多呈致密块状,质地细腻,贝壳状端口,坚韧而光洁,是一种高品质的绿松石。由于它们被抛光或把玩后光泽柔而强,光泽如瓷器,所以也叫瓷松。在所有绿松石中,瓷松硬度最大,莫氏硬度在5~6。瓷松基本没有风化,内部颜色鲜艳、均匀,颜色更接近绿松石本色,多为蓝色。瓷松质量好,是绿松石首饰的主要材料。 2.面松 面松指质地致密度较差的绿松石。面松是质地致密的瓷松,受到风化后,开始变得松软,疏松,硬度降低。面松莫氏硬度小于5,断口呈粒状,指甲都可划动的绿松石称为面松。瓷松呈现贝壳状端口,面松呈现参差状端口,土状光泽。瓷松风化后变成面松,相应的绿松石颜色也由蓝色发生变化,变为浅蓝色、浅蓝绿松,光泽也由瓷松的瓷状光泽变为土状光泽。部分较致密硬度稍大的面松可做玉雕材料,有相当一部分面松要进行充胶处理后再利用。 3.泡松 比面松的质地还要软的绿松石,风化程度更为严重,硬度小,质地更为疏松,多风化孔。泡松颜色更浅,呈现白色或者很浅的蓝色、绿色,不能直接用作玉雕材料,一般要经过人工优化处理才能作为玉雕材料使用,也算是废物利用。 在商业领域中,感觉瓷松和面松相差较大,网上有人又分出了一类-绿松,把瓷松定义修改为质地最硬的绿松石,硬度为5.5~6。绿松定义为硬度在4.5~5.5的绿松石,比瓷松略低,是一种中等质量的松石。还有另一种分类,最硬的是瓷松,硬度为5.3~6,其次是硬松石,硬度为4.5~5.3,最后是面松,莫氏硬度为4以下。甚至有网友根据绿松石外观划分为:粉笔型(泡松)——石膏型——类陶型——细瓷胎型——瓷釉型。 其实不管哪种分类方法,都不是国标。但可以确定的是,硬度越大,瓷度越大,光泽越好,绿松石质量越好。因为没有标准珠宝商在销售中都会往上靠,多数会说自己卖的是瓷松,很少有商家说自己卖的是面松、泡松。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一般只会给出是不是天然绿松石,并不鉴定绿松石是不是瓷松。市场上面松、泡松经过优化处理,提高了硬度。硬度检测会对绿松石有轻微刻划,鉴定机构通常不对加工抛光好的绿松石做硬度测试。在加工好的饰品中,只有靠质地区分其质量。在国外绿松石质量分类的最主要指标就是硬度,其次才是颜色,但对颜色的喜爱程度因人而异。 四.按构造分类 构造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反映岩石的构成的特征。绿松石按构造特征分为: 1.块状绿松石 整块料都为绿松石,不含或含有少量其它物质。没有杂质的绿松石在行业里称为素料。好的素料加上好的设计,好的雕工,将会成为一件价值不菲的雕刻品或饰品。含有少量杂质的绿松石,如果合理利用,可以形成俏雕,也可以增加作品的价值。 2.铁线绿松石 有铁质“黑线”的绿松石称为“铁线绿松石”,简称铁线松,在国外则称“蓝缟松石”。绿松石中有黑色褐铁矿细脉呈网状分布,使蓝色或绿色绿松石呈现有黑色龟背纹、网纹或脉状纹的绿松石品种,被称为铁线松。其上的褐铁矿细脉称为铁线。如果铁线细和松石紧密的生长在一起,质地坚硬致密,和松石形成一体,使得松石犹如勾画的花纹一样美观,则价值较高。花纹造型好看,具美丽蜘蛛网纹的绿松石也可成为佳品。如果铁线多,粗且杂乱,则会降低绿松石的价值。若网纹不是铁线,而是黏土质矿物形成的经脉组成,则称为泥线绿松石。泥线松石胶结不牢固,质地较软,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 3.浸染状绿松石 浸染状绿松石是绿松石呈浸染状充填在围岩角砾间,呈斑、角粒状,常与围岩一起加工和切磨。 4.斑杂状绿松石 呈现斑点状、星点状构造的绿松石,周围通常为高岭石、褐铁矿等围岩、杂质,整理质量较差。 5.脉状绿松石 指呈脉状、赋存于围岩破碎带中的绿松石。较大、较粗的脉状绿松石,开采下来后可以为块状绿松石。但如果脉较细,只有1~2毫米或几毫米,绿松石不能单独加工成饰品,需要与围岩一起加工,这种绿松石即为脉状绿松石。 6.结核状绿松石 指呈球形、椭球形、枕形等形态的绿松石,有的多呈葡萄形,结核可大可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