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徒四壁,卓文君夜奔相如

 木柳书屋 2016-03-30



 

家徒四壁,卓文君夜奔相如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04日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肖茹丹
(本文转自:凯风网)
 

   

   

  【成语释义】家徒四壁:家里除了四面墙壁,没有其他东西了,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徒”译为“仅仅”。也可讲作“家徒壁立”。

  “家徒四壁”一词出自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西汉文人司马相如怀才不遇,一次在临邛(今四川邛崃)富豪卓王孙的宴会上,司马相如弹奏琴曲,婉转的琴声打动了卓越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卓文君连夜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到了家,她发现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别无他物。故有“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一说。

  文君私“嫁”相如惹恼父亲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年时,司马相如(喜好读书,也学过击剑。二十岁那年,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担任武骑常侍。恰好孝景帝不喜欢诗词歌赋,这时梁孝王前来朝见景帝,而跟随他同来的还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他们都非常善于游说。司马相如与这些人打交道,非常喜欢,于是远游到了梁国。

  然而好景不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孝王去世,相如无奈回到家乡——蜀地,但家中贫苦,也找不到“工作”维持生活,只能投靠好友王吉。当时,王吉在临邛担任县令。为了让相如尽快得到赏识,王吉想出妙招:安排相如住在高级的驿馆中,每天去拜访他,没过多久,临邛城里都知道司马相如是县令的贵客。

  一日,临邛富豪卓王孙大宴宾客,席间司马相如为宾主奏琴助兴,琴声悠扬,震惊

  四座。卓王孙有一个女儿,还未成亲,未婚夫就去世了,她守寡住在娘家。她才貌双全,又爱好音乐,听说家里请来一位贵客在表演琴艺,便躲在客厅屏风后悄悄欣赏,婉转的旋律深深打动了她。酒宴结束后,司马相如又重金“收买”侍奉卓文君的下人,献殷勤。于是,卓文君连夜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到家,她才发现除了四面墙壁,别无他物。

  卓王孙闻讯大怒,表示:“她是我女儿,我不忍心杀她,但家财一分钱也不分给她!”于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回到临邛,变卖车马,开起酒店,当街卖酒。尽管日子清苦,两人却十分恩爱。

  “家”在成都西较场一带

  那么,所谓“家徒四壁”的家究竟在哪里呢?《旧唐书》记载:“相如,汉安汉县地”,“立相如县,以县南二十里有相如故宅二。”宋《太平寰宇记》亦说:“梁天监六年置相如县,兼立梓潼郡于此,至后周郡废县存,即汉司马相如所居之地因以名县。其宅今为县治,司马相如故宅在县南二十里。”明天启年间修的《成都府志》中有记载:“琴台,府城西南五里,汉司马相如宅。”

  著名学者赵正铭曾在其著作中提到,相如与文君回成都,为何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猜测当中忽略了这样一个情节,司马相如祖上原本是秦或中原其他地方的商户,秦统一六国、灭巴蜀后,他们作为移民进入四川,选定安汉县今蓬安利溪镇一带定居。汉代初年,巴蜀经济发展很快,司马一家也成了富户。为发展家业,在司马相如还很小的时候,全家移居成都。后来家道中落,于是全家留下成都的房产,又回到了安汉县老家。因此,客游梁国的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才会“家徒四壁”。

  由此可见,这个“家”应该是在成都。根据《成都街巷志》,从晋人李膺的《益州记》中关于“市桥西二百步,得相如旧宅”和“海安寺南有琴台故墟“的记载,大致将司马相如当年的故居(古人笔下的琴台也可能就是指的故居)划定在了今天的西较场到文化公园这一地区。因为汉代市桥的位置相当于明清的金花桥,在今天的西较场东北的同仁路口附近,这一点大致可以肯定。而海安寺相传是在青羊宫范围内,今天琴台路的位置正是在当年市桥的西边,又与青羊宫相邻。

  如今成都市区闻名遐迩的琴台路并非当年原址,而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扩建规划的一条仿古街道,但种种迹象表明“家徒四壁”的家可能在该范围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