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邑的问题
芃芃1黍苗,阴雨膏2之。悠悠南行,召伯劳3之。 我任4我辇5,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6云归7哉。 我徒8我御9,我师10我旅11。我行既集,盖云归处12。 肃肃13谢14功,召伯营15之。烈烈16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17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译文】茂盛蓬密的黍苗,雨水滋润节节高。慢慢南行的队伍,召伯关心来慰劳。 我背器物我拉车,我扶车行我牵牛。我们任务已完成,大概有礼来赠送。 我步行来我驾车,我效法来一同学。我们任务已完成,大概赠送居住屋。 庄重严肃谢邑功,那是召伯来经营。光明显赫出征师,那是召伯成就兮。 原野低地已平整,山泉河流也理清。召伯治谢功已成,周王心里得安宁。 【说明】《黍苗》诉说的是召公建设新邑的问题。这亦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小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是歌者从南方返回时对周宣王时的大臣召伯(召穆公)的歌颂,周宣王大力开辟南方,曾迁舅父申伯于谢邑,召伯护送并在谢邑修建城池、房屋、宫廷,因此使谢邑成为周国在南方的重镇,对周国统治、治理南方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歌所叙述的就是这件事。 —————————————————— 【注释】1.芃:(peng蓬)《诗·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诗·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这里用为草茂密的样子之意。 2.膏:(gào高)《诗·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这里用为润泽、滋润之意。 3.劳:(láo牢)《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劳。”《诗·小雅·白华》:“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管子·小匡》:“牺牲不劳则牛马育。”《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这里用为慰劳之意。 4.任:(rén认)《诗·大雅·生民》:“是任是负。””《楚辞·悲回风》:“任重石之何益。”《国语·齐语》:“负任担荷。这里用为挑担,背荷,肩负之意。 5.辇:(nian撵)《周礼·乡师》:“与其輂辇。”《左传·庄公十二年》:“以乘车辇其母。”《左传·襄公十年》:“辇重如役。”《战国策·赵策》:“恃辇而行。”《说文》:“輦,挽车也。”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 6.盖:(gài丐)《诗·小雅·正月》:“谓山盖卑,为冈为陵。”《论语·里仁》:“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之意。 7.归:(guī龟)古通“馈”。《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左传·闵公二年》:“归公乘马,祭服五称。”《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韩非子·五蠹》:“故智土退处岩穴,归禄不受。”《广雅·释诂三》:“归,遗也。”这里用为赠送之意。 8.徒:(tú图)《易·贲·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老子·八十章》:“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论语·颜渊》:“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国语·吴语》:“徒递来告。”《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说文》:“徒,步行也。”这里用为步行之意。 9.御:(yù玉)古通“驭”。《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说文》:“御,使马也。”《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这里用为驾驶马车之意。 10.师:(shī诗)《易·豫·辞》:“豫,利建侯,行师。”《书·皋陶谟》:“百僚师师。”孔传:“师师,相师法。”《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小雅·采芑》:“其车三千,师干之试。”《诗·大雅·常武》:“南仲大祖,大师皇父。”《诗·周颂·酌》:“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孟子·滕文公上》:“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荀子·正论》:“故凡言议期命,是非以圣王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玉篇·币部》:“师,范也。”这里用为效法、学习之意。 11.旅:(lǚ吕)《书·禹贡》:“蔡、蒙旅平,和夷厎绩。”《诗·小雅·北山》:“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诗·大雅·桑柔》:“靡有旅力,以念穹苍。”《诗·商颂·殷武》:“松桷有梴,旅楹有闲。”《管子·侈靡》:“妇人为政,铁之重反旅金。”《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这里用为俱、一同之意。 12.处:(chú除)《诗·召南·殷其靁》:“莫敢遑处。”《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管子·权修》:“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庄子·逍遥游》:“淖约若处子。”《易·系辞下》:“占右穴居而野处。”这里用为居住、生活之意。 13.肃:(sù素)《书·太甲》:“社稷宗庙,罔不祗肃。”《诗·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诗·周颂·清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韩非子·难三》:“广廷严居,众人之所肃也。”这里用为庄重、严肃之意。 14.谢:(xiè卸)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唐河南。《诗·大雅·崧高》:“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15.营:(yíng迎)《书·洛诰序》:“周公往营成周。”《礼记·礼运》:“冬则居营窟。”《汉书·李广苏建传》:“如有营。”《资治通鉴》:“岸上营落。”这里用为经营、修建之意。 16.烈:(liè劣)《书·洛诰》:“以予小子扬文武烈。”《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诗·周颂·载见》:“休有烈光。”《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韩非子·忠孝》:“古之‘烈士’,进不臣君,退不为家。”这里用为光明,显赫之意。 17.隰:(xí习)《书·禹贡》:“原隰底绩。”《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诗·小雅·信南山》:“畇畇原隰,曾孙田之。”《诗·大雅·公刘》:“度其隰原,彻田为粮。”《诗·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周礼·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管子·形势》:“平原之隰。”《尔雅·释地》:“下湿曰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牧隰皋。”《公羊传·昭公元年》:“上平曰原,下平曰隰。”《淮南子·时则》:“丘隰水潦。”《说文》:“隰,阪下湿也。”这里用为低湿之地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