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分析自己成绩下跌的原因 ?

 中原高考678 2016-03-30


如何正确分析自己成绩下跌的原因 ?

我高中一直走读,高二以来一直是年级前十,基本处于每天12点半睡早上5点起、中午睡一个半小时、路上看书的状态。高二结束的时候就刷完了五三。高三上学期年级前三妥妥的。

高三下学期济南市一模的时候考了全市第一(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卵用),之后成绩就开始下滑。济南市二模的时候只有第五。之后感觉心里很不爽,然后也买了很多题回来做。当时五三已经刷了两遍了, 就买了两套天利,基本处于每天刷题、课间操背语文英语知识点的状态。持续这种状态,然而考前一个月倒数第三次全校模拟,居然只有630+,年级排名大概70左右。当时看排名的时候,除了年级前20那些平时就熟悉的名字,中间四十多个人从来都没听说过。当时真是感觉一点也不想学了。拼了三年,居然在最后一个月被挫败。

周末回家之后各种颓废和自暴自弃。老爹实在是火了,劈头盖脸一顿痛骂(高考前一个月还如此残暴也是没谁了,就是这么任性)。伤心的往事不忍回首,总之,训话的大意就是:

1、考了一次济南市第一之后就一直以第一的身份来要求自己,连前十都接受不了了,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傲慢。虽然如此,但是自身实际上并没有稳拿第一的实力,所以成绩稍有下滑,就会十分焦虑,渴望着夺回第一的宝座;并且,出于高中生na?ve的虚荣心理,想以大分差虐杀第二第三。于是就走火入魔,疯狂地寻找各种偏题怪题和复习各种犄角旮旯里的知识点,真正重要的知识点反而被遗漏了。(比如作文,总想剑走偏锋,找一个大家都不会想到然而又十分深刻的观点,例子也要逼格高到不能再高。所谓装逼遭雷劈,我那几次作文都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跑题的。。。)渐渐地,考试的时候对于重要知识点的驾驭能力反而降低了,于是成绩开始下滑。

2、考了第一之后,想赢怕输。虽然看上去作息还像之前一样,但是实际上已经松了。心里的虚荣和表现欲总想让自己表现出一种毫不费力就能稳拿第一的样子,然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大概就这么多了,时间太长,实在记不清还说了些啥。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来看,题主可能也是出于类似的状态。如果题主的学校有两三千人的话,能处于前150已经是非常厉害了,个人感觉应该不会出现做题没有真正做懂这种情况,所以很有可能是心理上的压力太大或者其他一些问题。个人有几条建议:

1、平时成绩和名次对于高考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卵用(自招名额分配除外),真的只是帮助自己找到知识上的漏洞。高中生往往na?ve地以为平时刷得高高考就能考得高或者平时名次决定高考名次。更有甚者,将自己的最高战绩视作自己的真实水平并认为高考一定会考出这种水平。我高三的时候有次全市统考,根本就不是高考题型,难度也就是平时作业题难度。我当时刷了704本来觉得还可以,后来发现710+以上的很多,最高724。。。考第一的那个女同学高一以来成绩确实不错,但是基本都是靠史地政这种对于理科生来说没有任何卵用的课把分刷上去的。当时我们史地政满分120,她能刷到118左右,我就95-100,所以你懂得,高二之后成绩就不是很好了。但是她还是把那次统考视为自己的真实水平,并觉得自己应该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高考是残酷的。答主这种曾经考过630+的人最后都上了北大,足以说明平时成绩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2、根据第一点的精神,不要追求排名不断上升并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一是排名确实反映地有限;二是,你未必不是一次考顺手了所以排名才上升,所以下次考试一般要追求排名的稳定而不是排名的再次上升,以免造成心理负担。

3、千万不要放错重点。没人会傻到不去考重点,老师也不会傻到不给学生讲重点(虽然模拟题可能确实会SB地出一些奇葩的题)。所以关注平时上课的重点才是坠好的。作文千万不要追求标新立异,很可能会跑题。只要能保证稳拿平均分再稍高一点,俗气一点其实没什么。或者说,俗气的、大家都能想到的作文肯定不会跑题。

4、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来做,语文英语尤其如此。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水平会比老师高。我高三考了次第一之后真的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英语老师让被满分佳作,我自以为是地感觉那些东西太low,然后自己找新概念四来背。果然高考悲剧了(不过上了大学之后看,还是很有帮助的。不过题主现在的目标可是高考啊!)

在说点比较技术的建议:

5、有规律地学习。每天每个小时要做什么,学那些课,给出一个合理的计划。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发点糖喂点鸡汤:

6、当年我考630+的时候在我前面的人,基本都没考上清华北大

最后说点竞赛:

7、高中没学过竞赛,一样不耽误我上北大。相反,很多竞赛生在竞赛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所以其他科往往投入不够,最后偏科。最常见的就是语文和英语。英语涨一分比数理化涨一分容易多了,所以,学不学竞赛的吧。。。以及,高中物理竞赛那些,我只想说,你们知道微积分、泰勒展开和级数吗?高中竞赛有一部分还是在不借助微积分的情况下瞎凑(就是这么任性地不引入微积分。。。),所以感觉思路很奇怪。不是很有兴趣的话,慎学。。。有兴趣的话,先学点微积分再学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