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营销是一个被使用泛滥的营销术语。一提到「精准营销」,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选择「精准的推广渠道」。这个人群筛选步骤,固然重要;但是,不少企业往往就此止步,认为只要选对了渠道,就可以带来所谓的「精准送达」,可效果却不尽人意。 我们先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感受一下: 上个周末,开车路过深圳的某豪宅片区。该片区住房以超大户型、别墅为主,房价均价在10万/平。照例的,路边站满了地产中介,“五步一哨、七步一岗”的阵势。他们向来往的车辆招手,“老板,买房吗?”。手里举着的广告牌都是一种文体:“**别墅,4000万”。但没有几辆车停下来了解。 换句话说,不用房产中介举牌,目标消费群也大概知道这里的房价是多少。他们更看重的是:环境、物业、私密等。所以,如果房产中介的广告牌上写着:“**别墅,临湖,全景湖景”(再配高质的美图),或“**别墅,香港物业,管家式服务”(再配高质的美图),也许路过的车辆会愿意停留,至少留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再举一个例子。在做社会化营销时,不少公司困惑:为什么我的这条产品推广微博,KOL、网红大号转了,且转发数量可观,但还是带来不了销售转化率呢?因为「转发≠沟通到位」。如果只是'无声转发'或'口水话转发',就只不过是走了一个渠道,但该渠道并没有用个性化的语言,和他们的粉丝交流。 现在,你感受到了在各种营销中,浪费渠道资源的现象确是屡见不鲜了。市场营销人员投放了自认为很精准的渠道,却得不到任何实际回报。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检视内容,而是责怪渠道。 那么,什么是精准的内容呢?总体而言,精准的内容有三个基本要素: 从这个极端的例子里,我们很容易明白:大春的表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大春这个傻乎乎、无烦恼的人唱“哥哥”这么忧郁、深沉的歌,实在是格格不入。这表明:找准人、说对话、但说话人的整体调性不对。 但是,以下这个由杨洋主演的鬼畜视频就不一样了。视频内容实在是没有营养,但成功之处在于:不用大篇幅地强调“索尼h.ear系列耳机”怎么好?有哪些功能?用什么材质做的?只需用杨洋花样美男的调性来诠释耳机的美即可,这种调性和该耳机的颜值相得益彰。 举个例子。我团队一个天资聪颖的应届毕业生发来一篇长文案,让我帮他看看写得怎样? 看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我什么也看不懂。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游戏电竞。其中充满了电竞界的专业术语:“66666666、国服第一、不服sala、我要GG了、绝活哥……”。我的回复是:我只能帮你看这篇文章的逻辑;其余的,只要你觉得喜欢电竞的人看着high就OK了。
再举一个例子:这是一加手机2发布会的倒计时海报。这组海报读来,感觉一加手机在和它的忠实用户、铁粉互动。海报里的“加油”、“后盖”、“氢OS”等词里藏着什么梗,只有粉丝们才心领神会。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对于特定社群而言,精准的内容是一种小众化的语言,是一种原住民的语言,是一种社群的通行语,「只有我们能秒懂」。 案例:王品台塑“只款待最重要的人” 现实中,我们看到不少企业走两极化,要么不停地Push: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要么极尽之能事地煽情,就像一个演员在表演。 最后想说的是:以上关于内容精准性的三点,是三个基本点。你肯定会想到很多体现「内容精准」的词,看看能不能归到这三点里,以此想想你做社会化营销的精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