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墨溧阳】天目山下水潺潺!

 彭时杰 2016-03-30



在江南,有这么一个山光水影,如墨似画的好地方——溧阳!

(内含视频,请在有WIFI的前提下观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说山代表着中国人的铮铮傲骨和坚毅品格,那么水就阐释着中国人的灵动智慧和淡泊心绪。山与水,构成了泱泱中华大地最美的景致意象。


然则,仅有山,再壮观,徒具伟岸而欠缺灵秀;只是水,再旖旎,唯有柔情而略失气魄。山水山水,缺一不可。一幅上佳的风景画作,必然有山有水,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也应当是依山傍水。



溧阳在何处?


翻开古诗集,唐人许坚在《游溧阳下山寺》中有云:“地枕吴溪与越峰”。吴越,即为江南,而溧阳的地理位置独特之处,更在于其坐落在沪宁杭地区几何中心地带,是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南连安徽的广德、郎溪,东、西、北三面分别毗邻同省的宜兴、高淳、溧水、句容、金坛,东南角则隔着宜兴与浙江遥遥相望。溧阳距离沪、宁、杭、苏、锡、常、镇等地,皆仅一二百公里之遥。随着沪宁杭地区高铁的飞速发展, 溧阳与外界的距离也在不断缩短。在闲暇的周末,完全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乘坐高铁来溧阳这座江南小城走一遭。


溧阳之名由何而来?


《说文解字》说:“溧,水。出丹阳溧阳县,从水栗声。”据《溧阳县志》载,秦时溧阳县治在古溧水之北,水北称阳,因名“溧阳”。而“古溧水”之名又所出何处呢?有一种说法是,古时长江有一条入海的分支,水流湍急,且常有沙积于水中,人们就称此水为“濑水”——“濑”读“赖”,意为水中之沙地。春秋晚期,吴王余祭曾在濑水中一个比较大的濑渚上(渚指水中小块陆地)筑城设御,谓之“濑渚邑”。在春秋战国的烽火硝烟之中,濑渚邑作为一个战略要地,历经吴、楚、越等国的争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在前221年改濑渚邑为溧阳县。“濑渚邑”与“溧阳县”字形来看相去甚远,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呢?原来“濑”在古代还有一个读音,与“溧”相通!自秦以后,此地的名称亦经过几次更改,曾称“永平”、“永世”与“平陵”等,从唐高宗时,恢复“溧阳”之称,并沿用至今。


南朝诗人谢朓曾有诗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而溧阳更是占尽了江南地利之宜。丘陵层峦叠嶂,水乡湖泊环绕,如同一幅幅泼墨的山水画,小小溧阳,竟是山清水秀的绝妙好地。

天目湖、长荡湖、南山竹海、瓦屋山、水母山……这些风景胜地个个都像仙境一般,如梦似幻。行走其间,仿佛置身画中,成为了幽篁里弹琴长啸的隐士,或是烟渚旁泊舟而憩的渔夫。山水之趣,田园之乐,自然之情,俯拾即是。


雾中茶园,是多少江南人的梦境,亦是无数在外溧阳人的情感寄托。


溧阳的水


溧阳水多,河道纵横交错,库塘星罗棋布。较大的河有南河、中河、北河、丹金溧漕河、溧戴河、竹箦河、赵村河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际,陆路交通不发达,从乡镇去县城多走水路。轮船慢悠悠地晃上三两个小时,不比如今道路四通八达,四轮一滚,上哪里都是几十分钟的事。


在溧阳的城市郊区和乡间路旁,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水塘,其中人工水塘是挖来养殖鱼虾蟹用的,水塘四周围上了渔网,防止虾兵蟹将们离家出走,而田间小路旁那一汪汪的天然小水塘,溧阳人在方言里称之为“塘泊泊”,是乡下孩子们夏天戏水、捉小鱼、摸螺蛳的好地方。这一切,都给溧阳打上了浓重的水乡印记。


且不说溧阳城这个名字本身就与一条河有关,溧阳有很多村镇的名字,也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南渡、古渎、湖边、埭头、老河口、泓口、堑口等等,一听名字,便知先民们逐水而居于此。


除此以外,溧阳的其他地名也与水息息相关,例如,埠为停船的码头,此类地名有戴埠、强埠、上兴埠、上沛埠等等,这些地方在古代都是繁华所在,商船停泊,客来如云,熙熙攘攘。再比如,渚是水中小块陆地,此类的地名有社渚、胥渚、洋渚、渚泗等。


溧阳有一个地方,叫陆笪,相传陆游幼子曾在溧阳为官,卸任后携嗣定居于此,因此陆笪周围一带数村皆是陆游后裔。笪,何也?通俗些讲,就是拉船的绳索。



溧阳的桥


水多的地方,则桥也多。


溧阳有很多古桥,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大多已经在历史的沧桑变幻中烟消云散,但是它们却以独特的方式留存在了地名之中。


溧阳的村镇,也有很多是以桥命名的,例如汤桥、余桥、平桥、别桥、竹箦桥、殷桥、夏桥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别桥。别桥本名为甓桥,古称“安乐桥”,位于丹金溧漕河上,是溧阳最早建的桥,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至今已有1398年。当时,本地县令于泾渎河港疏浚后在此筑桥,为了桥的坚固,“甓甃两岸取其固”。甓就是砖的意思,在两端用砖砌成桥堍,故称甓桥,后来渐渐被写成了别桥,倒也不失一番诗情画意的味道。可惜在历史无情的风雨中,河流几经改造之后,这座古桥早已不见踪迹,如今在丹金溧漕河别桥段上,新修了两座大桥,固则固耳,无特色矣。


溧阳的湖


溧阳河多,湖也多。


人皆知苏南之太湖、杭州之西湖、舟山之千岛湖,而在溧阳,也有一个湖与它们相比毫不逊色,那便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明珠”——天目湖。


天目湖位于溧阳城的南部,本为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总面积为17.92平方公里,距离溧阳市区仅八公里,因地处天目山的余脉而得名。天目湖是溧阳人民心目中的骄傲,是溧阳的“国际名片”。


三月一来春风过,江南岸边桃花开。碧草如茵连天去,流莺百啭粉蝶来。此时,正是去天目湖登山临水的好时节。天目湖兼具太湖烟波浩渺之势,西湖淡妆浓抹之美,千岛湖环拱珠琏之局。行于长堤,观清露晨流,看绿芽初引,泛舟湖上,赏薄雾浓云,有暗香盈袖。清新的空气中混杂着青草泥土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绿色仙境,只想抛开一切思绪,全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大口大口地呼吸灿烂的春光。



天目湖中的龙兴岛,是个原始森林般的所在,绿树成荫,野花遍地,小鸟啾鸣,蝴蝶翩翩。沿着木栈道拾级而上,绿叶乔木独有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可以好好换一换肺里的污浊之气,静心宁神。离开美丽的龙兴岛后,坐小船便可到达乡村田园。这是天目湖风景区之中最欢乐的地方。在这里,或静心坐于茅屋下石凳之上,或踩踩木质的水车,看着脚下一脉清流哗哗啦啦,或钻入藤网之中嬉闹一番,或走上晃晃悠悠的逍遥桥,感受一下惊险刺激…无拘无束的玩乐总会勾起人心中珍藏的记忆,那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小风车转呀转,小水车踩呀踩…



天目湖岸边,有一山延展入水中,叫作湖里山,名字质朴贴切而有意境韵味。湖里山上,绿荫葱葱。湖里山颠,有状元阁。这座外观雄伟的仿古楼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宣传状元文化为主题的建筑,飞檐斗拱,角楼凌空,巍峨矗立,气势磅礴。来到了状元阁,就仿佛走进了溧阳的历史文化长廊。古邑千年风华,文化源远流长。


溧阳历史上,出过两位状元、两位榜眼、三位探花,一百八十六位进士以及一大批的要人、名人,其中官至宰相的就有三人,可谓人杰地灵,俊采星驰。走进大厅,赫然现于眼前的雕像是清代溧阳籍状元马世俊,他出身本地望族,少负盛名,才华横溢,居庙堂之高而保持清高正直的本色。信步前行,阁内有三层。第一层记载着从隋炀帝开科举到清朝末年的所有状元。第二层展出了当代溧阳籍院士、专家的事迹——溧阳出了十余位新中国的两院院士,大批溧阳籍的优秀专家、学者们在祖国的各行各业辛勤工作,挥洒汗水。第三层的书架上摆放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院校中溧阳籍学生的名册。“名编学士籍”,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一代又一代的溧阳读书人负笈游学,足迹早已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到欧美诸国,而这一本本的名册,便是他们与家乡、与母校牵扯不断的情思寄托。


站在状元阁顶,天目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晴日之下,湖面风平浪静,满眼郁郁葱葱,目光掠过之处,偶见粉墙黛瓦,于绿色中掩映,或是腾空的飞檐,在枝桠间偷偷露出一个小角,甚是俏皮。


溧阳的诗


登巍峨之高阁,临长空之远目,眺烟波之浩渺,发思古之幽情。溧阳是个山灵水秀的好地方,唐代诗人孟郊、元代文学家仇远、明代忠臣沈炼、清代篆刻家陈鸿寿等,都曾在溧阳任职多年,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而李白、张旭、朱熹、汤显祖等文人墨客也曾多次慕名而来,留下的千古华章繁不胜数。在这些诗文之中最为出名的,应属孟郊的《游子吟》。

孟郊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一生坎坷,学业仕途皆不顺,少时屡试屡不第,直到四十六岁之时始中进士。尽管他踌躇满志,准备施展才华、为民办事、报效朝廷,然而,在苦等四年之后,知天命之年的孟郊才被吏部选为主管社会治安的溧阳县尉。身为进士及第,却只当个芝麻小官,孟郊大失所望,内心郁闷,无处言表。



孟郊在溧阳任职五年,在政治上无所建树,却时常徜徉于溧阳的山水之间,流连忘返。据《溧阳县志》记载,当时的县城在今溧阳市南渡镇旧县村,孟郊常去城外唐兴寺观赏蔷薇花,写下了《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一诗:“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由于孟郊经常外出游山玩水,饮酒吟诗,简直是荒废政事,不务正业,县令大为不满,聘人来代理孟郊的公务,分去他的一半年俸,孟郊一气之下,辞职赋闲在家。


然而,正是长期的漂泊生活让孟郊深刻地体会到游子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上任后即把母亲接到溧阳,并常带着母亲去大石山下沐浴温泉。为了迎接母亲来溧阳,他写下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的伟大,谁人不唏嘘,谁人不深受其恩。这首五言诗作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引起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共鸣。中国儿童启蒙之初,便都会学习背诵这首诗。


诗仙李白则在作品中留下了更多的溧阳印记。


唐时,溧阳境内有山秀水清的瓦屋山、北湖亭风景区,有永世、永平、平陵等古城遗址和先秦时期的欧冶子铸剑场、史贞女祠及墓地、东汉时的史崇候庙、蔡邑故居、南朝梁时的招仙观等众多古迹遗址。


酷爱游历四方的李白曾数次到过溧阳。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时,李白的族弟李济在溧阳任县尉,李白第一次来此探亲访友。当时的知县郑晏与李济是同僚,同样爱好诗文饮酒的郑晏十分热情地为他接风,李白以《戏赠郑溧阳》诗答谢。郑晏还陪同李白游览濑水之畔的史贞女庙、城西之北湖亭和城西北的瓦屋山,在游览访古的过程中,李白应郑晏之请求,撰写了《溧阳濑水史贞义女碑铭并序》,在碑铭序中赞颂了浣纱女搭救伍子胥后为保护其行踪而毅然投江的壮举。李白还作了一首《游溧阳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族》,诗云:“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描写了他们一行在秋高气爽时登高遥望远处的景色。



安史之乱后,天宝十五年的春天,李白带着忧郁的心情只身再次来到溧阳,本想与故人重聚友情,令他失望的是族弟知交均已离去。惆怅的李白聊作诗篇《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燕麦青青游子愁,河堤弱柳郁金枝。长条一拂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李白的心中充满了离伤思念之情,好在新任县尉宋陟的看望陪伴减轻了李白的寂寞之感。为此,他作五言绝句《赠溧阳宋广府陟》,称颂宋陟的出众才华和高尚情操。


唐代的大书法家张旭时任江苏常熟县尉,他也前来溧阳看望李白。两人相聚于酒楼之上畅饮纵谈,酒至半酣,李白乘兴作《宴别张旭于溧阳酒楼》一诗,即《猛虎行》,诗中云:“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煞人。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李白歌罢,张旭高提笔在粉墙上挥毫疾书,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诗仙”的诗篇和“草圣”的墨宝可谓珠联璧合,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溧阳人为了纪念此事,便把溧阳酒楼更名为“太白酒楼”。岁月悠悠,千百年中,几度兵燹,酒楼时有兴废。如今,坐落在濑水之畔的高静园中东南隅土岗上,重建了仿明代殿宇式的太白楼。溧阳的山山水水,父老亲朋,始终铭记着李白的诗酒风流和不羁才情。


溧阳的湖


除了闻名遐迩的天目湖,溧阳还有一湖。此湖古已有之,可以说是天目湖的老前辈,它就是长荡湖,位于溧阳市东北部二十余公里的地方,又名洮湖,属于太湖水系。水域辽阔,约八十六平方公里,晋朝时便因其长形而有“长塘”之称,“长荡湖”之名亦由此而来。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386-534)在其名著《水经注》里,把长荡湖称为“五古湖”之一。


长荡湖风光秀美,景致宜人,明人施渐曾作《春日过长荡湖野望》:“不因修禊过春山,谁得澄湖一望间。顿觉尘心空水上,偶逢渔父语沙间。几多沃野桑麻蔽,半是荒畬雁鹜还。日夕微茫僧问渡,双峰寂历掩禅关。”诗人的笔触自然、恬淡,一如行云流水,又如皓月清风,充满了禅意和灵性,长荡湖的空灵静谧跃然纸上。这份空灵静谧穿越千年,如今,我们可以和古人一样,吟诵着优美的诗句,登临湖中大涪(浮)山远眺之,见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或者泛舟湖上近观之,赏水波潋滟,浮光跃金。长荡湖芦苇丰茂,芳草萋萋,荷叶田田,渔帆片片,古人有诗云:“蒹葭一望暮苍苍,长荡湖头烟水长。”每逢寒露时节,白鹭、黄雀、獐鸡、野鸭等水禽成群结队而至,一如渔家民谣所唱:“飞起不见天,落下盖湖面;天寒三日冻,一塘数百连”。一连为6只,一塘数百连,岂不是有上千只之多!虽说古文里的数词虚实难辨,但是长荡湖飞禽数目之多,可见一斑。


长荡湖的水产品极为丰富,唐人张籍曾感叹:“长荡湖,一斛水中半斛鱼,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浊水谁能辨真龙。”在渔民们的辛勤劳作之下,这里愈发地“日出斗金,夜出斗银”。长荡湖水域辽阔,湖水清浅,湖底平坦,盛产毛蟹(长荡湖大闸蟹)、桂鱼、昂公、白条、团鱼(甲鱼)、螺蛳、痴鮕郎、青虾等美味,其中长荡湖毛蟹更是一绝。农历九、十月份稻谷丰收之季,也正是毛蟹成熟之时,蟹体肥满,蟹黄厚实,蟹膏肥糯,肉质细嫩柔白,上水蒸熟之后,蘸点姜末香醋,最好再来点香菜,味道那叫一个鲜美啊!吃过长荡湖毛蟹后,说是三月不知肉味,也不为过。就这样,凭借着一湖的天然资源和自己的辛勤劳动,湖边的渔家百姓千百年间在此繁衍生息,过着宁静安逸、富足快乐的生活。都市居住的人们在闲暇之余,也会驱车逃离钢筋水泥之林,前来长荡湖,浮泛一舟,把酒邀月,品尝湖鲜,饱览胜景,如此心益静,情愈悠,实在是日益忙碌的生活中放松身心的一大快事。



溧阳的竹


溧阳水有天目长荡,山有南山竹海。但是,要说南山竹海是山,又未免有点儿以偏概全了。南山竹海除了有好山,亦有好水。这里山水相映成趣,风景如诗如画。方圆几十里,但见峰峦迭翠,浓荫深秀,溪流潺潺,修竹万顷,风乍拂之,碧波涌动,颇有电影《卧虎藏龙》的味道。两山夹峙之间,山涧水和天然雨水汇集成的静湖,静碧如翡翠,嵌在山谷之中。湖边有翠竹,湖上有竹筏。人在竹筏上,如在画中游。竹在水中长,水在竹间流。新竹排个个,老竹韧且直。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旧枝。


竹在中国文化里占据着重要地位。梅、兰、竹、菊,人称“四君子”,分别代表着傲、幽、坚、淡四种美好品格。竹还位列于“岁寒三友”之中,与松、梅一道,经霜傲雪,刚正坚贞。《世说新语》中记载:“王子猷(即王徽之)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中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在中国古典文化里,竹是清高隐逸的象征,魏晋有“竹林七贤”,唐代有“竹溪六逸”,诗佛王维将他的书斋命名为“竹里馆”,并为此写下名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沿着蜿蜒曲折的木栈道,走进南山竹海的深处,不辨东西,但见满目翠绿欲滴,闻到耳畔风声细细,竹叶沙沙作响,抬头仰望青天,一缕缕金丝般的阳光从竹林的缝隙中漏出来,斑驳陆离。若在山间茶楼小憩片刻,泡上一杯清茶,闭目养神,吟诵上古人的一两首诗,简直是太美妙了!


溧阳的峰


攀上景区内海拔508米的“吴越弟一峰”,便可将万亩竹海、三省风光尽收眼底。为何是“弟”而不是“第”呢?想来这里竹子遍地,竹字头就可以免了。再者,这峰亦非吴越最高峰,所以谦虚称“弟”。不过此处正是南山之巅,在这里登高望远,视野辽阔,可以看到溧阳、宜兴甚至是安徽的村落、水库,怪不得这里有“鸡鸣三省醒”的说法呢。在山巅之上还可以撞钟祈福,为一家老小求个平安。南山本就是一个好兆头,古有“不老南山”之说,长寿文化便是南山竹海的文化内涵。从分布在竹海深处的“寿”字,到中国第一老寿星南山寿翁的雕像,再到万寿堂,在南山,寿文化无处不在。南山竹海蕴藏青山碧水,犹如绿色仙境,生活在这样空气清新、水质澄澈的地方,想不长寿也难啊!


南山竹海内有一条古官道,蜿蜒伸向大山深处。相传这条昔日的官道,是官府运输邮传的要道。明朝初年,朱棣攻下应天府(即南京城)时,建文帝朱允炆从皇宫的暗道出城,南逃到了溧阳。为了躲避追杀,建文帝决定轻装简行,就留下部分随从在此山下结庐而居,因他们同朝为官,这小村便叫作同官村,拜别皇帝的这座山,就唤作同官岭。


如今的同官村,经过环境综合治理之后,粉瓦白墙,绿水漪漪,犹如一个世外桃源,但又不像书中的世外桃源那般与世隔绝。村民们在此安居乐业,享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在溧阳,像这样优美富饶的村镇非常之多。许多村镇也因地制宜做起了文章,发掘自身资源优势,开发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农家乐、垂钓、采摘、泡温泉等游乐项目,非常受城市居民的欢迎。就以戴埠镇的李家园村为例,李家园背靠着南山竹海和御水温泉两大风景名胜,拥有茶场、竹园、梨子、青梅、枇杷、银杏、杨梅等近2000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度假休闲,享受乡村的慢时光。走进李家园村,就走进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一户户白墙绿瓦的农家小院,在群山之中错落有致,村里处处翠竹点缀,小桥流水,一派好风光。



溧阳的美食


来到了溧阳,除了看山看水,也要一饱口腹之欲。溧阳美食多,除了前文提及的湖鲜、河鲜,溧阳还有一道久负盛名、享誉中外的菜,就是天目湖砂锅鱼头。这砂锅鱼头选用四至五公斤重、活蹦鲜跳的胖头鱼,去鳞去鳃,除去内脏,在头后三公分处将头剁下,煎黄后捞出放入沙锅之中,放进甘甜清洌的天目湖水,撇除浮油,辅以八种佐料,用文火煨数小时。上桌时,汤色如乳,鱼肉白里透红,细嫩似豆花,绝无土腥味,肥而不腻,美妙绝伦。这可是中国领导人吃了也拍手叫绝的好菜呢!许多外国使节来溧阳参观访问时,品尝过天目湖砂锅鱼头之后,也无不拍手称赞。除此以外,溧阳还有三黄鸡、周城羊肉、溧阳白芹、雁来蕈、乌米饭、扎肝、天目湖香肠、风鹅、大栗、爆炸西瓜等风味特产。哎呀,不数不要紧,一数,肚子里的馋虫都快飞出来了!吃完溧阳美食,再泡上一杯天目湖白茶,看莹薄透明的叶片在水中似片片翡翠般起舞,抿上一口嫩绿清亮的茶汤,毫香萦绕唇齿之间,新鲜醇厚,滋味回甘。

山水如诗如画,舌尖味道丰盛,在江南小城溧阳,生活就是这般惬意、轻松。眼下正是春光烂漫之际,绿杨烟外,晓寒已轻,红杏枝头,春意正闹。溧阳这座江南小城,此刻正沐浴在草长莺飞、虫燕呢喃的好时节,若不上这里走一趟,当真是辜负了这大好春光!若说小城是一张宣纸,春天就是那笔墨,时而轻柔、时而有力的笔触,出神入化地描出了一幅浓淡相宜的丹青。绿水白墙,红花黛瓦,曲回的河流上倒映着石拱桥磨旧的雕栏,隐隐的青山间游走着若有似无的雾气。


水墨氤氲的江南明珠,便是溧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