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杨振基练的是什么功夫

 武谈 2021-01-21

编者:杨澄甫宗师的次子杨振基,身居杨澄甫1931年亲定传人名单之列,但有传言说他保守,没有显露过会什么功夫;甚至有人干脆说他没有功夫。说这些话者,语气中很有些轻视的味道。最近有幸聆听著名太极文化理论家、与杨振基先生交往多年的翟金录先生介绍,才知道这位杨先生其实很了不起,是一位得了“杨氏太极拳之魂”的人物。翟先生又介绍编者认识了杨振基先生的弟子胡贯涛,从胡先生那里,更进一步知道了杨振基先生所练的是什么功夫。图为胡贯涛先生在传授拳技。

恩师杨振基先生一生习练传播的是杨澄甫师祖的拳论拳架,师祖太极拳论“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皆及神明”,这是杨氏太极拳三步功法。用杨师话解为招功、劲功、内功。

   杨师传承“招”功,除了认真习练老六路85式太极拳架外,更重要的是“三世七”练法。所谓“三世七”是老六路85式去掉重复动作,实际为37式单式练法又称“活步桩”。使用法为“一进三化”又称“一打三防”,总148法,反正两用为296招法,杨师讲解为粘、随、抖、接、拼、啄、拿、劈、伤筋挫骨、点穴闭户、按脉截脉等。这是“招”功的基本内容,其功法有待日后详介。

  杨师传承“劲”功为全身协调、意气相连、上下顺遂,在顺遂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太极劲,就推手而言,掤、捋、挤、按、肘、挒、採、靠。以开劲、合劲、提劲、沉劲、叠劲、截劲、抽丝劲等,因对手变化而用相应的“劲”进行引、化、拿、发。这是“劲”功的基本内容,详细功法有待后续详介。

  而杨师所传太极拳“内功”,笔者称之为“杨氏太极拳静功”,这是杨氏太极拳“皆及神明”功夫的详尽练法。此步功的文字理论,出自杨氏太极拳老谱《三十二目》和杨建侯师祖的“大小太极解”。以恩师传授及笔者练功之粗浅体认,“太小太极解”为杨氏太极拳内练功法之纲。古人曰“纲举目张”,只要抓住“纲”,自能撑起“目”。

  太极拳是聪明人的拳,是文化人的拳。一篇“大小太极解”只百余字,而且完全是简浅易懂的白话文,却阐明了太极拳“内炼功夫”四项世人困惑之处:

第一 “太极练法”。大师言简意赅:“以心行气,不用拙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搓磨之劳。”

   第二 “太极练功”。大师有言:“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入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体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

    以上“练法”“练功”一字之差,说明太极功夫传承上,“练法”和“练功”是有区别的。

    第三,晓谕后学只需遵章练习,而习练以上功法的结果是“练到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

  第四,总结 “此不用拙力,纯以神行,功效著矣!”并强调“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盖此意也!”

  如果读先辈大师如此直白且又讲解清楚的拳理,你仍然到处拜师听所谓“名人”歪讲太极,那只能怨你不“文化”不“聪明”了。

  杨健侯祖师“大小太极解”是“纲”,而杨澄甫师祖却详谈了“目”,首篇当推师祖的“太极拳之练习谈”,“练习谈”分13个自然段,对拳架即“法”的练习、要求、指导,可谓详细。笔者认为练“杨氏太极拳”,不熟读甚至背读“练习谈”,你不如不练和改学别拳。“练习谈”是从“法”的角度详解“大小太极解”,“法”学不会,更谈不上“功”。

  杨澄甫师祖的“太极拳术十要”,是从“功”的角度详解“大小太极解”,我们后辈习练者特别从经典论述“六、用意不用力”中能认定,练杨氏太极拳离开了桩功、内功就打不通经络,就不是太极拳。

  杨澄甫师祖的“论太极推手”是“大小太极解”的第四项内容“结果”,只是更清楚更形象更详细地阐明了什么是“杨氏太极拳”,也告诉后辈习拳者练的是不是太极功夫,细读此篇将更明白什么是杨氏太极拳的真功夫。

以上所言,即是我师之所练,亦是我师之所传,我只是把我所学的如实写了出来(编者:据悉,胡贯涛新著《杨氏太极拳静功讲义》即将付梓)。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