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陆奇葩·戏曲篇·西秦戏】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03-30

西秦戏概述

     西秦戏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剧种,初考系明末西秦腔流入粤东,与民间艺术结合而成。扎根海陆丰,足迹走遍兴梅、潮汕、闽南、香港、台北,以及东南亚等地。属多声腔的板式变化体剧种。唱唸沿袭中州音韵(素称“戏棚顶官活”),其唱词多是齐言对偶句式,以七字(二二三)、十字(三三四)为主体,字数或增或少均可灵活运用。旋律起伏大、节奏变化多,不但不影响板式结构,而且显出其唱腔之特色。西秦戏的主要声腔有正线曲、西皮曲、二黄曲,还有少量福建曲、小调曲,以及已失传的元杂曲和昆曲。三个主要声腔共有三十六个板式,男女分别有六十二个唱法,各种唱法都有其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尤其西秦戏的本腔——正线曲,具有的独特韵味,更为动听。

     西秦戏有史可追溯的顺太平、祝寿年、顺泰源三大老牌名班,行当齐全,饮誉粤海。一百多年前驰名海内外的西秦戏艺术表演家德容旦、灶贵生、协仔丑等,他们所传承下来的造诣甚深。素被后人称为“公”的著名老生罗益才(我师公),于民国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在海丰捷胜执教和天乐科班,造就了罗宗满(我师父)、曾月初、陈铭诩、林咏、何念砂、刘宣、黄发、荣华、曾炮等各行当齐全的一批优伶,名扬海陆惠诸县。如著名小生罗宗满(宗满生)字正腔圆的正线曲、著名老生曾月初(戆生)婉转自如的西皮曲、著名小生马寿兰(富生)柔软动听的二黄曲、著名花旦陈咾(咾旦)声如女伶的花旦曲、名正旦周汉孙(孙旦)沉浑厚朴的乌衫曲等,都是有口皆碑的。音乐方面,有驰名海陆惠的刘圆、刘棠、张德、徐创等,他们在名曲、名段上都有继承创新的吹打、司击、拉奏等特殊技巧,功底极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们当中大部分已成为老艺人,都汇集到仅存的庆寿年班,即现海丰县西秦戏剧团,传帮带出了第一批的刘宝凤、罗惜娇、严木田、陈色洪、侯劳惜、唐同妹、严肯等新一代男女演员和乐手,他们都博得行家、观众念念不忘,称赞有加。 

 

     【西秦戏诸声腔的调高及特点】西秦戏是宫调式声腔,调高有bB、D、bE、G等诸调。男曲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女曲以假嗓为主,真假结合。正线曲定调bB(反线阴调曲bE),曲调厚朴委婉,韵味独特。分二番、梆子两类,而两类曲调常可连接使用。男曲音阶从2至ī共十四度;女曲从2至6共十二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剧目的整理,以及上演现代剧等的需要,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女曲发展到十四度音阶,流传至今,常用不衰;西皮曲定调D,曲调高亢激昂,宜表现火爆炽烈、激动紧张等情绪。男曲音阶从3至i共十三度;女曲从至3至6共十一度;二黄曲定调D(反线二黄G),曲调沉浑婉转,旋律起伏较大,节奏变化较多。男曲音阶从2至 i共十四度;女曲从2至6共十二度。

 

      【西秦戏的音乐设置】西秦戏的乐队俗称后棚,分文畔与武畔,其器件配置位置称为“八张交椅”,即鼓头、大鼓、大铙、班锣(兼小铙)、工锣、响盏(小手锣)、头吹(唢呐)、二吹共八个座位由八名乐员操作。弦拨乐器称“四大件十一条线”,即头弦二条线(由第一唢呐手兼),提琴胡二条线(由大鼓手兼),三弦三条线(由第二唢呐手兼),月琴四条钱(由工锣手兼)。新中国成立后,增加了扬琴、大提胡、二胡、高胡及黑管等器件,突破了“八张交椅”的设置,阵容可观,效果较好。

 

      【三个声腔四大件的定弦】正线曲:头手弦定弦52(阴调曲定弦15),提琴胡定弦15,三弦定弦563,月琴定弦5522;西皮曲:头手弦定弦63,提琴胡定弦36,三弦定弦651,月琴定弦5522;二黄曲:头手弦定弦52(阴调曲定弦15),提琴胡定弦36,三弦定弦651,月琴定弦5522。定弦不一,协调和谐,效果甚佳。 

      【西秦戏吹打牌子及运用】西奏戏的吹打牌子计有108首,气派豪放,雄壮激昂,在武戏和科白戏所有的“四大传”、“八草传”和“三十六本头”戏中,占主导地位,具有形象化、性格化及渲染古战场的特色,如表现祭纛兴师所用的【大起兵】、【双龙剑】、【二犯】;刚柔相济的女将举兵【石娘娇】;凶蛮粗犷的番将举兵的【番竹马】、【番马士】;游山玩水、穿街遛巷、轻松愉快的【千秋岁】;跳水悬梁、忍痛挣扎等的【雁儿落】;得胜凯旋、喜气洋洋的【朝阳歌】等等,都有强烈而恰切的吹打效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秦戏著名唢呐手在吹秦上各显其长,如刘棠(头吹棠)有悲愤相济的吹奏法,徐创有高昂激越的运气法,张德有柔软婉转的花指法等,均享有极高声誉。                             

      西秦戏传统名剧(素被称为哑剧)的《重台别》选段,历时二十多分钟所吹奏的主要乐曲【宫娥怨】,以七个调式轮迴变奏,转调自如,全凭运气功夫圆满地弥补了半音关系不出现音差的特殊效果,并把旋律时而拉音,节奏时而加速或缓慢等技巧,紧密地把剧情推向高潮,充分展示西秦戏的套曲牌子,以及吹奏手的独特技艺和功能。

     【西秦戏三个声腔的伴奏乐曲运用】西秦戏三个主要声腔的伴奏乐曲共计十八首,各有严格规定,不能滥用,如【倒拖枪】、【粉头莲】、【麻桃仁】、【卷珠帘】、【柳青娘】、【柳青娘反】等仅用于正线腔及二黄腔;【脱毛狮】、【北山茶】、【双声尾恨】、【桃李争春】、【猴仔背子】、【报花名】、【上天梯】、【双金线】、【八大板】、【哭连天】等仅用于西皮腔。讲究调式和谐,是西秦戏传统的特点之一。

      音乐唱腔艺术是一个剧种的灵魂,是“姓甚名谁”的特征和重要手段。西秦戏在历史长河中,各个声腔都有互相影响,互相融汇,在与兄弟剧种的交流中,不断丰富了本剧种的表现力度。尤其近一百五十年来,数代名艺人经过继承传统,从实践中得到丰富经验,并各自加以创新,虽无流派之分,却有不同风格之别。西秦戏声腔诸多,板式较广,表现力强。男女曲若无真假嗓结合,其音域必然出现狭小短缺,而导致旋律运转有限;有了真假嗓的结合,又要防止出现间隙,才能显出糅合自如;咬字清晰,吐音圆滑,并非轻而易举的功夫。西秦戏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珍稀剧种,若要长久保持生命力,必须发挥本剧种自身的特色,不能舍本逐末,而导致面目全非。其特色唯一之源在于全面继承,深入了解,反复研究,进而以科学观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在精华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这样或许是它永不迷航的正确方向!                                          

     西秦戏的剧目,分文戏(也叫曲戏)、武戏(提纲戏)两大类,共一千多个。文戏长短剧目四百多个;武戏剧目七百多出。

    文戏中以真功夫见称的有四大弓马、三十六本头、七十二提纲之说。四大弓马是:《龚克已》(又名《上京连》)、《陈世美休妻》(又名《三官堂》)、《宝珠串》(又名《三义节》)、《哭监写状》(又名《贩马记》)。还有部分唱做并重的剧目,如:《宝莲灯》、《摇钱树》(又名《四姐下凡》)、《剪郭槐》、《大盘殿》、《龙凤阁》、《薛仁贵》、《斩姚期》(包括四大弓马共十二出)等,因为每出都是四折,因而称为“四出连”。三十六本头:《闹金銮》、《王大富》、《李云祥》、《女搜宫》、《搜花园》、《把宫门》、《罗志云》、《万重山》、《卖猪仔》、《白兔精》、《斩梅景》、《卖豆花》、《王阿七》、《柳世春》、《闹古店》、《洪炮》、《看古文》、《毛四海》、《抬番鬼》、《卖虎皮》、《彩楼记》、《斩洪建》、《奸雄结》、《徐棠掉打李凤》、《剪余骞》、《斩秦梅》、《甘凤祥》、《棋盘会》、《石平贵》、《都世春》、《司马海》、《风流误》等。每本都分上下集。七十二提纲,是指七十二出以唱做见称的折子(实际不止此数),如:《回窑》、《斩郑恩》、《芭蕉记》、《送妹》、《过昭关》、《潘必正》、《女中魁》、《打李凤》、《宋江杀惜》、《逼上梁山》、《贵妃醉酒》、《五台会兄》、《柴房会》等等。

     武戏即提纲戏,演的是列国、封神、隋唐、扫北、征东、征西、水浒等演义及传奇故事。以演封神著称,这类提纲戏,又有所谓“草传”和“本传”两类(也称小传和大传)。“草传”八部共一百九十八个剧目(其中三分之一有唱,应属文戏,如《背解红罗》、《二度梅》等);“本传”共十六部,如:《封神传》、《隋唐传》、《五代传》、《杨家将传》等(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属于文戏剧目)。

 

    附西秦戏名艺人简介:

    张德容(1852-1922)男,西秦戏演员。惠阳县平海镇(今属惠东县)人。十四岁从艺,习花旦,顺太平科班后期出身。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前后执教于新顺太平科班,培养了文生何玉,武生张彬、亚戊,正旦张汉标,刘松、赵南,花旦陈益、刘青、覃灶、红面黄砍、曾水祝,公末苏石连等一批名角。至今西秦戏艺人仍尊他为“张德容公”。

     罗益才(1873-1935)男,西秦戏演员、教师,海丰县捷胜镇人。顺太平科班出身,习老生,能文善武,有“第一好老生”的称誉。清末至明初,他执教于西秦戏最后一个科班和天乐,造就了大批人才,如老生曾戆、文武生罗宗满、武生林咏、黄杰、老旦曾炮、红面陈夸、均成为各个行当的支柱。                                 

     黄戴(1874-1943)男,西秦戏演员,原籍惠阳县平海镇(今属惠东县),入赘海丰县客寮村林家。先学打锣,后拜蔡扶六为师,习净行,尤工乌净,人称“乌面戴”。得意门生有孙俊德等。

     刘  松(1880-1943)男,西秦戏演员,号兴隆,海丰县田墘镇人,学艺于新顺太平科班,师从张德容,习正旦,人称“松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田墘新荣华班成立,他是创始人。培养了武生罗振标、乌面刘雪、丑刘万祥、正旦翟当等一批好苗子。

     张汉标(1882-1979)男,西秦戏正旦,名九,人称“九旦”。他悉心培养罗惜娇成材,使西秦戏在间断多年后重又出现女旦。

     张彬(1889-1934)男,西秦戏武生,惠阳县平海镇(今属惠东县)人,出身新顺太平科班,曾在顺太平、顺泰源班担纲,擅演武戏。

     罗宗满(1898-1972)男,西秦戏演员,海丰县捷胜镇人。十四岁入和天乐科班,攻文生兼习武生。六年学徒,练就一身技艺,二十岁成名,人称“宗满生”。得意门生有严木田等。

     曾戆(1900-1973)男,西秦戏老生,人称“戆生”,号月初,惠阳县平海镇(今属惠东县)人。十五岁入和天乐科班学艺,师承罗益才。他能文能武,唱做俱佳。

     陈夸(1900-1957)男,西秦戏演员。字铭诩,海丰县田墘池刀村人。十三岁入和天乐科班,师承罗益才,习红面,兼学丑,人称“红面夸”,他能演能导。

     曾炮(1899-1967)男,西秦戏演员。海丰县东洲坑人,入赘沙港乡下埔村曾家。出身和天乐科班,师乘罗益才,习老旦,人称“炮婆”。他善于琢磨各种不同身份的老年妇女性格,无论百战沙场的女将,雍容华贵的国太,老态龙钟的贫妇,油腔滑调的媒婆,都能刻画得入木三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培养了西秦戏第一个女旦郑淑英。

     陈咾(1912-1966)男,广东海丰县人。西秦戏演员,工旦行。少时从父(西秦戏正旦)陈益学戏。后入西秦戏班担正印花旦,与须生曾月初合作演出。1950年5月间,西秦戏庆寿年班在香港演出时,他在《贩马记》中饰李桂枝,“写状”一场的演唱,被香港玫瑰公司录制成唱片。陈咾的唱腔形成独特的风格,有不少西秦戏的旦行演员习唱他的唱腔,海丰西秦戏剧团的花旦演员刘宝凤的唱腔就继承了陈咾的唱法。注:(2006年蔡惠进将《贩马记》唱段压缩成MP3在网上发表)。

      张德(1908-1987)男,广东惠东县人。西秦戏乐师。幼年曾在惠州平海镇的粤剧戏班学艺,不久即随其叔父(西秦戏花旦)张德容在西秦戏新顺太平和天乐等班从艺。他虚心向班中乐师学习,不久,吹、拉、弹、打(打击乐)都能上手,并当上头吹。后来,他又受西秦戏三位名师“头吹径”、“头吹权”和“头吹清意”的指点,吹、拉、弹和打击乐都能胜任。后来,张德还把短喉管(葱吥)引进了西秦班,丰富了西秦戏的伴奏乐器,加强了皮黄曲的表现力。罗宗满,曾月初、陈咾等演唱工戏,非请张德为之操琴不可。他谙熟演员的唱腔特点,节奏准,技巧好,伴奏效果极佳。他年逾七旬时,还能为演员伴奏难度很大的西皮曲[慢二六]。

     徐  创(1916-1991)男,广东海丰县人。西秦戏乐师。师从其叔父(西秦戏头吹)徐华通。他在演奏上,既得其父真传又善于吸取民间吹奏牌子的精华,成为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秦戏正宗又饱学的吹头之一。此外,他的“头手弦”也拉得很有特色。

     罗振标(1916-1993)男,广东海丰县人。原海丰县西秦戏剧团演员。海丰县第二届人大代表,县政协首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主要贡献:15岁开始献身戏曲舞台,演文生、武生、老生,赢得广大观众赞赏。建国初期,参与组建工人剧团(即今海丰县西秦戏剧团)。

     孙俊德(1919-2000年)男,广东陆丰东海人,十二岁契身于新双喜白字戏班学艺,十九岁到永丰正字戏班当旗军,再拜师禅公。二十二岁转到西秦戏福寿年班,拜前辈著名乌面黄戴(戴净)为师,攻习乌面。他所授的徒弟吕潭胜,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成为西秦戏的担纲演员之一。

     严昌辉(1928-1989)男,广东海丰田墘人,文化程度高小。童年酷爱文艺,在其梨园世家的熏陶下,于十三岁(一九四一年)投入顺泰元、庆寿年等西秦戏班学艺。初学跑龙套,后拜和天乐科班出身的著名艺人陈铭诩(红面夸)为师,攻习红面。            15

     刘宝凤(1935-2007)女,广东海丰县人。西秦戏女演员,工旦行。1952年在西秦戏庆寿年剧团学艺,后参加海丰县西秦戏剧团,曾拜罗振标、陈咾为师。她虚心好学,钻研西秦戏以假嗓为                

主、真嗓辅之的传统发声方法,唱工日渐成熟。她声音洪亮,善唱高亢激昂的曲调。

     唐  托(1918-)男,广东海丰田墘东洲坑人。十三岁入顺泰源西秦戏班,初期学跑龙套,三年后担当旗军头,精通西秦戏提纲戏各排场套路的艺术表演,继之拜著名正旦刘松(乌杉松)为师,工武生。从事西泰戏艺七十多年间,非常关心后代的成长,一贯传艺无私。他先后收吴景构、吕政銮、罗惜娇、侯劳惜、方惠芳、陈映珠等为徒,传承给他们不少老生、正旦及花旦等的传统戏。

     严木田  男,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1938年出生于广东海丰田墘一梨园世家,1954年参加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学艺,拜著名小生罗宗满为师,工小生。1961年赴陕西省戏曲学校秦腔剧院进修,翌年返团后兼任导演、编曲、副团长等职。

     吕维平  男,国家级中国非遗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1967年出生于广东海丰田墘。1985年考入海丰县西秦戏剧团,遂被送往惠阳地区艺术培训团接受戏曲专业培训,两年后毕业返回剧团。拜著名小生罗振标为师,工小生,继承其师潇洒俊逸、气派大方等表演特色。2003年跨老生行当,问艺著名老生唐托,继承了《刘锡训子》的刘锡“耍交椅花”等的表演绝技,博得观众广泛赞扬。现任海丰县西秦戏剧剧团团长、导演等职。

     海丰县新编历史剧《文天祥在岭南》,用西秦戏的形式来展现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广东的故事,这也是古老的西秦戏在新中国成立后长达60多年来第一出原创戏。复活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血战被俘,留下流传千古的诗歌《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经封闭式排演,于2010年参加第11届广东艺术节演出,这个剧本为西秦戏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严木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