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名山风物志》之二
物华天宝
五马归槽
文:叶良方 图:黄晓东
陈伟斌

五马归槽,位于海丰北部黄羌镇与惠东高潭镇、紫金南岭、陆河新田镇四县交界处。地处北纬23°14ˊ
、东经115°25ˊ。与上岩石(1054米)、武顿山(1232米)、小乌凸(1208米)、文笔嶂(1117米)、鸡冠山(1180米)、坪田凸(1056米)等7座千米以上高山相邻。五马归槽主峰海拔1054米,山势奇特,脉络清秀。整体山势呈东南趋西北之倾斜方向,山峰多在海拔700米以上,四周皆是断裂的山沟。亚热带的原始森林、灌木丛、草甸密布,四季多雾烟,空气潮湿,水源充沛,是海丰母亲河黄江和公平水库、朝面山水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山岭表层为南方草甸土,分布着黄壤和红壤。山体由花岗岩组成,蕴藏锡和黄蜡石、水晶石等。山顶以芒草、茶科杜鹃等灌木丛为主,山腰有片状次生亚热带绿季雨林分布,山麓各山坡栽培有杉、松、赤梨、毛竹等杂树林木,森林覆盖率达到99%;是海惠河紫边境上一座人迹罕至的名山。
在汕尾市海丰县北部千米以上的山脊线上,耸峙着五座相对独立的山峦,山势状若五匹奔驰的骏马,起伏婉转,迤逦向西,形态生动逼真,顾盼多情。所有马头俱朝向西方一处山凹状的小盆地,就像围拢着面前的马槽。也就是说,五座山峰就象围拢在马槽前站立的五匹骏马,世人将这种稀罕的地理格局,形象地称为“五马归槽”。其中,“一马”
居西北侧,海拔1051米;随其后的“二马”,是闻名三县的五马归槽主峰,海拔1054米;“一马”和“二马”成右路纵线,靠近惠东方向,隔山沟与右侧的武顿山相邻。“三马”居中部山脊线,海拔1023米,靠近东侧三县分界碑和青蛙石;“五马”海拔1015米,居西南侧,接近苏茅坪;“四马”随其后,海拔1004米;与“五马”成左路纵线。山与山之间落差近100米,构成地理书所说的风水名地“五马归槽”格局。又因这五座山峰状若五支蜡烛,又被山民称为腊烛山。山上四季葱茏,云霭漂浮,秀丽绝奇。山涧水分为两支,一支由南麓经黄江上游的罗輋水和朝面山水库,注入公平水库。另一支由西麓倾入白盆珠水库汇入惠州西枝江。

(图:青蛙石)
从朝面山水库上边的黄羌古梅园出发,往右经中峒刘氏祠堂的传统路道,山形开始陡峻起来,接近峰顶处,山势益陡,坡度达到75度以上。爬上山脊线,一块巨岩巍然耸立,驴友称之为“青蛙石”。全石长5
.6米,高7
.8米。位于北纬23°14ˊ、东经115°25ˊ、海拔1009、2米处。蛙身高大,约几层楼高,俯卧在险峻的山坡上,益增气势。蛙头高昂,面向西北方的山头,视乎窥视着山上的动静。又因头部像乌龟,而称龟石。青蛙石过后,山脊上一块界碑不远处,就是三马。至此就可望见自右至左地排列着一马至五马两列山包,山的顶部俱朝向西边的上岩石方向,围绕着中间一块凹形盆地成U形分布。名山果然有一座古墓,掩映在盆地芳草之中。五马之间是很宽的防火带。“二马”至“三马”之间的山谷,铺满着灯芯草,是一片平坦丰美的高山草甸。“一马”附近的石头旁边,竖立着一块河源与惠州的分界碑。界碑上端漆髹着红色的十字,前后两面标明惠州和汕尾市名。即西北面为惠州市,东南面为汕尾市。“三马”附近,竖立着一块三县(惠东、海丰、陆河)分界碑。
终年人迹罕至的亚热带山沟中,摇曳着珍稀濒危的黑桫椤、苏铁蕨等蕨类植物的叶丛。丛林间美丽的蛱蝶翻飞,山泉水潺湲地漫过河道的岩石,翠绿的树荫下,倾倒的枯树长出珍贵的灵芝、树菇、云芝等菌类;溪谷两侧随处可见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及兰花等花卉。这里的杜鹃花与其他山区深红或紫红色的杜鹃花不一样。大多开着粉红色的花朵,显出与众不同的性格。南麓海拔一千多米处,阳光充足、人迹罕至,茂密的原始森林由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组成,覆盖着樟树、卵叶桂、福建柏、花榈木、半枫荷、华南锥、伞花木、八角莲、野茶树、粘木、吊皮锥、白桂木、巴戟、蒟蒻薯等国家重点一、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其中林荫高处有
2棵高达10余米的银杉树,碧绿的线形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挺拔秀丽,枝叶繁茂,银杉树,别名衫公子,又名油杉、铁杉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极为珍贵。五马归槽是一处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在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的远古时期,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因此黑桫椤、苏铁蕨等蕨类植物和银杉这种珍稀植物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银杉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报载仅产于广西龙胜阔叶林中与四川东南部金佛山之山脊地带。而生长在五马归巢的银杉,至今罕为人知,系广东省首次发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此外,在五马归槽的大峡谷中,还发现黄兰、石斛兰、竹叶兰、寒兰、鬼脸兰、流苏石斛、紫纹兜兰、流苏贝母兰、黄苞舌兰、橙黄玉凤兰等多种兰科植物。
丛林中栖息着苏门羚、山羊、野猪、狐狸、黄猄、云豹、金钱豹、斑林狸、金猫、蟒蛇等野生动物,还有白头翁、白鹇、鹧鸪、鹌鹑、山鸡、毛鸡、竹鸡、斑鸠、布谷鸟、翡翠鸟、画眉、百灵鸟、八哥、乌鸦、猫头鹰、猴鹰等鸟类。至于过去经常在五马归槽频繁出入的华南虎,是否还存在于莲花山脉中,目前仍旧是一道谜。华南虎体重190公斤左右,栖居山林、灌森和野草丛生的地方,喜独处无固定居所。昼伏夜出,以有蹄动物为主要捕猎对象。现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五马归巢山区曾是华南虎和金钱豹等猛兽的巢穴,到处都可闻到恐怖的虎啸声。其活动的地带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到丘陵。如今,华南虎已消失无踪,金钱豹、云豹则时可发现。据海丰县林业部门的调查资料,莲花山脉数百平方公里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森林植被,生存着野生金钱豹和云豹的生态群体是正常的,只是平时不太容易看到罢了。金钱豹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莲花山脉从西部水底山至东部武顿山的高山森林灌丛中。云豹体形比金猫略大,比金钱豹小。因体侧由数个狭长黑斑连接成云块状大斑,故名之为“云豹”。常栖息在山地常绿阔叶林内,毛色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保护及隐蔽效果。爬树本领高,比在地面活动灵巧,尾巴成了有效的平衡器官,在树上活动和睡眠。云豹属夜行性动物,清晨与傍晚最为活跃,尤其是黄昏时分,一般在树丛或岩石上休息。云豹是纯肉食者,捕食方法多为偷袭。常常守候在隐秘的树丛中伏击动物,在山中出没无常。是一种比金钱豹活动消息传闻较多的野兽。1968年笔者在公平中学读书时,常路过公平供销社野生动物收购站参观,由此增加了不少野生动物知识。当时站内囚禁着云豹、大灵猫、果子狸以及蛇类、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笼子里,收购员蛇森均贴着各种野生动物的名字供人对照参观。文革时期,曾有一只体重约200多斤的苏门羚从西坑林场方向闯入白石凹,被人围捕后运到公平镇布街尾肉菜市场上宰杀出售。人们不知野兽的名称,因见其形具羊头、鹿角、驴尾、牛蹄之特征,而称之为“四不像”,或称之为“麋鹿”。驴友据山下古梅园守林员口述:2012年底,五马归槽丛林中曾出现过一对母子豹。后来小豹不幸落入陷阱,被一支偷猎的山猪剪剪死,母豹因失去爱子连夜哀吼,凶猛异常;后来不知所踪。

(图:五马归槽猴蜂)
五马归槽山中还生活着一种世界上罕见的猴蜂,形状稀奇,毛茸茸头部亮黑色,活脱脱象一只微型的小猴子。一对猴耳,下半身长着金黄的细毛,长四条猴脚,尾部有长尾毛。身形比一般的蜜蜂硕大。有力的双翅一展开就可凌空而起,飞得很高。当它快速飞行时,双翅的嗡嗡声比普通的蜜蜂要响。据今晚报报道,这种稀奇的猴蜂数量较少,混在蜂群中生活,但不酿蜜。世界上仅非洲几内亚穆加登山区发现过。五马归槽猴蜂属于国内首次发现的奇异蜂种。为保护五马归槽南麓的原始森林,海丰县林业局已设立黄羌学堂坑自然保护区692公顷,以保护苏门羚、云豹、金钱豹等野生动物及野生珍贵树木等。
登顶五马归槽的传统路线:1、由海丰黄羌镇朝面山水库入山,沿着海丰通往高潭中峒的古道,亦即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红军之路前进,再从古梅林右路随着各个山头的防火带登顶。到达五马后,不愿从原路返回的驴友,也可选择下到苏茅坪坳口再从左路返回到古梅林;整条登峰下峰线路呈现一个圆圈;2、由陆河新田镇“上官排”电站上山,登顶后或穿越武顿山自磜头村出山;3、由紫金南岭镇磜头村,登顶武顿山后原路返回,或穿越五马归槽自“上官排”电站出山;4、由惠东高潭镇苏茅坪上山,从上岩石与五马归槽之间的山凹,往东直接登顶五马归槽主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