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泽园沉浮史

 海派書鄉 2016-03-30

2016年03月21日12:47来源:淇河晨报

丰泽园饭庄旧貌(资料图)

  作家黎莹先生编著的长篇小说《栾蒲包与丰泽园》经过单田芳先生改编成新评书,已广为流传。该书以北京丰泽园饭庄的发展历史为背景,以该饭庄的创始人栾蒲包为中心人物,将一件件呼风唤雨的历史事件拉上了丰泽园的饭桌。最近,《传奇大掌柜》热播,老字号丰泽园再次走红京城。

  《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写道:“在北京的山东风味名餐馆有30多家,但以丰泽园饭庄名气最大。该店建于1930年,几代名厨掌灶,所制菜品清鲜脆嫩,卓尔不凡,尤以清汤、奶汤菜冠名全市。”

  丰泽园曾是京城“餐饮行业领导者”

  丰泽园位于前门外珠市口西大街83号,是京城经营正宗山东风味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它开业于1930年农历八月十五。丰泽园饭庄最初是由北京虎坊桥大街上,号称北京“八大楼”之一的新丰楼的堂头儿栾学堂、陈焕章等20多位师傅,在同德银号经理姚泽生、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出资5000元扶植下,选择煤市街67号(旧址)开办的,东家是姚泽生等人,领东掌柜的是栾学堂。

  煤市街67号是一座四进院建筑,原址是济南春饭店。据说在开业前,姚泽生召集股东们共议开张事宜,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邀书法家李琦参加。李琦提出就以“丰泽园”来命名该饭庄最为合适,“丰泽”二字象征菜肴丰饶、味道润泽。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后,由李琦书写了匾额。

  然而,要在当时名店林立的煤市街开饭庄谈何容易?在这条街上早已有了泰丰楼、致美楼、百景楼、致美斋等闻名京城的饭馆、饭庄。而刚开张的丰泽园饭庄,定位就是要走高端路线,以服务上层人士为主。因此,一开始就从餐厅的布置上煞费了苦心。各房间的座椅依时令更换,冬绒夏藤;餐桌的台面四周镶嵌白银;台面上使用的是康熙、乾隆年间的彩花酒器;餐具是清一色的银器。如果同时开席,可以摆开五、六十桌席面(每桌8人),可供400多人同时就餐。

  一开业,丰泽园由原新丰楼的名厨——擅长济南菜的陈焕章、李正心、冯成礼、郑福祥等名厨掌勺,6位堂头(负责经营管理、店堂服务和宴会安排)中有5位是福山人。开业伊始的丰泽园将“福山帮”和“济南帮”的风味同时并举,这在当时的北京由山东人经营的大饭馆中是独树一帜的。

  丰泽园饭庄的菜肴选料纯正、精致,操作更是讲究,每道菜都做到色、形、味俱佳。肉菜有炖肘子、炒肉片、滑熘里脊、四喜丸子等拿手菜;海味菜有烧海参、酱汁活鱼、烩乌鱼蛋、酥炸鱼条等名菜,此外,像红扒熊掌、鸡茸银耳、油爆肚仁、红烧鱼翅、干烧鲫鱼等,也受到顾客的称赞。

  开业之后,丰泽园饭庄一度雄踞京城各大饭庄之首。后来,就连上海、天津、南京、开封等地也相继开起了丰泽园饭庄。

  百鲜都在一口汤”

  当时在北京都讲究吃山东风味的饭菜。山东风味的饭菜馆子,规模小的叫饭馆,大的叫饭庄。饭庄分两类,一类是只承接婚丧嫁娶,包办酒席,不卖散座,这类饭庄,被称为“冷庄子”;另一类是既包办酒席,也卖散座。丰泽园饭庄就属于后一类。

  由于丰泽园充分发挥了将鲁菜的两大风味菜兼收并蓄、将精华融一体的优势,因而誉满京城,一时间成了北京最著名的鲁菜馆,各界名流纷至沓来,其中就有曹锟、段祺瑞、吴佩孚、韩复榘、张学良、傅作义、张自忠、梅兰芳、荀慧生、谭富英、尚小云、程砚秋、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施今墨等社会各界名流。由于这些要人名流的光顾,更使丰泽园名声大作,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身价。

  北平沦陷时期,市面经济萧条,多数饭馆、饭庄生意不振,纷纷倒闭,而丰泽园饭庄却因为善于经营调整,适应时局变化,再加上它的知名度的确是高,所以照样生意兴隆。上世纪40年代初,丰泽园又请来了名厨、原东兴楼胶东菜的师傅郭有忠、王明理、康文明等人。

  日本投降后,丰泽园饭庄为了做得更好,又从东兴楼、泰丰楼、同春楼、安福楼请进了一批福山籍的名厨高手,堂头增加到了8位。这时丰泽园所烹制的菜肴,不但选料精细、操作严谨,而且注重刀法、讲究火候,擅长爆、炸、炒、扒、熘、蒸,尤其是烹用汤的调制堪称一绝。清汤、奶汤是丰泽园制作许多菜品必用的辅料,他们调制出的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故有百鲜都在一口汤”之说。

  毛泽东曾请丰泽园师傅掌勺

  1946年以后,丰泽园虽然依旧顾客盈门,可丰泽园的股东们却因分红不均,导致劳资矛盾加剧,直至北平解放前夕丰泽园都生意冷清。

  新中国成立之初,丰泽园得到了政务院典礼局的支持,北京市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曾指示有关部门要扶持丰泽园饭庄,并提出“丰泽园不能倒闭,要保持风味”。1950年9月,政务院招待参加国庆节庆典的各民族代表,部分餐宴由丰泽园饭庄承担。1952年,由国家出资,丰泽园与北京市商业局实行了公私合营,同时扩大了营业面积。

  1954年5月,北京市商业局将丰泽园移交给北京市旅店公司经营,所持的公股资金作为政府资金继续使用。丰泽园的生意进一步发展,随之又请来了牟常勋、王世珍、孙茂丰、朱家德等名厨。丰泽园饭庄不仅成了知名人士聚餐的地方,而且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宴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刘少奇、周恩来、彭真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设宴招待国内外宾客。曾经光顾丰泽园的重要客人有胡志明、西哈努克、田中角荣、布什、科尔、基辛格、洛克菲勒、李政道等。毛泽东主席在家中接待贵宾,也经常请丰泽园的师傅去掌勺。

  鲁菜著名代表

  文革”开始后,由李琦书写的“丰泽园饭庄”匾额,作为“四旧”被砸烂,扔进了垃圾堆;丰泽园记载鲁菜风味的资料、文件和菜谱被付之一炬……丰泽园饭庄的字号也被改成了“大众餐厅”,名厨们只能去烙大饼、蒸窝头、擀面条,临街叫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0年。

  万里重新恢复工作不久,就亲自过问丰泽园的情况,指导大家恢复正常经营。为了扩大丰泽园营业面积,万里又亲自批示,将前院和相邻的华北戏院原址拆除,盖了一座三层楼。1972年4月,这座老四合院内的新楼落成,名厨们各就各位,操持起正宗的山东风味绝技,又开始营业啦!不过,这时候还不敢恢复“丰泽园”的原名,只是将“大众餐厅”改成了“春风饭庄”。

  1972年4月,由于外事工作需要,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姬鹏飞到丰泽园视察工作。当他抬头看到大门上的匾额时,说:“为什么叫‘春风饭庄’?老字号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改?”他当即指示:“外国朋友只认得丰泽园,要恢复老字号,挂丰泽园饭庄的匾额。”可是,李琦题写的金字大匾额,早被造反派们砸烂了。为了及时应对即将接待的外事活动,饭庄的工作人员只好用纸写下“丰泽园”三个字,压住“春风”二字。

  改革开放后,丰泽园也逐渐恢复了活力,经营状况得到进一步好转。为了进一步扩展营业范围,1991年,在拆除丰泽园饭庄原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从此,丰泽园饭庄从煤市街迁至珠市口西大街,并改名为“丰泽园饭店”。

  一晃80多年过去了,丰泽园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精湛的技艺、周到的服务和优雅的环境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了我国四大菜系之一鲁菜的著名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