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天堂也有E-Mail……

 吾影吾踪 2016-03-30
假如天堂也有E-MAIL

假如天堂也有E-Mail,你愿意注册一个吗?


  本来已经决定,60岁以后不再过生。

  然而生可以不过,生日却照样会来。

  今年的生日,我和老伴在德国探亲,住儿子家里,这天刚好是西方复活节,一家三代六口,其乐融融,即使没有举行特别的仪式和排场,但就这私人节庆和公共节日共同营造的氛围,已然成为此生难忘之记忆。何况这天还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呢!按西方的说法,35年,是珊瑚婚。

  之所以花甲之后不过生,是因为年纪大了,毕竟一步步走向死亡,何庆之有?这些年,不少亲人和朋友渐渐离去,逝者难免带着对人世的种种不舍,生者总有无尽的伤感和怀念。生离死别,最见人间真情,令人叹惋。

  复活节(主复活日)是西方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关于耶稣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义,是为了赎世人的罪;耶稣基督的身体复活,是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人们过节不仅是纪念耶稣的复活,而是与耶稣一同经过死亡的过程而后进入复活的光荣。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

  自古以来,人类都渴望得到永生。所以,不仅基督教有复活节,道家追求长生不老,佛家崇涅槃之学。

  很多的好看的电影,做着相同的白日梦,无论是情缘未了还是仇恨未了,总是“人鬼情未了”。

  有人说,人的死亡会有两次,一次是肉身的消灭,还有一次是这世上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人还记得你。从这个意义上看,有些人的确获得了永生,世世代代活在人们心里,如老子、如孔子、如佛主、如耶稣,他们非圣即神。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希望永生不过意味着舍弃不了情感的思念与牵挂。

  记得有一位年轻母亲,身患绝症,她为尚在垂髫之年的孩子留下了十多封书信,按年龄编序,写下对孩子成长的关切、祝福和挂念,让孩子的爸爸在孩子每年的生日给孩子读一封,以此继续活在孩子的生活中,陪伴孩子长大。

  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个很感人的视频,赚足了网友的眼泪。据称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杰瑞,打911电话报警寻找去了天堂的妈妈,接警的老警官汤米告诉杰瑞,此刻他妈妈一定也在想他,哄他说,只要买些红气球,把想告诉妈妈的话写在卡片上,绑上红气球放上天,妈妈在天堂就一定能收到。后来小杰瑞果然让爸爸买了很多的红气球,绘制书写了很多卡片,每个月都寄给妈妈。再后来,汤米警官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充当了一回杰瑞妈妈的信使,去看望并鼓励杰瑞。接着汤米退休了,他抽空到学校了解杰瑞的学习情况,买了礼物,代表杰瑞的妈妈,写了一封深情的信,表达对儿子的思念,夸奖了杰瑞的学习成绩,还送了一个摩托模型给孩子。视频的结尾,这个故事还在继续着,杰瑞还在给妈妈放飞心意小卡片,可以想见的是,汤米警官也会继续着他的扮演——有时候人们真的需要这样“爱着也欺骗着”。

  前几天,谷歌AlphaGo和韩国棋手李世石的围棋人机大战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同时我阅读到一篇《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的科普文章,虽然“不明觉厉”,但是知道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约再过45年,超越人类智力、能够自我学习并能模拟人类情感的超级人工智能就会诞生。

  到时候,“科技改变生活”已经out了,“科技改变生命”已经变得容易。死去的亲人完全可以依靠人工智能继续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一部科幻电影,《她》,讲述了一个人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未来如何与人和人工智能相处的问题。

  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影片开头虚构的一家新兴服务公司:“美丽手写书信公司”。主人公西奥多(杰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饰)是这家公司众多信件撰写人中的一位佼佼者。

  科技发展越快,人与人之间交流越容易,感情却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难与人相处,越来越依赖机器,连信件也要由别的专业人士帮助书写。这是影片中的现实。

  由此我想到另一种现实:很多提前离世的人,他们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子女、朋友……由于相互牵挂,往往死亡变成痛苦和伤心的过程。

  假设这个人死了,但是他仍然好像关心着生的人,能够同他们进行交流,这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如果马化腾们、马云们、李彦宏们、周鸿祎们、张朝阳们不管哪个,率先成立一个叫“天使信箱”的互联网公司,专门为死去的人提供关注他指定的亲人(比如老伴或孩子)的服务,采集活着的人的相关信息,定期模仿购买服务者的笔迹,给他的亲人写信或邮件。由于对活着的人(服务对象)的生活工作都了如指掌,比如孩子结婚了,妻子是谁?孙子出生了,是男是女?老伴生病了,你知道了是如何担心她?这些信件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像那人一直活着,跟活着的人进行无障碍交流,就像与他的亲人一起经历了他死后他们的生活,一起喜怒哀乐。

  而且这个服务可以是双向的。可以为死去的亲人创建一个虚拟的“他”,甚至完全可以生存在一个一模一样的克隆机器人中,他会陪你一起变老,一起生活,你可以随时跟他谈心、跟他诉苦、跟他聊天、跟他分享你的一切。如同跟他的灵魂在一起生活。正所谓“音容宛在”。

  这个业务总比保存遗体强吧?能够接受和具备支付能力的人也更多。

  这个想法真的很棒!

  这是真正的涅槃。涅槃一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再生或死亡,它指“我们能以另一种方式,一种我们未知的方式延续存在”。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结尾。在熊顿的追悼会上,熊顿出现在视频中,与亲人和朋友作深情告别,最后她说:“我也没有离开你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活在你们的生命里面”。

    所以,如果真的有天堂E-Mail,我想我也许会注册一个。

                                        2016年3月27日

                                   于德国,因戈尔施塔特

评论(0)






0条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